李吉奎
在国民党执政大陆的二十二年时间里,基本上是由蒋介石在专政。蒋氏从1908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开始,经历了孙中山存活期间的大多数革命活动:反清、反袁、护法、东征,等等。1922年“六一六”之变,蒋氏受孙中山召唤赴广州,在白鹅潭“永丰”兵舰上随侍数十日,深获孙氏欢心。孙返沪后开始联俄容共,于是有翌年8月派蒋氏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俄考察之举。
蒋介石青少年时期读过小学中学,读过保定和日本的军校;辛亥光复,他任浙军团长,反袁时期曾代理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在山东);护法时期,曾在援闽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任支队长(相当于旅长)、参谋长。有较为完整的历练。中华革命党时期,陈其美取代了黄兴在党内的地位,陈还是孙系华东地区(主要是上海、江浙)的实际领袖。1916年5月陈氏被袁世凯刺客击毙后,他的把兄弟蒋介石举起陈氏拥孙的旗帜,以陈氏继承人自命。蒋氏还是孙系粤军军头许崇智的把兄弟,从1916年至1925年,许蒋有长期共事的经历,大抵是,一个是主官,一个是参谋长,尽管二人间也磕磕碰碰,但蒋往往代拆代行,许对他亦信任有加。所以,孙中山对蒋氏的关爱,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孙中山的提携下,蒋介石走上发迹之路,而其节点,是1924年任蒋氏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和粤军总部参谋长,以及次年“廖案”(廖仲恺被刺事件)发生后,蒋氏排胡(汉民)逐许(崇智),随后又通过“三二〇”中山舰事件驱汪(兆铭),在“整理党务案”后,蒋介石成为国民党内掌控党务与兵权的独大。本文拟介绍的,便是蒋氏在发迹过程中的读书和附庸风雅的概略,而所取的材料,大致是引自《蒋介石年谱初稿》(1992年档案出版社出版)中所记。不作逐一注明。
有关蒋介石读书的记载,是从1919年起。这年,蒋氏重温《胡文忠公全集》《曾文正公家书》,看《春秋》、《陆象山全集》、《历代通鉴辑览》(至唐玄宗朝止)、《聪训斋语》、《政治学大纲》、《军事常识》、《日本军制学》、《俄国革命记》、《经济学原论》(孟舍路著)、《国民经济学原论》(津村秀松著)、《新村记》、《易卜生记》、《鄂尔斯泰人生观》、《欧洲地图》、《欧战地图》。此外则读英文、俄文,预备留学。他还阅读《新潮》《新青年》及《东方杂志》,以“揣摩风气”。据载,蒋氏为学务严克制,勇于改过,1916年,尝选己之德性所欠缺者四字——静、敬、淡、一,请孙中山题字,并自加说明,以铭座右。
1920年,蒋氏继续学习俄语。所读书主要是《中国哲学史》(胡适著)、《世界大战史》、《军制学》、《经济学》、《杜威讲演集》暨欧洲、欧战、西北各地图。而唐宋小诗与《水浒传》《儒林外史》,则资以消遣。他继续读《通鉴辑览》至七十二卷,自唐肃宗朝起。有关唐代藩镇之乱,得廖仲恺指析,大势益明了,深深体会到“讲学岂可无友”的道理。
1921年,蒋氏仍按日看《通鉴辑览》,至6月初终卷。因其母去世,真正在家“读礼”,阅读《礼记》。8月以后,读《诗经》,还习英语。以后看《交战及统帅学》。蒋氏称:欲使此心不纷乱,惟有依程序做事,循课表读书而已。这年读书明显减少,可能与家庭变故有关。除了其母去世,便是11月间处理家事,“与妻毛氏、妾姚氏宣告脱离家庭关系,并析定二公子家产”。与此相关联,便是与陈洁如谈恋爱,并于1921年12月5日与陈氏结婚。蒋陈结合是正式的。这个婚姻关系维持到1927年8月,三宋取代了陈氏。有关蒋氏与陈洁如结婚之事,既公开且合法,但在蒋氏自订的《蒋介石年谱初稿》中却一字不提,毫无痕迹。自《陈洁如回忆录》译、刊后,国人才知道其中的奥秘。蒋陈结合后,蒋氏不但治好了性病,而且改变了以往的荒唐生活,虽然如此,蒋氏因“机器”坏了,后两任妻子却无法生育。蒋氏还是有一定自制能力的人,自与陈氏结合后,至少在公开场合,他坚持不饮酒,不饮茶,不喝咖啡,只喝白开水,直到他老去。
1922年对国民党而言是多事之秋。“六一六”之变使孙陈(炯明)决裂,粤军一分为二,孙中山四顾茫然,乃决策联俄容共。蒋介石夫妇在陪孙中山回到上海之后,蒋氏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孙为之作序,对蒋之忠义行为予以高度评价,使蒋在国民党内的政治上,大大加分。至于这年的读书,读完《交战及统帅学》,接着看《胡文忠公全集》,此为第三次。5月以后,点读《尚书》《六韬》,而《福尔摩斯侦探案》(在孙中山蒙难舰中)、《洪杨演义》,时用消遣。览《石达开日记》,念其气魄横绝,末路堪怜,辄为废书长叹。“至12月望,目病作而不能用功矣。”目病确实影响了蒋氏的读书生活,他记述说,“上半年,久困目疾,不能阅书,不能治事,愤欲自杀者再。继而自慰曰:天欲吾负党之使命,岂其损此精明,静养待愈而已。”下半年,还是读了一些书,如《蒙古地志》《新疆游记》《经济学》《平均地权论》及《德国社会民主党史》等书。
1924年2月21日,蒋介石因对孙中山种种不满,居然私自解散了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蒋任筹委会委员长),留下一封辞职信,不告而别,跑回宁波去了。千催万唤,只是在满足了他的各项要求后,才在4月20日回到广州。5月3日,孙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氏就任之后,立马干劲十足,一条心思投入办校工作。党代表廖仲恺除了筹款,完全不干预校务。蒋氏办校,在政治上学习、移植苏联红军体制,他曾向苏联顾问包和罗夫借阅《俄国革命军组织及战略》一书(凡四千五百七十二言)。但是,他对苏俄援助国民党曾指为“主义与事实”有别,且别有怀抱,故他对军校、校军(党军)的思想工作,主体仍是中国式的。1924年10月,他编印《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并为之作序。他还将曾国藩为湘军写的《爱民歌》,全文引用,名以《军士爱民歌》,下令印发。与之相配合,将《连坐法》加以引用、公布。
据当事人记述,蒋介石自当了军校校长后,决心以身作则,行为端正,一改昔日狂嫖滥赌的恶习。他虽然也参加驻粤各军将领的宴会,喝花酒,但很快吃完饭,在酒桌旁的躺椅上半躺着自顾看书,旁若无人。他对喜欢读书的人也很欣赏,炮兵教官陈诚,就是蒋氏早起巡查时发现的;陈氏早起读《三民主义》,被蒋认定可用之才。一事之得,使陈辞修受用终生。蒋氏年谱初稿1924年记述,蒋“性喜读书,虽戎务倥偬,舟车逆旅,每挟以俱。是岁,尝选定陈编,用资随时精讨。”他选定的书目是:《五经》、《四子书》、《孔子家语》、《左传》、《战国策》、《六韬》、《孙子》、《吴子》、《管子》、《庄子》、《韩非子》、《离骚》、《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清史辑览》、《西洋史》、《普法战史》、《拿氏战史》、《日俄战史》、《欧战史》、各种《军事学》、《战时正义》、《巴尔克战术》、《中国地理》、《亚洲地理》、《世界地理》、《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诸葛武侯集》、《岳武穆集》、《文文山全集》、《戚武毅丛书》、《曾国藩全集》、《胡林翼全集》、《左宗棠全集》、《骆秉章全集》、《李鸿章全集》、《樊山批牍》、《中国哲学史讲话》、《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经济学》。这些书,成为蒋氏主要军事、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中外历史、现实知识资料来源。
蒋氏是相信“开卷有益”的,他之读书,不限于上列各种。1925年11月7日,辑拿破仑战略语录。9日,看《泰戈尔传》。21日看《列宁丛书》,据称,其言“权利与联合民众,为革命之必要”。又言“联合民众,以党义的感化的训练,为必要的手段。”皆经验之谈也。12月30日他从汕头乘轮回省,“轮次看《史记》,风浪恬静,襟抱空疏,为旅行乐事。”1926年1月7日,看《军队之根本问题》,评曰:“重在全民武装与官长公举,而以取消军备,专力于生产机关为归纳也。”此后数月内,他看《史记》《政治思想史》。2月7日看《菜根谭》,“以毋忧拂逆与不为物役二语,最为切己。”8日,蒋氏又补充记:“看《曾文正嘉言钞》,乃知其拂逆之甚,毁谤之丛,非人所能堪;而其劝弟则在咬牙立志、悔字与硬字诀,徐图自强而已。”他还读《革命心理》(上下卷)、《政治社会史》、《法国革命史》、《俄国革命史》、《俄国共产党史》、《向导》、《东方杂志》。他反复看《俄国革命史》,认为“颇觉有益”,可能从中悟出一点道理。
从上列数年间蒋氏所读书观察,其中并未包括孙中山的论著。只是到了1926年6月20日,才第一次出现“看《建国大纲》”一条记载,这时他已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成了国民党军队的一哥。8月7日,蒋氏随北伐军进入湖南,抵耒阳城。他记述:“近日,军次看《建国方略》之《物质建设》,至此终卷,因曰:此著全以经济为革命建国之基础,而以科学方法建设一切,实乃改造国家之大计,总理经纬在前,中正实行于后,革命其庶几乎?”8日又记,船中看《建国方略·心理建设》全部。蒋记:“甚矣,知难行易之义大矣哉,非总理孰能发挥尽致,而至于斯极也。”此后未见再提孙中山著作之事。看来,是大和尚不必念经,下边的人才需学三民主义或“党义”。从这则记载,人们不难发现,蒋氏已把自己当作执行孙中山遗志的唯一者自居,目无余子,于此可见。显然,前述蒋氏向孙中山要求的四字题词,他牢记在心。1926年9月11日,蒋氏称:“静敬淡一之箴,贵时时念兹,天下决无便宜之事,幸成之功,而防人不得疏,凡侮辱由自召之地(也?)。”这样,蒋氏的四字箴言,便从指导读书的原则,变成行事处世的箴戒了。
1924年5月30日,蒋介石在教训刚小学毕业的儿子经国的家书中指出,凡读书写字,皆应当作办事看,即学习曾国藩所说的办事、读书、写字,皆要眼到、心到、手到、耳到。此言须记之。蒋氏如此训导孩子,谅必他是遵循此道的。同是1924年的记事,是年“武岭大火,玉泰被毁”,蒋称,武岭一乡村耳,往昔鲜闻灾,是年大火三、小火七,事甚奇异,说者谓有向明之兆。蒋介石未说他是否相信家中店铺火灾是发迹的象征,但显然是相信的,这就是灾祥之现,预示他要大发迹了。这种相信,不妨认为使之加强政治上的信心,行动上的勇气。所以,到1925年10月17日,在“廖案”结束后已经掌控国民党兵权、担任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的蒋介石,在其辞去第一军军长的通电中宣称,“中正在军中实为先总理惟一之信徒”,在枪杆子指挥党的政治体制中,其义之彰明较著,无须加注。蒋氏自信他即将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他有这个底气。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许多历史名人,不论是失败者还是成功者,都想在自己的事功上涂抹一些文采,使其形象更加灿烂辉煌,长留天地间,发其滥觞者是项羽和刘邦。项羽学书不成去学剑,乘天下大乱,带八千江东子弟横扫天下,志满意得,当了西楚霸王。但垓下一战,全军覆没,临死哼了几句“虞兮歌”,这个情节,还演绎出历史名剧《霸王别姬》。刘邦当了皇帝,四海一家,非刘不王,按理一切都有了,可以放手了,但他不此之图,相反,以三家村小农心态疑忌功臣,予以大量诛杀灭族,使得人人自危,故诗家写道:“忽忆刘亭长,苍凉唱《大风》。”即此之谓。诗歌原本是抒发感情的东西,贩夫走卒亦优为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但到了后来,文化愈发达,歌诗这种东西,愈成为文士的专利品,居然还出现专业诗人。到了这个时代,武夫们若能哼几句诗,便不免引起疑问:是不是他写的?事实上,武人也能写诗,据说,张宗昌还印有诗集,读后令人大开眼界。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冯玉祥便写了不少“丘八诗”。当然,武夫作诗(词),也有他人代劳的,传说“志壮坚信马列”那阕词,便是幕中文士所拟。然否,人亡无证,不议。
这里拟谈的是蒋介石。如前所述,蒋氏读过许多书,除了工作需要,也是环境使然。浙东是人文荟萃之地,耳濡目染,心领神会,主客观环境的陶冶,使他有别于一班胸无点墨的武夫。就是他写得一手字,也中规中矩,刚劲有力。他有一个随身秘书毛思诚,原是蒋的小学老师,此人有较深厚的国学根柢。受其影响,蒋氏的文章、函件、游记,也文从理顺,甚为可观。至于说到风雅之事,指的是蒋氏也写过诗,还有韵语和联语。
1919年1月,蒋氏在援闽粤军。他辞去第二支队司令职务后,被陈炯明任命为粤军总司令部参议,到鼓浪屿休养。由于在粤军总部过得不快活,“某夕散步海滨,口占韵语曰:明月当空,晚潮怒涌,国事混濛,忧思忡忡。安得乘宗慤之长风,破万里浪以斩蛟龙。”这年他33岁,刚过而立之年,枨触国事,欲有所作为,是很正常的。
1920年6月,在军中郁闷的蒋氏回到家乡。“以戎谋莫展,而闺房与商业又连不得意,遂乃漫游以舒郁怀。”他与人遍游普陀,雪窦山,天童山,均写有游记。在游雪窦山后留下一首诗:“雪山名胜擅东南,不到三潭不见奇,我与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隐莫迟迟。”退隐之事还讲不到,但消极情绪则遣之毫端。这时援闽粤军已返斾启动,在孙中山一再催促下,9月,蒋介石赶到广东老隆,任许崇智第二军的参谋长。
1921年,蒋氏家遭变故,母亲逝世,妻妾离异,与陈氏结缡。孙中山令粤军平桂,促蒋墨绖从戎。他又写了一则韵语: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向空中寻乐处,根性自然纯净。又曰:以豁达光明之襟度,强毅勇敢之精神,养成我伟大人格,庶能显扬于世界,则其所造可知矣。
1922年“六一六”陈炯明部兵变后,孙中山指示入闽的许崇智、黄大伟、李福林三个军组成东路讨贼(陈)军,并催家居的蒋氏赴闽。12月中旬,蒋抵福州。当1月7日他再游鼓山的时候,看到石壁上新镌“天地正气”四字,便凑足联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他将这副联语,再加上“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仁义之中”,“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以及《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集古人句“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按此联孙中山曾分别书赠黄兴、陈其美),请孙题写,悬之座右。
1925年2月1日,大元帅大本营领导的第一次东征开始。这时孙中山正卧病北京。东征军分三路,其中右路(右翼)有粤军张民达第二师、许济第七旅、第一师陈铭枢旅、余鹰扬旅,吴铁城部警卫军欧阳驹团,黄埔教导团也加入右翼军。加上随后加入的粤军第一师张发奎团,建国粤军冯轶裴团,全部右翼军约两万人。右翼军主要是粤军,由张民达任总指挥。但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未随右翼军出发。粤军攻陷石滩、石龙、常平之后,部队在常平休整。许崇智与广州市长孙科、公安局长吴铁城、俄顾问加伦等到常平劳军。7日,蒋介石带领的黄埔教导一、二团三千人也抵常平。
《蒋介石年谱初稿》记述:“(二月)十日,晨起,准备各事。发令(凡五条)毕,泪涔涔下。火车机坏,煤又不济,闷坐常平站久候,因感吟一绝曰:亲率三千子弟兵,鸱鸮未靖此东征,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泪涕横。”先说“泪涔涔下”,再说“泪涕横”,总之是伤心极了。他哭什么?鸱鸮未靖,正是杀敌立功机会,应是豪气干云才对。在北京的孙中山虽病犹未卒,也不宜哭。原来,蒋之堕泪,事出有因。他遭遇“拂逆”,遭到重大打击。据当事人粤军第二师第三旅旅长莫雄记述,在常平,许崇智要他去劝张民达,因蒋介石提出要当右翼军总指挥,要张将总指挥一职交蒋。张民达坚决反对。许崇智没有办法,只得自兼总指挥,临时打电话要广州增派侍卫人员前来,加伦也在此时随许崇智出发。蒋介石不但未能获得总指挥一职,而且,夺权未遂,自讨没趣,自取其辱,静言思之,便不免产生痛苦感觉了。“挥剑长空”者,似非指对陈炯明,当是别有所指。此次东征,事多与蒋相凿枘,蒋对粤军将领仇恨(孤愤)日深,终于在半年之后借“廖案”之机大肆整肃(诛、逐)粤籍将领,彻底瓦解了许部粤军。
总之,蒋介石在发迹前读了许多书,增长了许多知识。有的书可能读明白了,有的就未必已读明白。比如他喜欢读《史记》,人家率八千子弟,他也附丽一番,称“亲率三千子弟兵”(真的,教导团兵员最初是从江浙地区招的子弟兵)。但是,同是一篇《项羽本纪》,所学心得却截然不同:蒋氏挟时代风雷,欲廓清六合,却忙着“学霸王”衣锦还乡;理智者则潜心思考“追穷寇”之良谋深计。识见之别,宛若云泥。风雅之什,歌诗之作,未必尽温柔敦厚,然若蒋诗之充斥戾气者,盖亦寡矣。但毕竟“诗言志”,言为心声,所以蒋氏的附庸,也就不难解惑了。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