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策略研究

2014-03-31 04:45蔺玉珂冯思泉
卷宗 2014年2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校企实训

蔺玉珂 冯思泉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双方互补空间大。通过分析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促进校企长效合作的策略。

课题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230521

课题主持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陈学平教授

课题参与人:蔺玉珂 冯思泉 胡云冰

1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在于为企业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其技能教学离不开企业真实环境,教学内容也必须和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生产实时联系在一起。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校企之间建立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是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

2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2.1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的重要步骤。毕业前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从学徒工到操作工的培养过程,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

2.2 订单培养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有针对性,校企共同实施专业建设,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引进企业实践教学案例、企业选派专家执教、共建企业实践环境,学生进入对应企业就业。这种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培养的学生能够所学所用。

2.3 联合办学

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培养任务,按照企业和岗位的要求共同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共享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校企之间共同培养学生,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组织顶岗实习,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以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

2.4 引企入校

将企业引进学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可以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校企互利双赢,既可以解决企业生产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和实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

2.5 校办企业

学校以促进专业建设、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降低培养成本为目的,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成立生产型企业,建立教学、生产、技术研发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潜力,实现校企一体化发展。

3 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众多合作模式中,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角度看,影响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在于:

1、从主观上看,企业因难以通过现行合作受益而缺乏积极性;

2、从客观上看,现行教学管理模式确已不能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

3、从宏观层面看,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法规仍很不健全,具体的合作实践也缺少政策的激励。这使得校企合作的实际成效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阻碍了高职教育水平的提升。

4 长效校企合作策略研究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既要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又要从制度上强化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促进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多元化发展[2,3]。

4.1 建立“互利互赢”的利益机制

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是利益主体,企业的根本目标是盈利。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取决于合作能否给双方带来良好的效益。企业对合作的积极性依赖于高职院校的主动性,而企业对合作育人的积极性发挥的前提条件则是他们能否从合作中受益。因此,构建以学校为主导的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学校应当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开发符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适应企业生产流程需要,改革实践教学;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推荐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节省企业员工培养成本。

4.2 建立“互基互挂”的参与机制

“互基互挂”是指企业作为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学校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基地;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到学校挂职任教。建立参与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的成果。但该机制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监督部门进行考核,以确保各尽其责。

4.3 建立规范有序的约束机制

有约束才有规范,有规范才有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要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需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明确企业和学校的责、权、利;同时建立利益保障机制,保证合作双方互惠双赢。通过建章立制,进行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4.4 建立政策引领的保障机制

建立保障机制,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四方各有责任。校企合作在客观上应是严格规范的,国家需有强有力的法律制约;在微观运作中应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校企双方应责权利明晰。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它对校企合作具有直接的促进、保护和限制作用,校企双方合作需要有相应的法规约束。国家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各自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使校企合作法制化、规范化,如制定包括税收在内的倾斜政策,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重点支持深度校企合作;在劳动制度上,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提供信息和其他中介服务,减少合作中各方利益纠纷,降低合作成本,制定校企合作评估的质量指标体系和实施细则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有计划地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更新教学设施,改善实训条件,保证实习质量。采用相应的措施,引导并鼓励行业、企业投资职业教育。

5 总结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学院打造了基本满足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与企业建立起相互信任、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才能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运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邢古城,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3)。

[2]吴慧萍,紧密型深层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1(8)。

[3]吕昕,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校企实训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