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网络影评的生成机制与传播特征

2014-03-31 04:42张遥
扬子江评论 2014年1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影视思想

张遥

毫无疑问,网络的出现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通讯方式和言说方式,而且是人类的整个世界和我们自己个人的生活本身。我们时刻都处在一个网络的世界之中,无论我们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1980年代,著名诗人北岛的“一字诗”——《生活》:网——广泛流传,而如今生活的关系之网和思想之网已多被互联网所代替。互联网从外在于我们的一种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我们当下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内容;由虚拟世界变成了第二现实世界,包括信息交流、商业贸易、知识学习、社会交际、日常起居、旅游出行、社会集群等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中进行和完成。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丰富完整的、实际存在的社会形态。其中,对于广大的中国民众来说,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所带来的最重要的改变,莫过于个人话语空间的扩大和话语权利的获得,也就是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变化,也充分体现在当下的影视评论的发展态势上。这就是网络影视评论的兴起与盛行。

一、 传播方式的全方位互动性

从表面看来,影视剧与观众的关系就是“看”与“被看”过程。但是,这一过程绝不是单向的传播过程而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影视作品对于观众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作品中的人物命运、道德人格和生活方式都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着观众的精神世界,也影响着观众的现实生活,甚至连作品中的经典台词或对话都成为社会流行的热词。像《辛德勒名单》中的“救一个人就是救全世界”;《亚瑟王》中的“我不相信有天堂,因为我被困在这个地狱的时间太长了”;《一声叹息》中的“拉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手机》中的“审美疲劳”;《大话西游》中的“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阿童木》中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等都是口耳相传而耳熟能详的热词或者流行语,往往起到“一句顶一万句”的言说效果。反馈和互动其实就是一种批评,而与传统影视评论不同,网络影视评论是一种全方位的互动,不仅包括影片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而且包括评论本身与观众接受和反馈效果的互动。

与传统影视评论的传播方式不同。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度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位置明确而固定,而互联网上没有固定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所有网上的用户都可以既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发帖与转发、跟帖与回帖等环节来实现。所以说,网络影视评论不仅是观众与影视作品之间的互动,更是评论者之间的即时互动。这是过去影视评论所不具备的。

汤普森说:“大众传播的技术媒介的发展,进一步加强社会互动的空间和时间构成的结果。大众传播媒介扩展了符号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有效性,但它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实现的,即它容许生产者和接受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别的中介性互动。”①批评本来就是一种精神互动,网络影视评论是一种以网络为中介的思想与艺术的互动。批评主体的个性差异使作品评价形成多样性,而网络平台本身的功能特性使这种多样性得以充分实现。思想与思想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大众文化视域下的网络影视评论必定是一个观点碰撞的思想平台。

传统媒体时代的影视评论的传播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一篇文章必须通过编审、印刷、出版、发行等多个环节,最后才能被读者阅读和接受。在诸多的环节过后,影视评论与影视作品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时间差,读者无法在第一时间看到相关影视作品的评价,而且由于出版机制和版面的制约,传统媒体在同一个时间点、同一空间里也难以呈现不同的影视评论观点。这样,即便是最有价值的影视评论,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影响观众的观赏活动,而且对于影视作品的票房也很少产生直接的作用。可是,网络影视评论的出现,恰恰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影视评论的滞后难题。影视作品播映、评论及反馈、观众选择,都可能在时间上同步了。

网络时代给每个人带来了相对平等的发言机会与环境,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工具给网民提供了独立自主评价影视作品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发帖、回帖、跟帖等形式,对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及其批评做出最及时的反馈和评价。网络这个巨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包罗不同的观点及其纷争,这就使得网络影视评论呈现出与传统影视评论完全不同的局面。

著名导演李安的电影《色戒》公映后立即在互联网上掀起评论热潮,据统计,电影公映不到一周时间,截至11月6日19时,仅是来自新浪博客以“色戒”为题的相关文章就高达150万篇之多,创下了新浪网影评数量的最高纪录,一时形成了“百万博友评《色戒》”的壮观场面。而这一数据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还以每天10万篇的速度不断增长,这是过去传统影视评论根本不能比拟的。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色戒》博文不仅数量巨大,而且汇聚了来自海内外媒体、名人、影评人、博友的各种声音,“形成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热评格局”②。这一事件被评为了“2007年中国十大文化事件”之一。正如有的文章所说的那样,“互动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只要亲身使用过论坛或博客的人,都能对网络影视评论的互动性有非常直观的体验。”③

二、 批评表达的即时性与自由性

较之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恰好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的发布和传递及时的特点。可以说,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与信息反馈几乎没有时间差,都是即时发生式的传播过程,“而且网络媒体快节奏的特点使得网民对影视信息和影视动向总是抱有很高的敏感度,因此比起传统媒体,哪怕是传播速度已相对较快的电子媒体,网络对一部电影和某种电影现象的敏感性往往走在更前面,反应也更迅速。”④任何一部新电影的上映,总是会在做足大量铺垫之后,大张旗鼓地进入院线。有时候电影的拍摄花絮、具体进程等都在第一时间为观众所知,更别提电影上映之后受众对其关注和评价了。网络影视评论虽然不必追求像新闻那样的时效性,但是对于观众来说,及时的网络影视评论的出现,必然会对观众起到引导观影的影响。可以说,网络影视评论所带来的即时性信息和引导性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电影的票房和观众的观影欲望。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影视评论的存在价值比传统影视评论获得了更大的价值升值。在影视作品拼票房的当下,网络影视评论的社会价值和市场功能也得以实现。

网络影视评论的快速发展是与其特殊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分不开的。与传统媒体公开实名制发表文章相比,网络的特殊性使网络影视评论具有相对的匿名性。这使影视评论人的个性得以彰显,情绪得以释放。也促使网络影视评论的热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影视评论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得以不断传播。从媒体的传播方式来说,网络影视评论的受限是最小的。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使影视评论传播途径和场域的限制被大大降低。与之相反,传统媒体由于其纸质媒介的本质属性,在传播和接收的主体身份、时空条件、信息含量等方面都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也正是因为这样,网络上的影视评论才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由于依托于网络世界而存在,网络影视评论像其他文类一样,突破了传统媒体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而不必囿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自己言论表达的机会大大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手机上网特别是3G的普及,包括无线网络发展为其提供了最便捷、最低成本的技术条件。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第32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在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方面,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74.5%提升至78.5%,较2012年下半年增速提升4%,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⑤手机上网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尤其为受网络、终端等限制而无法接入的人群和地区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所看到的是大多数人都在低头摆弄手机。随着智能手机技术和设备的进一步发达,我们都可能变成“手机人”。这也为网络影视评论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工具和平台。

当下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普通网民获得网络影视评论人的身份变得轻而易举。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或者手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对影视作品的评价形成文字而发布出去。而不必像传统媒体那样,要想自己的言论被外人所知,必须要找一个可以发表言论的报刊杂志,在特定的版面或者栏目的约束下特别是在相关媒体“把关人”的认可下,经过较长的出版印刷和发行周期,才能使自己的观点公诸于世。而网络是一个可以容纳海量信息的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影视评论内容放置到网络平台上,可以是论坛,或者是个人博客、微博、微信,而所发表的每一篇影视评论,都不会因为一两天的时间限制而消失,可以搜索、查询,除非是网管或影视评论人自己故意删除,网络能容纳最长时间的影视评论内容。网络独特的属性,使网络影视评论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历史的积累性和丰富的资料性,人们可以随时查看这些当下的或者过往的帖子。以上这些特征是使网络影视评论的数量累积越来越多,传播越来越广泛的一个原因。

由于网络影视评论具有参与起点低、发表文章容易和空间开放等特点,使得评论者众多,言论自由,这表明单纯的网络对于影视评论者及其言论是不设防的。在这个不设防的港口里,面对的是信息的汪洋大海,容纳百川。从单纯技术上讲,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感受。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网络的开放性赋予了影视评论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在网络化时代,与传统影视评论不同,只要能进入网络,任何一位普通民众都可以发表对任何一部影视作品的评价。而且这种发帖与新闻类、政治类、社会类发帖跟帖不同,更少受审查机制的限制。而网络技术的多样性和网络内容的丰富性,使民众的影视评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获得实现。无论是专业网站的社区,还是综合网站的论坛,抑或是个人博客或者微博,无论是主动发帖还是配合性跟帖,都可以成为作者发表言论的思想园地。普通民众可以在这个园地里自由自在地尽情倾述乃至宣泄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可以暂时不受现实环境制约,不受传统媒体版面、周期等局限,可以不顾及自己的身份与各种关系,畅所欲言甚至嬉笑怒骂来表达对相关影视作品和编导演员的看法。网络影视评论主体之间可以通过专题论坛集中讨论某些影视作品和影视现象,也可以通过发帖和回帖的方式即时交流信息或者展开争论,其快捷性和互动性远远优于传统媒体的影视评论。虽说当下网络技术之外的政策和思想上的限制日趋加大,但是比起传统媒体来说,网络影视评论仍然具有不可同日而语的自由空间。

信息的开放性是互联网最基本也是最强大的技术特性,而这种技术特性最终形成了“信息平等与共享”的思想特性。在信息时代,发布和接受信息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和人类道德,任何人都有接受任何信息的权利。网络影视评论就是在这样一种技术和理念条件下生成发展的,充分体现了网络环境中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艺术趣味。“网络对于网络影评的采纳和扩散都是开放的。从网络影评的扩散角度看,网络影评一旦被发布,将浮游于互联网信息的海洋中,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强大的功能不断地被感兴趣的读者‘发现。所有可以接入互联网的终端都是其潜在的受众。传统的影评只能望其项背、无法企及。”⑥在信息化的时代,技术手段的多样性,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使人们选择信息的途径和空间迅速增大,同时也使得传统影视评论报刊发行量一降再降。一篇专业性的影视评论论文发表在发行量只有几千份的专业期刊上,阅读者一定会更少于发行量。而且传统纸质媒体信息是固化的、有时限的、不可复制的,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传播。相比之下,网络影视评论文章生成与发展于网络环境里,信息一经发布,就有成千上万的点击率和下载、转载量。如果被网站论坛置顶,接受者可能会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影响力就会成几何级数的急剧扩大。这是传统媒体影视评论所望尘莫及的。一篇文章或者一个帖子可以使作者一夜成名,一句形象的经典性语言可以数日内成为全社会的流行热词。实质上,这就是互联网时代和非互联网时代的差异。

三、 感受的个人性与思想的民间性

美国大众文化研究专家约翰·菲斯克认为人类传播的历史从口传文化开始,经历了印刷文化时代,今天发展到了电子文化的时代。而传播历史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带来了不同时期相对应的媒体形式,分别为口头语言媒体、平面印刷媒体和当今的电子信息媒体。⑦这几种形式的媒体也构成了媒体演变的历史。媒体的发达程度是和技术的发达程度相一致的,而媒体的开放程度是和社会的开放程度相一致的。在每一个不同的时代,每一种适应该时代的媒体形式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这就是媒体的时代性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当下社会进入了发达的网络媒体时代,人们都感同身受的处于网络社会之中。网络影视评论正是在这样发达的技术和开放的思想大潮中应运而生,迅速打破传统影视评论的载体和观念的限制,将网络作为思想与艺术的传播平台和途径。由此,网络影视评论也就具有了与传统媒体的影视评论迥异的独特特征。

如前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影视评论不再是专业影视评论人的专利,每个人都拥有了发表观点和看法的机会。短小精悍的网络影视评论不仅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媒体影视评论的长篇大论,更重要的是,网络影视评论在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上也体现出与传统媒体影视评论根本不同的个性特征。具体说来,就是从群体化的价值观向个体化的价值观转换,从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转换,评论中更显示出作者的个人性感受和民间性思想。有的学者在谈到网络文化权利时做过这样的概括:“网络话语权,本身就是一个‘观点的自由市场,允许不同的意识并存、碰撞和融合,在碰撞与比较中求得发展。同时,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的特点,使网络话语权的主体实际上具有一定免责权。言者无罪的宽容意识已深入人心。”⑧网络影视评论的主体大多为普通的影视爱好者,他们发表影视评论的动机大都很单纯,只是想表达自己对于某部影视作品或某种影视现象的感受、判断和好恶,并没有什么更多更大的功利诉求。然而,任何一种思想的昭示就是一种传播过程,把一种个人感受作为一种个人表达,进而影响他人和社会,是网络感受个人性与思想民间性的发生过程。

从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史看,个性化的思想一定产生于容许个性存在的社会时代和思想环境之中。不产生思想的时代是黑暗悲催的时代,只产生同一种思想的时代也绝不是辉煌的时代。相对于传统影视评论而言,网络影视评论在传媒历史和文化思想史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其所独有的个人性与民间性。网络影视评论的这一思想特征,与网络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个人性与民间性特征是一脉相承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人们对待网络影视评论也和对待网络文化一样,有着多种评价角度和结果。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可能产生主导政治意识与非主导政治意识之间的冲突。主导政治意识对规范社会政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占主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为核心,规范和制约着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政治倾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产生了一些消极的非主导政治意识对主导政治意识的挑战。在运用网络话语权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网络话语权的开放性、自由性、多元性,不可避免的会有许多的消极的非主导政治意识充斥其间。又因为网络传播的自身特点,它的影响不容忽视,严重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⑨。思想本来就是鲜活的,任何一种思想的发展都是一个不可遏制的过程。我们太习惯用政治标准第一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去评价复杂的事物,一旦与我们的价值观不一致,立即就加以否定和制止。其实,思想的不一致才是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当我们面对一种事物,用既定的价值观加以判断并作出否定的结论而“屡禁不止”时,我们是否考虑自己的价值观存在不存在问题,应该改变的是现实还是我们的观念。

与官方批评、学院批评和行业批评不同,网络上的大众影视评论较少个人情趣之外的功利诉求,“创作者既不需要靠这些取得职称,获得晋升,也不用为确立学术地位考虑,更不需要顾及影片发行量和票房,而且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社会身份的制约,更加保障了这种‘真实的存在”。⑩这就使得网络上的影视评论作者能够更加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自己的真实体会,结合客观批评对象,实现影视评论主体的自我意识。这本来是纯正影视评论的自然状态,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国意识形态至上、政治逻辑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影视评论基本上是一种袖珍版的政治思想评论。有人曾经检索了1949年至1976年的报刊杂志的电影评论文章,结果发现其中95%以上的影评都是服膺“政治标准第一”的。11这一现象不只反映在影视评论中,其实在其它文艺评论中也是如此。其根源甚至是在中小学语文课中就已经存在了。面对一篇课文,老师带领学生首先要分析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而中心思想不外乎“通过了”什么,“歌唱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批判了”什么之类的政治话语。缺少艺术感受过程,更缺少个人的艺术感受过程。而在思想多元化的网络时代,网络上的影视评论大多是作者有感而发,不受专业影视评论的条条框框限制,这就使得影视评论作品不仅体现出作者鲜明的个人立场,而且带有很强的情感色彩。

网络影视评论在感受的个别性特征方面,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是网络影视评论人在评论内容上具有个别性。网络影视评论的个别性不仅表现在批评方式的多样性上,更表现在批评立场的鲜明独到性上,这一点是传统影视评论中极为欠缺的。传统影视评论者往往与媒体、创作者、演职人员等有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批评的立场和观点容易受伦理因素影响,有的文章变成了海报和广告,溢美之词充斥全篇;同时评论者又受学院派理论影响过深,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搞烦琐哲学。多种因素致使传统影视评论“言不及义的、无关痛痒的、似是而非的批评比比皆是。批评家没有勇气明确说出自己的判断,不敢负起自己对电影史的责任,而对于电影文本态度暧昧、不做臧否的相对主义和王顾左右而言他的犬儒主义大行其道”12。网络影视评论与此不同,表现出了明显的草根特色和个人情感。李建强教授认为,“网络影视评论大多鲜明地流露出创作者的爱憎,独立性和个性化都较强,自我意识的表达也较充分,批评中不乏一针见血的真知灼见。最重要的是,这些创作所体现出的充沛激情和感染力,使影视评论更易获得读者的青睐和认同。”第二是网络影视评论的语言具有个体性特征。如今的网络影视评论一改传统媒体的影视评论那种玄学化的语言表达风格,而是采用灵活的民间语言风格,“表现出鲜活、自由、松弛、灵动的特质,影视评论不再是专业影视评论人的自说自话,而是通俗易懂、朴素简洁的网民间的对话。在网络影视评论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或诙谐幽默,或老辣犀利,或自然清新,或温婉诗意的个性化语言。”13借助网络平台,这种个性化的思想特征和民间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使网络影视评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赋予了每个人同等的话语权利,也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影视评论家。网络影视评论将传统媒体中的个人宣讲便成为了“众声喧哗”,从而构成了新时代影视评论的文化奇观。

【注释】

①[法]让·波德里亚: 《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107 页。

②《色戒》新浪博客影评创纪录达150万篇,2007年11月06日17:28 新浪娱乐http://ent.sina.com.cn/m/h/2007-11-06/17281781104.shtml

③吉莉:《中国网络影评现状、特点及发展态势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④李建强等:《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极其走向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7-48页。

⑤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第32次调查报告2013年07月17日 10:34 新浪科技 http://tech.sina.com.cn/i/2013-07-17/10348548118.shtml

⑥李建强:《网络影评的兴起与发展——一个值得关注和期待的电影批评现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⑦[美]约翰·菲斯克: 《电视文化》,祁阿红、张鲲译,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第5 页。

⑧毛旻铮、李海涛:《政治文明视野中的网络话语权》,《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⑨毛旻铮、李海涛:《政治文明视野中的网络话语权》,《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⑩李建强等:《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极其走向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

11李亦中:《中国电影评价五大气场》,《中国艺术报》2011年4月28日。

12史可扬:《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批评》,《渤海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13李建强等:《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极其走向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页。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影视思想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影视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