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桂荔
(中国政法大学 政治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8)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以来,他们的成长成了公共关注的焦点之一。诚如习近平主席强调:“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事物是内外因发展的结果。除了大学生村官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之外,外部环境对他们成长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与大学生村官最为紧密的外部环境应当是两委关系,两委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同事,特别是村委书记和村委主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大学生村官成长的重要的外部环境。两委关系极其微妙,主要有向心型、冲突型和冷漠型这三种两委关系。本文仅仅研究冲突型两委关系将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产生的影响。
冲突在组织发展中往往不可避免。村级两委冲突屡见不鲜。村级两委因思想、观念和认识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引发彼此间的对立和斗争。两委冲突的缘由也是学者所研究的重点,最流行的观点是在处理村党支部政治领导核心地位与村委会自治权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容易造成两委关系的冲突。确实,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它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委会并支持和保障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章程充分行使职权。显然,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村委会又与一般接受党的领导的政治组织不同,它是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以确认的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依法办理自身事务的主要形式。[1]当今,村级组织的行政化倾向和放权式改革导致农村社会的发展和村委会的民主化倾向同样显著,存在“权力配置资源”的等级式和“权利配置资源”自愿式两种合约管理结构,这是村级两委冲突深层次的根本原因。[2]这种管理结构的冲突无法立刻解决,则这种冲突趋势将随着村民自治的扩展有所扩大,并且有长久发展之势,甚至尖锐化。这可能是两委冲突最主要的原因,但并不排除价值观和认识、工作方法和个人秉性的差异导致的两委冲突。
但就冲突本身而言,不要陷入凡是冲突就产生破坏性影响的误区。冲突对组织或个人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是破坏性的力量,同时也有建设性的影响。正如麦格雷戈所说:“冲突的潜力既是一种破坏性力量,也是一种健康、成长的力量……没有一个团队是能够完全协调的……因为完全协调的团队不可能发展。”[3]美国著名社会学家L·科塞指出,一定程度的不一致、内部分歧和外部争论,恰恰是与最终将群体联结在一起的因素有着有机的联系……在明确存在社会各部分和各等级划分的结构中,对抗所具有的积极整合作用就表现出来了。[4]但是冲突在不同阶段和不程度上对组织或个人的作用是不同的。冲突也要在一个范围内,否则就具有较大的破坏性。过于和睦、安定的组织即静态稳定的组织犹如死水一般,它的发展潜力也将会越来越小,甚至停滞不前。相反,过大的冲突将会危及村落社会稳定。只有适度的冲突才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另外,冲突在前中期阶段从萌发到白热化可能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较大,而冲突后期走向了对话,对组织和个人的建设性影响强一些。两委冲突也是不例外。由此,本文将两委冲突大致划分为两委冲突前中期以及两委冲突后期,认为两委前中期的冲突对个人或组织的发展相对具有破坏性影响,后期的两委冲突相对具有建设性。
由此,以下将探讨不同时期两委冲突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探讨之前,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控制了一个变量,把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整体看,而不是一个个原子化的个体,且他们的能力水平处于均值水平上,受到两委冲突的影响不因个体而有所差异。另外,我们将粗略地从德、智、体中提起三个因子分别为思想品质、工作能力和身心健康来描述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若这三方面有所提高,我们就说大学生村官获得了成长,反之,则相反。
两委冲突处于前中期阶段,冲突从萌芽发展到白热化阶段,组织的平衡受到了破坏,失去平衡,最初可能表现为组织的非理性、管理混乱无序。例如权力角斗、资源相争。具体说来,管理主要遇到以下两方面的挑战。
第一,造成群龙无首的局面。两委冲突导致机构涣散、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造成了“两委都想管,两委都管不了,结果无人管”的局面。对于村级工作,事实上两委都想管,都想成为村级的领导核心。但由于另一方力量的制约,谁都无法成为领导力量,也因此无法产生规范一致的行为。这样,一方面,村级管理各自为政。两委产生冲突工作中协作关系差,彼此不闻不问,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工作缺乏一致性,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彼此间的工作节奏步调不一和行为目标有所差异,各自为政,体现不出集体相互支持的关系,彼此很难协调。另一方面,搭便车现象严重,双方都想逃避责任。两委冲突导致职责不明、分工模糊。两委就非理性的干事情,想负责的就负责,不想负责的就推卸责任,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只图清闲无事,一推了之,导致无人管的后果。
第二,资源争夺愈演愈烈。这里的资源主要涉及到两种稀缺资源:权力资源和公共资源。首先,非理性争夺权力资源。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到至今还没明确解决谁是村级组织的核心问题,权力资源的争夺是必不可免的。为了争取权力资源而造成的两委冲突可能导致村级组织形成两大阵营,他们为了巩固或夺取核心的权力资源,必争取村民的民意,获取村民的支持。很多两委,用贿赂村民,给村民一些直接的见得到的好处,争取村民的支持,村民作为利益的一方,也在权衡,在村两委的博弈中,坐收渔翁之利,可能为了短期利益,而做出不得当的判断,加入其中一个阵营里。这种斗争旷日持久,可能会危及村级社会稳定。其次,公共资源开发的无效率。村级的公共资源是指村级的公共产品,属于每个村民所共有的。如H村有一片森林资源。开发或不开发,如何开发这是村民集体的事情。对于这个事情的解决,由于村两委冲突,达不成统一意见,可能没办法进行合理的开发,也可能其中一方力量可能绕过另一方和民意,进行开发。不管哪种行为都会造成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无效率,同时也是对公民权利的践踏,无法实现村级建设目标。
正如前文指出的,两委激烈冲突,带来组织管理的困难以及资源的激烈争夺,这给大学生村官在个人思想品质、工作能力以及身心健康三方面产生深刻的破坏性的影响。
第一,对大学生村官个人思想品质的影响。大多大学生村官初入职场,村级组织内的同事,特别是村党支书和村主任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但两委,或因权力冲突、利益冲突、个性冲突等表现出来的互相诋毁、谩骂,甚至互相威胁,失去了理性,这颠覆了大学生村官对村级党支部委员会特别是党支书的伟岸形象以及村民信任的高投票率的得民心的村主任带领村民致富发展形象的想象。由此,两委不良的示范效应也是不良。事实上:“出淤泥而不染”是多么艰难,同样,大学生村官面对这样的环境,个人的思想品质如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对农民的感情和意志品质是否会受到两委冲突的影响是令人堪忧的,想必是破坏性的影响。有可能使大学生村官学到了互相倾轧、权力角斗、贿赂成风、拉帮结派等思想,大学生村官思想品质的形成受到了损害。
第二,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的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是以实践为中介体现出来。大学生村官的职位安排在基层组织部是较为确定的,如果是党员身份,入职后为村支书助理,如果还不是党员,入职后村主任助理,看似确定职位,分工明确,但因两委冲突,大学生村官也因此被卷入冲突的漩涡中,动弹不得。因两委冲突,管理无序,工作难以协调,处处设限,大学生村官无法深入到实践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作中需要人力、财力资源的支持,但由于两委的冲突,大学生村官无法得到这方面的支持。由此,大学生村官空有抱负和大量的专业知识,却无法转化为农村生产力,缺乏实践,工作能力提高甚少。
第三,对大学生村官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方面,两委冲突,导致整个村级组织的气氛很紧张。研究表明,组织气氛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潘孝富对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心里健康的研究发现,学校管理气氛是教师心理疾病中的显著诱因。特别是强迫、人际敏感、焦虑等组织气氛因子对对教师的心理疾病呈正相关。[5]大学生村官长期在紧张气氛的工作环境下,身心健康必然遭到损害。我国非常重视人际关系,而两委的冲突带来的紧张的组织气氛,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满敌意。这对大学生的心里健康的发展的影响非常不利,甚至造成心理疾病。另外,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使大学生产生抑郁。理想当中,两委如同师长,现实中,两委关系的紧张,导致大学生村官缺乏归属感。长期周旋于冲突之中,身心俱疲;学富五车,却无用武之地,给身心健康带来或轻或重的伤害。
当然,冲突也不会是两委关系中的常态,两委双方一定会努力走向对话,重新建立两委和谐关系,实现两委关系的动态平衡。一般说来,冲突后期是走向和解的重要的阶段,因为在前中期的冲突,两委双方了解了双方的相对力量,为后期的和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和解在双方各自意识到他们的相对实力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生。诚如L·科塞研究发现,一旦对抗者双方在冲突中并通过冲突确定了各自的权力,新的平衡就可以建立,相互关系就在这种基础上展开。[6]冲突的前中期恰好检验对抗双方的权力关系。由此,冲突的后期阶段,两委双方从非理性慢慢回归理性,增强了互动,走向了和解。大学生村官面对从两委冲突到两委关系走向和解的过程中,渐渐成熟起来。
两委冲突可能给村级管理带来较大的变革,冲突创造了联合与联盟。Simmel研究发现,“源于冲突的统一力量更多地出现在当它试图开创一个暂时脱离竞争或敌对关系的区域的时候。在特定条件下,一般的对抗与为斗争而形成的暂时联合之间的对应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可以说相互敌对就是促进双方联合的直接原因。”[7]大学生村官自觉或不自觉成为联盟中的一员,恰好“身临其境”这场变革,由此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无疑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一,对大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对大学生村官协调、凝聚各种力量的能力的培养。在这联合过程中,通过冲突、矛盾和斗争,使社会、组织和群体的内部消除分歧、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大学生村官亲身经历组织变革,或通过观察体会、或亲身实践协调各种人际关系,见证资源重新整合过程,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书斋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在冲突前中期,两委的利益、思想、方法、观念和观点等方面都会存在不同与冲突,经过冲突过程,他们的思想观点不断碰撞、磨合,在冲突后期,走向和解,最终达成一致的观点。这一过程中迫使大学生村官转变认知,学到未经历冲突无法学到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辨别力。这也让大学生村官具有危机意识,经历冲突,更能让大学生村官居安思危,辨别各种形势的能力。第二,形成大学生村官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一般来讲,冲突后期,所呈现的结果将是正义、良知取得胜利,重新实现新的平衡,再现有序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冲突过程带来的更多是两委之间的互动,各种思想价值观的碰撞交换个人意见,一般最后都是有益于人民的政策、做法、观念得到认可,加以实践,大学生村官刚好能从中弃粗取精吸收先进的思想价值观,从而塑造了大学生村官服务人民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素质臻于完善。第三,冲突后期,身心健康水平将会得到提高,冲突后期,整个组织环境焕然一新,最后实现和谐一致的气氛。大学生村官经历这样一场组织变革,与组织的命运联系更为紧密,归属感比以往更强,并能熟悉两委成员的脾气秉性等,为建立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重要的基础,而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氛围是身心健康的前提。因此,这不仅仅大大改善了冲突前中期的焦虑、紧张心态,而且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归属感,身心将会更加健康。
两委冲突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具有正负方向性的作用,这是必然的。但是,什么情况下的两委冲突产生不同作用,这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将其划分为前中期和后期两个时期的两委冲突情况下,研究这两个时期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影响。这两个时期,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是发展过程的统一体,不能简单割裂开来。各个时期对大学生村官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绝对的建设性或破坏性的影响。只是相对来说,在两委冲突的前中期,对大学生村官成长中的消极影响会大于积极影响。在两委冲突的前中期阶段,组织关系重新解构,管理混乱,阻碍了大学生村官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妨碍了其开展工作而致使工作能力暂时得不到提高;组织气氛紧张而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滋生心理疾病。而在冲突的后期,则表现为两委冲突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影响起建设性的作用更强一些。冲突后期,紧张的冲突状态慢慢得到缓解,两委双方了解各自双方的实力后,和解成为可能。这个阶段由对抗走向对话,大学生村官可以从两委对话中得到启示,最后还是正义和良知走向胜利,有利于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大学生村官成为组织联盟的成员,跟组织的命运联系更为紧密,从中学到对组织的认知、协调各种关系以及危机意识的提高,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综合能力。另外,大学生村官的心里健康也组织气氛的缓和得到改善。但对于整个冲突过程来说,建设性大还是破坏性强,还未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1]金太军.村民自治进程中政治领导与公共权威的协调[J].湖湘论坛,2000(1).
[2]赵守飞.农村社区“两委”关系冲突原因分析——基于一般合约范式[J].社会主义研究,2011(3).
[3]转引自刘廷华.冲突对组织的影响机制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0).
[4]转引自(美)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 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5]潘孝富.初中教师心理健康与学校组织气氛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