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红
(邯郸市教育局,河北 邯郸 056000)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每个教师从业初期必经阶段,这个阶段青年教师面临角色转变、学科知识体系建立、教育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艰苦的蜕变过程,关系到教师终生职业发展。
本文通过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反思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探讨教研组质量协作体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干预功能,旨在探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为了较为全面了解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我们针对“青年教师从业初期遇到的困惑”、“青年教师需要培养的能力”以及“青年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三方面设计了24个题目,选取了两所青年教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对 100名教龄六年内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试卷信息的整理,概括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主要应关注以下方面。
(一)课程以及课程标准方面:“课程体系的建立”、“读懂教材的能力”、“确定恰当教学目标的能力”、“教材重难点的定位和突破能力”、“了解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的要求”等。
(二)学生情况了解和把握方面:“学生学习效果的预期、定位能力”、“学生思维突破点的把握能力”、“调节学生心理的能力”、“学困生、特殊学生的转化能力”等。
(三)教育教学实践和操作方面:“课堂管理和调控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和调控能力”、“敏锐的教学判断和调控能力”等。
(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方面:“与所属教师团队合作能力”、“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能力”、“与学生关系亲疏的恰当定位能力”等。
针对上述分析,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专业成长,是青年教师与外界环境不断互动、汲取营养,促成其专业逐渐成熟的一个过程。需要学校构建起一个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青年教师尽快平稳成长。
2010年3月27日,由中国教育报与来自全国东中西部的13个县域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发起组织“全国基础教育区域协作体”,随后出现了很多“跨区域”“跨校级”以及“学校内部”等各种教学质量协作体,目的在于整合资源、研究问题、交流提升。教研组质量协作体作为学校各种协作体的核心,承担着指导教师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发展,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专业支持的重要职能。建立教研组质量协作体,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展开教师之间对话、互动与互助的专业组织。
在对“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需求的调查问卷”分析中,我们发现:听课、评课、说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和优秀教师示范课等都是有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式;所任学科课程标准或者教材解读、示范案例及课改的前沿信息是他们最需要的专业方面的知识;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教材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学情分析能力以及科学布置作业和批改能力都是青年教师最需要提高的能力;课堂管理和调控能力、调节学生心理的能力、尤其是学困生、特殊学生的转化能力和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能力是青年教师最棘手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教研组质量协作体给与他们实施有效的帮助和干预。
教研组质量协作体作为学校内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是教师专业能力增进、形成专业归属感的组织,肩负着青年教师成长中的专业引领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所教学科的教材解读,让新教师能在教学之初就较全面的了解所教学科的相关内容以及前后关联;二是对课程标准解读,由于受教学经验的制约,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可把“分阶段粗度”和“分学段细读”相结合,让新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体会;三是试题研读和研发①组织新教师考试题→②分析试题→③分解考点到自己所教学段→④梳理本学段重要考点→⑤在教学中落实重要考点的教学,以提升新教师的考试力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四是对教材、教参使用方法,学情案例分析和教法设计的研究,力争使新教师思维上实现对学生、对教材的和谐与碰撞。五是协助青年教师做好专业成长规划,帮助或指导青年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教研组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起着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和形成优势互补的重要作用,对青年教师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和价值。
首先,集体备课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掌握学情、问题预测、解决问题方法预设的平台,这种多教龄层次、跨能力梯度的团队活动最大限度解决了青年教师因经验不足带来的差距。
其次,听评课活动的开展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剖析课堂、诊断问题、反思教学行为、观摩优秀教师课堂的直观互动平台。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从内容的处理、学生活动的设计、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给青年教师提供程序化的基本保障,同教龄段老师同课异构又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场所,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再次,教研组担任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批改、质量分析、措施调整等一系列任务,这样一个集体性的活动也为青年教师提供及时衡量教学效果、有效进行问题查找和纠正的机会。
师带徒作为带动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是一对一,看上去有针对性,实际上受很多人为因素制约,易流于形式。教研组作为一个学科研究的集体,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是最重要的任务,为此要强化教研组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责任意识,让教研组长成为第一责任人,建构起科研处——学科教研员——年级学科组三级专业负责制和学校主管校长——教导处、科研处——年级组三级质量跟踪制。为有效掌控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保证,使得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无缝隙对接。
教研组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活动规划等将构成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生态结构。
1.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构建精神乐园。教研组作为以学科教学研究为单位的集体,应该有被每个成员共同认可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和成长愿景,这种文化也将持续影响和熏陶着青年教师的发展活力,为此各学科教研组加强文化建设,要提炼出能反映本学科特色的学科精神,并在教学实践中去努力地领悟、诠释,以此提升青年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素养,促进青年教师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教研组提炼的学科精神,逐渐成为师生感受学科魅力,提炼教法学法的座右铭,对老师以及学生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研组是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所以它的建设必须细化。要从集体备课、主题教研、教师培养、课堂评价、有效课堂观察等发面加以细化和研究,为青年教师提供可操作、可推广、可递进的自助餐。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与措施,通过集体磨课和层层跟进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加强科研能力培养,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可持续动力。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应该是在教学之初培养的一种好品质,教研组要引导青年教师养成善于反思教学的行为。从写工作日志、教学反思等入手,本着“教学研究必须服务教学”的宗旨,不搞形式和花样,教研主题、研究课题采取阶段性的学科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逐步归纳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再由年级备课组集体承担研究任务。这样把教育科研根于实践,源于问题,为青年教师多方面参与研究创设良好的氛围,同时创办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负责编辑的“学校教育科研报”,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交流、写作、反思的平台,提升整体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同时,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对“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需求的调查问卷”分析中,发现不同教龄段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一样,为了更加有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实施干预,教研组应针对青年教师的教龄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
1.1--3年教龄教师
这个教龄段的教师由于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一些专题讲座理解不透,在每位专家或骨干教师讲座后面,如果能安排一位教龄在4--6年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谈感受和体会,就会贴近新教师,有效缩小了讲座人与新教师的年龄距离、经验距离。
由学科组安排骨干教师就各学段学科内容、编排、课标要求等做学科性专题讲座,在短时间内提高青年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
搜集教学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把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青年教师经过一番谈论后,由有经验的教师给予讲解和示范,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加强平日教学过程中的会诊课研究,实行多级会诊、多次会诊,真正把握青年教师成长的节奏。
2.4--6年教龄的教师
在对这个教龄阶段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就“营造理想的教学工作状态”这个话题,70%教师选择是“有相应教学自主权,能采取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式从事教学”和“有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所以定位的基本原则是:适当放手、压担子、给任务、创机会。具体做法是:集体备课时,他们担当主讲人;高效课堂创建上,他们担当实践者;优质课评比时,他们担当主力军。同时科研处、学科组要在学科思维的发展、教学反思、写作能力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这个时期教研组主要是采取“磨课”的形式帮助他们,实现自身能力的一个提升,并促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具体做法就是:同等教龄阶段、同学科之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教研组集中进行分析和指导。这样的课要注意细致、求精、提炼、提升,目的就是打磨他们的精品课,实现“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由点带面,领会贯通。
这样在教研组质量协作体作用的发挥下,青年教师中顺利完成了由“入门型”到“经验型”的过渡,也为他们将来成为“专家型”教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条循序渐进、螺旋递升、追求生命质量至高的道路。教师是特殊的社会公民,他有着和其他社会成员不同的成长规律,随着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教研组质量协作体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也将也来越凸显。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11):46-49.
[2]高向东.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11-113.
[3]陈大向.教研组质量协作体策略谈[J].人民教育,2013(18):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