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冉中胜 李永亮
近年,我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较快,仅保定一个市就建设1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区103个,共占地32.9万亩,累计投入资金48.36亿元,年创总收益24.92亿元。我们选择保定市的涿州、雄县和石家庄市的行唐、平山等地的6个现代农业园区,对其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科技支撑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对其经营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此调查报告。
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建成的现代农业园区大都是由农业公司投资建设的。河北润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涿州市高官庄农业园、河北三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雄县京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团山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了行唐团山红农业生态园、旺甲果蔬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行唐神树湾生态农业园等。有的农业公司还从事着其他经营。如三白公司还投资电力、地热、房产等行业,投资团山红农业公司的河北东源集团还投资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地产等项目。这些由工商企业资本投资筹建的农业公司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对政策的把握能力都比较强,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也比较先进,又具备进行土地整理和现代农业开发所必须的现代机械设备和资金投入,所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资本避险的天性,工商企业资本对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又由于我省县级财政普遍比较紧张,就成为各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现实选择。
1、土地来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离不开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园区经营的土地主要是通过租赁、置换、入股等流转方式获得的。
(1)租赁。农业园区大部分用地都是通过租赁获得的,占园区流转土地的80以上。雄县京南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园按每亩1000元租赁农户2000亩建成核心示范区,并约定每2年租金上调5%。涿州高官庄农业园按每亩1000—1200元租赁农户土地,且每五年递增10%,每年付一次租金。平山葫芦峪现代农业园区租赁集体经营的荒山、荒坡及耕地2.3万亩,租期为30年,一次性付给租金平均每亩1.3万元;租赁农户耕地1185亩,按每年支付租金每亩平均800元。
(2)置换。在园区的核心规划区域外划出既方便农民耕种、相对水肥条件又比较好的土地置换不愿意放弃种地农民的承包经营地,使园区建设更加合理。雄县张岗农业园区包括雄润种羊有限公司和雄县富粮玉米专业合作社两个经营主体,玉米专业合作社通过置换流转农户耕地700亩。葫芦峪现代农业园区置换土地586亩。
(3)入股。对于愿意参加园区生产经营管理,并以承包经营地入股分红的农户,园区采取了入股的方式流转农户的土地。葫芦峪现代农业园区通过这种方式流入荒坡及耕地5293亩。
2、资金来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对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创建品牌、构建营销渠道等,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农业园区建设资金主要是来源于企业自筹、财政支持、金融机构融资三个渠道。其中企业自筹是园区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1)自筹资金。投资农业园区建设的大都是民营企业,其资本积累较雄厚,投融资能力也较强。在园区建设初期,主要自有资金投入。雄县的华志强投资1.5亿元建设的绿色生态园,平山的刘海涛等3位股东出资1.5亿元建设葫芦峪农业产业园区,团山红投资4.6亿元正在建设的行唐团山红生态农业产业园等,都是企业或企业家率先自筹资金投入建设,然后再争取各方支持。
(2)部门支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是园区建设的又一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对山区、半山区进行开发整理建设的园区,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农业开发等有关项目的资金支持。葫芦峪农业园区争取农业开发项目资金1460万元、木本油料作物扶持资金400万、林果业扶持资金400万元。
(3)抵押融资。利用园区的固定资产或林地承包经营权证等抵押贷款,也是解决园区发展资金瓶颈的一种方式。葫芦峪农业园区通过林权抵押,向银行贷款8000万元。
3、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决定一个企业园区经营的成败。好的管理运行机制能够使一个企业园区内部各个方面协调运转,减少运营成本,增加经营效益,使企业园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生命力更加旺盛。从调查的几个农业园区看,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做出了选择。
(1)公司+园区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企业投资建设园区,园区内部分作业组或项目部负责生产经营、项目管理、产品销售等。这种企业式的管理模式中间环节少、管理链条短、效率高,比较适合农业园区建设初期的快速发展阶段。行唐县团山红农业园区、涿州市高官庄农业园等就是这种经营模式。
(2)公司+园区+合作社模式。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况:一是葫芦峪现代农业园区模式,园区按照“大园区、小业主”的管理机制负责农业生产和日常管理,公司作为法人企业和投融资主体,负责园区的规划整理、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葫芦峪生态农业合作社作为营销主体,注册了“百仙坨”牌商标,负责产品销售和成员的利益分配。另一种情况是京南国家生态示范园模式。园区核心区2000亩实行承包经营,辐射区3.6万亩由几个合作社负责经营。公司统一提供樱桃、黄桃的种苗、技术、病虫害防治、商标、销售等。
(3)公司+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将农户通过合作社纳入园区管理,农户变为园区的生产参与者,方便了园区的土地流转和生产管理。行唐神树湾生态农业园区通过合作社与300多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4000多亩。园区实行“统一引进新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让农民切实得实惠。
(4)园区+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园区内建有一个养殖业的公司和一个种植业的合作社,实现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共同发展。雄县张岗农业园区建有雄润种羊公司,养殖近5000头羊,同时组建了富粮玉米专业合作社,种植玉米3500亩。玉米秸杆喂羊、垫羊圈、积肥,肥料再施回到玉米地里,实现循环利用,降低农业环境污染,发展绿色无害农业。雄县化强农业生态园也建成了存栏1140只肉羊养殖基地,不仅每年繁育出栏小尾寒羊育肥羊1360只,还为生态园提供了大量有机肥料。
4、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园区离不开科技支持。调研中发现,农业园区不仅是在规划设计上,还是发展生产中都积极争取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支持,实现园区建设科学合理发展。涿州高官庄农业园区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推广日常温室天架葡萄套种模式,与荷兰瑞克斯旺种子公司合作建成亚洲叶菜品种试验推广种植基地。京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成立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马占元同志为组长的技术队伍,保障园区的技术需求。团山红农业园区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部对国家支持现代农业和园区建设的政策进行搜集整理,以供决策,他们还聘请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制定发展规划、引进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园区的科技示范作用。
民营资金投资建设农业园区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来快速发展机遇,也有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需要下功夫解决。
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土地流转不够规范。个别园区存在利用企业强势,强迫农户流转土地的现象;有的园区没有与农户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有的园区与农户签订的流转合同期限超出了土地承包期限。也有个别农户不愿流转土地,不与园区签订流转合同,使园区的整体规划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妨碍园区建设。
二是融资较困难,园区建设建设资金普遍偏紧。园区建设主要是企业投入,财政支持比较少,以承包经营权或林权证书抵押、预期收益质押、生产设施设备抵押向金融机贷款构融资也由于操作细节不明确、程序复杂,成功的较少。再就是园区建设都处于初建阶段,项目的承载能力还不强,项目支持比较少。
三是运行机制有待健全。整体上看,我省的农业园区建设处于初创阶段,虽然在建设发展中对运行机制、管理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积累,但总体上还都不太成熟,还需要深入的探索和创新,还需要进一步的积累和总结。
四是科技支持还需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不仅要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还应对现代农业发展示范作用,园区与高水平的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现代农业园区将机械化设备和先进经营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适应规模经营,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所以应该把现代农业园区看作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断总结规范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健康发展。
1、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切实规范土地流转。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建设有效的缓解了山区、半山区以及土地整理任务重、开发难度大园区建设的资金紧张。各级政府部门在注重吸引工商企业资本开发园区开发建设的同时,要认真落实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流转法规政策,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与合同,依法做好登记和备案。要严格土地用途管制,防止借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之名,行圈地搞非农开发之实,改变耕地的农业用途。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建设资金紧张。农业和金融部门要认真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林权经营证抵押和农地预期收益质押、农业生产经营设施设备抵押贷款融资的实现途径,完善农业资产评估交易平台,减少环节,减化程序,防控风险,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3、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提升示范带动效应。对能够承接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的现代农业园区要尽量将给予相应的项目支持,让农业园区在实施有关项目中发展壮大。将园区发展节水灌溉、购置生产设备等纳入国家农机补贴;将黄桃、樱桃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纳入财政扶持范围。
4、加强政策调研,指导园区健康发展。农业园区应该说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一个新生事物,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调研,深入解剖,破解难题,指导园区建设健康发展,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