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高校后勤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4-03-31 15:47唐华山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唐华山

(湖南科技学院 后勤处,湖南 永州 425199)

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标态着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开始。后勤改革历经学校自主尝试摸索期,政府主导下的整体快速推进期,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矛盾和问题的不断暴露阻碍了改革的进程,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就全国而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

1.改变了以往高校完全依靠财政资金自建后勤设施的做法,通过政府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等,加快了后勤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1999年至2003年底五年期间,全国新建大学生公寓达到1949-1999年50年间建设总量的3倍多,新建学生食堂为1949-1999年50年间建设总量的2倍有余,学生人均住宿面积由1998年的6.35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近9平方米,学生人均食堂面积由1998年的1.21平方米增加到近1.5平方米。不少高校还抓住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机遇,对校园进行重新规划,将一部分教职工住宅和后勤设施,有步骤地向校外置换,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2.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作用,引入了社会服务资源,高校办后勤的职能逐步弱化并趋于分离。在全国高校大多数实现后勤实体和学校行政体系分离的基础上,一批后勤服务实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注册为独立企业法人,真正实现与学校的分离,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活力。他们在做好校内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实力的同时,也推动了高校其他方面的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部分高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开放校内服务市场,引入社会优质服务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涌现出一批跨学校,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服务企业。

3.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迅速提高。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同时,队伍建设、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各高校与后勤服务实体在管理方式、管理技术方面积极创新,引入了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和以标准化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手段,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全国高校后勤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 当前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改革的思想观念模糊,认识上还不到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后勤服务是福利性、封闭性的,是学校安排家属人员的“疗养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改革的社会化,把后勤服务当成社会服务的一部分,实行有偿服务,使部分学校领导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舍不得后勤从行政上剥离,思想上准备不充分。同时,也有领导认为后勤社会化就是“后勤社会办”,把后勤当成包袱丢掉,全面推向社会,让其自生自灭,不愿在后勤的建设和发展中再追加投入,使得后勤在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进退两难。在管理和经营权上要么就是抓住不放,要么就是放任自流。

(二)学校后勤的公益性与市场体制下的经济利益很难平衡

学校后勤的服务对象是老师和学生,在后勤的经营服务上如食堂、医院、浴室等具有公益性特点,理应在价格上予以补贴,而学校后勤的企业化管理又要求成本分担、自负盈亏。在维护师生利益和后勤利益的关系上难度很大,还有待研究,有待改革。

(三)产权界定不清晰,导致责、权、利不明确

高校资产性质可分为服务性资产、服务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三大类。服务性资产是指不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资产,如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等,这类资产具有公益性;服务经营性资产是提供服务兼有经营的资产,如食堂、浴室、网络、医院等,这类资产具有营利性,但在高校它们要实现营利性与公益性的统一;经营性资产是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并按企业经营要求具有保值、增值的资产,如宾馆、校办产业、超市等。因此,学校以资产入股方式与后勤集团公司建立的管理模式,既要保证资产的不流失,还要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那么资产的界定评估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标准。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很多学校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没有制定资产保值的指标,导致固定资产流失,责任和权利又不能具体明确。

(四)后勤管理人才缺乏,用人机制不灵活

后勤管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福利模式转为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工作人员大都是传递下来的。职工家属多,总体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管理经验和知识,不熟悉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运作起来相当困难。他们的适应、提高和高效还是很不容易的,同时,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总认为后勤部门地位不高,待遇差,这就更缺乏吸引人才的筹码。

(五)在管理权和经营权上,缺乏平衡的保障运行机制

对学校和后勤集团公司而言,学校拥有控制权和指挥权,虽说在经营权上下放给后勤实体,让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后勤实体在发展中缺乏资金,对学校有依赖性,同时学校在感情上也难以让其完全剥离,这很自然地就削弱了后勤实体的进取开拓精神和市场竞争意识。

三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思考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层次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根本指针,同时也是我们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施。”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树立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克服因循守旧,畏葸不前的思想障碍,充分认识高校后勤不改革没有出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不跟风、不折腾,不走回头路。

当前,高校后勤深化改革必须克服“求稳怕乱”的思想倾向。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工作,同样稳定的环境也是深化改革的前提。高校后勤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一次深刻的变革,肯定会触及到部分利益既得者的利益。因此,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肯定会听到不同的声音,甚至是阻碍改革的一些行为。故而,学校决策层怕出乱子、力保稳定,而一味地维持现状,做“维持会”不当“改革者”。殊不知,高校后勤不深化改革,不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高校后勤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没有发展稳定不可能长久,积压的问题和矛盾将最终将成为影响学校稳定的隐患。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制宜,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注重顶层设计

30多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和探索,创造了许多改革模式,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促进了高校后勤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进程中切忌搞一刀切,急躁冒进,而要立足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做好顶层设计,扎实稳步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

1.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社会化,其核心要求是高校开放后勤市场,实现后勤市场与社会服务市场的接轨。利用社会服务资源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后勤服务。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高校后勤市场可以也应该纳入社会服务市场。引进社会优质服务企业进入高校,很多高校有很多成功的典范,既减轻了学校的负担,又提高了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因此,高校后勤改革必须继续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彻底打破“学校办后勤、封闭式运行”的旧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胆放开后勤市场,让社会服务的优质资源为我所用,实现高校后勤科学发展。

2.注重后勤改革的“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深化高校后勤改革,也必须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原先是工程术语,其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求,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嫁接到管理学上,顶层设计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范,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速实现目标。

高校后勤改革的顶层设计,就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决策部门和实施部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全面协调、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为高校后勤改革的使命、发展定位、转型方向、基本职能框架体系等予以基本的设定,确保后勤改革的成功和高校后勤的科学发展。

四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就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当今中国的主旋律,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抓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只能用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既是发展的动力,又是发展的活力。在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中,高校后勤改革的目标还没有实现。及时总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树立深化改革的信心非常重要,正确分析和正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非常必要。深化高校后勤改革,事关高校后勤的科学发展,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只有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毅力,扎实稳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着力构建“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高校后勤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Z].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Z].

[3]唐华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发展趋势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