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升
如何科学有效防治芦笋茎枯病
王永升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常见病害,发病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可达60%以上。秋季田间植株成一片枯黄,以至枯死,严重威胁着芦笋的产量和品质。
主要危害嫩茎和侧枝,也侵染叶和根盘。嫩茎和侧枝感病,最初出现水浸状针头大的小斑点,扩大后呈椭圆形,纺锤形或不规则褪绿斑,边缘稍肿胀,红色,外围具失绿的水浸状晕圈,中央微凹陷,渐变为灰白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发病重时,常多个病斑汇合成长条斑或不规则形大斑,当病斑绕茎、枝时,其地上茎、枝叶即萎黄枯死,且易从此折倒。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田间或在病根盘上以及未腐熟沤肥中越冬;用染病的芦笋秸秆饲养牲畜,其粪便仍带菌,均为次年病害初侵染源。茎枝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雨水飞溅传播,或沿枝下流,再侵染。此病春季开始发生,早期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可以越夏,是秋季的侵染源。嫩茎和嫩枝抽生阶段最易感病,幼笋发病率高。
该病在7—8月份雨季易发生流行,连阴雨或暴雨后病情加重。此外肥力不足或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栽植过密,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留茎数过多、连作、管理粗放、间作高杆作物或浇水过多、过勤,湿度过大或杂草丛生以及采笋伤了盘根,或采笋过度,植株生长弱等利于发病。
芦笋茎枯病的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防治芦笋茎枯病最廉价的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芦笋品种间对茎枯病的抗性差异较大,F1代杂交种比F2代种子抗病性好得多。因此种植芦笋时要注意选用抗性较强的品种,如Grande、Jersey Giant、Apollo 等F1代杂交种。
1、农业防治
新笋园选择地势较高而平坦,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合理密植,行间禁间种其它作物;及时清除田间病枝、杂草,以减少田间病原基数,同时通风降湿;地表覆盖地膜或稻草防止植株溅雨传病,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提高抗病能力;合理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合理采笋,不采过头笋;秋季初冬齐地割除芦笋的地上部秸秆并扫清落叶;拔除病根茬,生长期随时清除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减少菌源;早春先采收绿笋,适当推迟留母茎的时间,提高植株抗病力;适当控制留母茎数;作好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嫩茎抽发后要及时喷药,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喷药一定要均匀,以喷洒嫩茎、茎枝为主,切不可只喷枝叶。发病初期5—7天喷一次,发病高峰期1—3天喷一遍。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重喷。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可选用2—3种药剂轮换使用。
每年11月底清园结束后,每亩施2—3公斤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4%波尔多液(即0.2公斤硫酸铜+0.2公斤生石灰+50公斤水)进行土壤消毒。
春夏季采笋期或割除老株留母茎后,对重病田根盘表面、嫩茎及嫩枝抽苔期进行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交替用药防治3—4次,遇雨适当增加次数,雨后及时补喷。重病区尤其要抓住幼嫩期及时防治,培土前或采收结束扒土后2—3天晒根盘时进行喷药保护,收获前15天停止用药。
目前,生产中用于防治茎枯病的药剂主要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用于土壤消毒和发病期间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180—250克兑水喷雾;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0.4%波尔多液(即0.2公斤硫酸铜+0.2公斤生石灰+50公斤水)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作者单位: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