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剑华 赵雨云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地方高校产学研教育理科教材编写模式的思考
尹剑华 赵雨云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产学研教育在国内高校中已经开展多年了,高校和企业合作互补,对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转化应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指出目前地方高校在产学研教育中,高校教材必需突破原有模式,因而提出当前改革理科教材编写模式的设想。产学研三方面人才合作编写教材,注重现代科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实际能力培养,面向社会需求取舍与重建教材内容,使高校理科教材适应产学研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高校;产学研教育;教材;编写模式
近年来,地方高校普遍认识到产学研教育的重要性,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校企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因此,在教材编写、开发、师资培训等方面不断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通过实施“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效[1]。然而现行理科教材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为适应产学研教育的需要,必需改进和完善理科教材,探讨理科教材新的编写模式。
理科教材要适应学科的发展,要适应教育观念和认知理论的发展,要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因此,改革理科教材编写模式的重点应该是放在提高课程内容现代化程度,突出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实用性教育,发挥理科教育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因而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研究相应理科专业的教材建设,组织教师下到相关企业,了解社会需求,然后再参加有关教材的研讨编写工作,使教材既反映当前科技先进水平,又具有时代特色。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达到了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其次,编写新教材,提高实践课比重。组织大学生参加实训,或顶岗实习,既能生产出产品,并投放市场供应需求,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使学生在生产、服务和销售过程中学到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术和技能。真正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学生既可以为学校、企业和研究单位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锻炼了自己手脑并用的能力,学到了书本上难以理解的知识,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这样,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面获得利益,产学研结合才有更大的推动力和生命力。
第三,毕业论文要提倡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真题真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学生与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零距离接触,解决当前大学生“学用脱节”的问题。要加快与当地经济生产发展相关的课题库建设,推动高校大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真题真做”。高校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展毕业论文产学研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去实验条件较好的单位做论文,也可以由企业提供经费,解决企业的具体科研难题,实现校企双赢。实践证明,这种完成毕业论文的方式很好,能掌握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了解具体情况,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锻炼了专业技术技能,提高了毕业生综合素质。
第四,评定学生成绩要从多方面考查。尤其是在实训实习中考核能力,要结合技能鉴定综合评定成绩。(1)制定相应的实习工作规章制度。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态度、工作准备、成效和反思等方面,对实习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2)加强实习管理,将良好的管理制度抓好落实。对指导教师要有严格的要求。各级主管领导要带队到实习基地去调研。指导教师在平时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评定学生实习成绩。(3)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需要创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实习生成绩评定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便更好地提高实习工作的质量。
大学教育就是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理科教材的实用性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理科类教材内容普遍偏重学术化,许多学生认为:学了这些知识不知有什么用?然而参加工作以后发现,要用的知识好象没有学到,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理科教材编写人员应当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到用人单位、人才市场、专业人士和毕业的校友中,了解实际工作,了解社会工作中的知识需求,能力要求,这样编出来的教材就更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以生物类专业为例。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应调查研究国内外高校生物类专业的教学现状,深入研究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提出生物学科知识框架下的课程体系构想,即将专业的主干课程,整合成若干个课程系列,一个课程系列通常由相互衔接、互为依托的若干门课程组成。实践环节不再以课内实验为主线、而以系列课程为主线统一设置实践环节,从而改变以往不同课程之间实践环节分离的现象。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因而现代理科知识是无限的,而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学生的时间也是有限的[2]。因此应当删繁就简修改教材内容。要重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又要重视其内容的实用性,但是又不能面面俱到。既要考虑专业的特点,又要结合产学研教育的实际;既要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自始至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形成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等等构成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在产学研教育模式下,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理科教材应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自学和创新的方法,要有新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案例。大学教育强调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好的自学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学生在相对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取得满意的创新成果,避免盲目瞎折腾浪费时间和精力。
理科类教材尽可能图文并茂,多用通俗易懂的实例或者图表。理科教材应当配备教学光盘,还可以通过网络提供教学资源,这样做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学、生产和科研过程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制作成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在教学中使用,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一,要有固定答案的传统习题。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这种有预定答案的传统习题,忽视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开发,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建立多样性的习题库,避免传统习题的弊端。第二,要有答案开放,促进大学生发散思维的习题,让大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探究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三,要有查阅新知识和资料的习题,如让学生写读书心得和综述论文,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第四,要有实践的习题,让学生学会创造条件,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实验课题。第五,在教材的适当位置预留思考题,用文字标注,发挥大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习题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主动探究,学用结合,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产学研教材的编写,需要产学研三方面人才齐备,精诚合作,必须集众人之智,采百家之长,协同完成。第一,集各高校优质教学团队之智。地方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等条件总有“先天不足”,因而编写成员不能局限于本校的教师,应当邀请其他高校的教师合作编写。第二,集行业精英之长,联合编写教材。高校教师还可以邀请企业、工厂和公司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参与编写。教材可以与职业技能证书考试配套,帮助学生拿职业技能证书,为将来毕业就业广开门路。第三,集学生学习教材亲身体验之感,将初步编写的教材试用,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后修改完善,有利于编写出受学生欢迎的好教材。对学生而言,理科教材的通俗性非常重要。如学生在工厂实践,或在单位工作时,离开了教师的具体指导,如果教材深奥难懂,学生将无所事从,这时如果教材通俗易懂,学生在教材的指导下就能继续完成工作。目前部分理科教材过分追求学术性,而缺乏通俗性。其原因在于编写者通俗表达理科知识较难,加上了解学生不够,缺乏对学生阅读教材的感受体验,编写者也担心通俗的教材会被认为学术性不高,因此要编写出通俗易懂的理科教材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既要避免教材的学院化,还要避免教材只顾实用知识和技术,更要避免缺乏理论深度的弊端。
[1]张富建.浅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教材编写[J].职业, 2009,(33).
[2]王勇.产学研结合的教材编写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07,(14).
G642
A
1673-2219(2014)05-0197-02
2014-01-04
永州市科技局课题;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湘教通[2012]266 号-5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0〕15 号- TS12336)。
尹剑华(1965-),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赵雨云(1963-),男,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学教学、植物生理学。
(责任编校: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