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生就业的多维互动模式体系构建*

2014-03-31 11:09李涤非黄海怡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研究生教育

李涤非,黄海怡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收稿日期:2013-09-16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逐渐由传统的统包统分模式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模式转变。伴随着这种模式转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步凸显,各种就业过程中开始出现“吃紧”的征兆。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与国内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党政、事业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增速放缓;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却继续扩张,高校毕业生供给量明显高于需求量的状态已持续多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业问题逐渐从本科毕业生转向硕士研究生。研究生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力量,也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和未来夺取世界知识经济制高点的重要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研究生人力资源,对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就业是充分使用研究生人才的一个重要前提,然而伴随着研究生的快速扩招以及现今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态势的影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众多在校研究生都流露出对就业前景的担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从2000年的12.58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47.2万,而且这其中绝大多数是学术性学位研究生。在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研究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屡见报端,日益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所以仅仅依靠单兵推进很难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本文基于互动的逻辑,提出政策互动、培养互动、就业指导互动与学生组织互动的四大互动模式,共同构建研究生就业体系,推进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研究生就业的多维互动模式体系构建

(一)政策互动:因势而定,依策而行

研究生的就业政策是国家就业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求职择业的前提和依据。它对规范研究生毕业在择业、上岗等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政府、高校、接受单位的权责与义务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应该通过对现今研究生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研究,以政策引领的方式改善研究生就业难的相关问题。近年来,我国积极探求帮助研究生就业的政策,不断完善研究生就业工作制度体系,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研究生就业。在国家研究生就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就业政策方面,国家应该积极出台针对研究生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促进研究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从地域的就业取向进行引领,支持与鼓励研究生就业中的中西部地区取向与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取向。目前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体系我国已相继出台了十五个配套文件,并且根据这些配套文件的相关精神,全国的各个省级政府也出台了依据本地实际的具体实施办法。所以,在以后出台的相关文件以及这些文件的具体实施办法中,应该逐步适当的加大研究生的政策优惠力度,逐步考虑将研究生纳入支援西部计划以及选调生的范围之内,从而缓解研究生就业的过于集中的问题。这样政策的出台也是依据研究生就业取向形式与研究生就业特点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高学历人才的合理布局,有效的协调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推进研究生就业市场供求失衡等就业问题。 其次,国家应该积极出台相关研究生创业政策,鼓励具有创业能力的研究生自主创业,这种政策支持应该体现在资金与技术的支持上,从而建立多元的研究生就业模式,使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不再局限于一隅,实现研究生的良好就业。第三,国家的研究生就业政策应该加强学历与职能的匹配特性。由于受到就业因素的盲目性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资源配置混乱的局面。学历高低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匹配性差,致使人力资源大量浪费,这种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国家在政策性方面予以关注,并实施合理的改革措施。

另外,研究生在就业之前应该较早地了解国家的就业制度和政策,熟悉研究生毕业求职的国家政策倾向、一般程序等相关规定。这对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求职技巧和综合求职能力,提前进行就业专门技能训练,提高自觉执行国家就业政策,助推毕业生顺利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方面意义重大。所以在政策方面,应该建立这种健康、良性的互动模式,国家对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作出积极的政策调整,研究生也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和熟悉,促进良性就业。

(二)培养互动:“未雨绸缪”,多元高效

从功能的角度上看,研究生培养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独特变量。因为,研究生培养能够有效地聚合研究生培养的各种资源,合理地组织研究生培养的各种力量,有力地规范各种培养行为,保证研究生培养实践活动顺利开展。随着现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研究生就业已经开始从“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这种理性化的观念转变就对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所以,在面对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转型,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也应该发生转变,实现培养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其主要着力点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市场互动机制,有方向性的选择专业,成功实现研究生培养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中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招生上,各高校在制定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对地区产业结构以及就业市场进行充分分析与调研,从而使学科设置与宏观经济要求相一致,达到具有实际性、前瞻性的研究生专业设置,推进科学合理研究生招生体系的建立。

其次,跳出重“学术”轻“专业”的怪圈,真正实现培养模式多元化。在我国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分为学术性与专业性学位等类型,然而在各个高校的实际培养中,更多的侧重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由于培养单位的师资、学科性质以及功能追求等原因与学术性研究生培养并无大的差异。这种方式就出现了重理论而轻实用的偏向。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过重的强调研究生在校期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层次要求等,以此来判断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且有些院校对专业性的研究生也做出同等规定。因此,这种要求就使研究生更多的倾向于理论的研究,而对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则常常忽视。这些都对研究生的就业产生了阻碍。所以,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建立多元的培养目标,这也是适合社会与市场多元化需要的方式。另外,应该建立多元的培养方式,应该针对其性质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避免本科阶段的重复性基础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领域,为研究生提供宽的学业选择范围,并且建立分类的考核标准。

第三,在重视研究生创新的同时重视其创业能力。在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创新是一个普遍强调的能力标准,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创业教育却没有充分重视。所以各高校应该提升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着实体现创业教育在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重点在两方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业教育教师体系。高校可以在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创业能力。另外,高校应大力选拔和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在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中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支持与鼓励教师进行创业教育实践;另一方面要重视吸引社会中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又具备创业经验的人士,将这些人士聘任在相关教学领域,从而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提升创业教育的实践水平,促进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落实。

(三)就业指导互动:全程一体,信息服务

研究生就业指导是研究生就业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就业工作与本科生就业相比普遍缺乏细致性与规范性,这也给研究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高校一定要对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予以重视,并开展实际、有效的互动式指导模式体系。

首先,建立分层次、一体化的全程互动指导模式。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与本科生的就业指导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所以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应该依据不同的年级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实施就业指导训练,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指导,保持指导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在研究生一年级阶段应该着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因为现今的研究生就业出现的“结构性失衡”于“个人偏好性失衡”等问题都是其自身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所造成的。所以要重视入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对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调查,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建立职业生涯档案,从而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应该在完成基本课业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训练,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在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全面开展就业推进工作,对研究生进行咨询与辅导,针对用人市场的特性,有针对性的调整指导方向,对就业形势、择业方法以及技巧等进行全方位指导,从而实现就业指导与就业市场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既需要指导与学生的互动,也需要市场与就业指导的互动。

其次,导师互动,推进研究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完善。导师是研究生学业生涯的全面指导者,其在研究生就业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导师熟悉并深入了解学生,针对研究生就业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能够提供深入细致的就业指导,而且还具备学术与行业优势 。所以随着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出现,导师工程也逐渐被各个高校所关注。其中国内的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在研究生就业的相关文件中已经提出了研究生就业的导师工程,并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这种导师互动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学生在就学中,导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与育人作用,提高研究生素质,并且研究生也要从导师身上学到其学术、科研等优势,完善自身素质;在就业过程中,导师也要基于责任意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推荐研究生就业,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第三, 建立高效的互动式信息化平台。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研究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重视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就业指导模式,实现就业指导的信息化与网络化。随着就业市场求职方式的改变,网络化求职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求职方式,高校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快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建立政府、招聘单位以及高校的三级互动平台,通过信息化网络全面搜集和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现今各高校虽然在研究生培养单位等相关部门的网站上公布一些就业信息,但是并未将其视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忽视了这一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建立互动式平台的基础上,还要建立网络信息监控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确保所发布信息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一个高效的研究生就业信息平台应该具备研究生就业信息发布功能;用人单位信息发布功能;网络交互功能就业指导功能等,从而努力实现人才市场与网上人才的交流与互动,加强研究生就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努力为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四)学生组织互动:提升技能,共发优势

研究生学生组织在研究生就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今各高校中,研究生学生组织主要包括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各个层级的研究生会、研究生班委以及社团等组成。研究生学生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优势集中体现在研究生学生组织的同辈性与密切性等方面,所以这种优势更容易及时全面的把握研究生就业中的相关问题。构建一种类似于“同辈辅导”的就业指导模式,可以有指向性地提升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效能以及提高信息覆盖的实效 。研究生组织的互动对提高研究生就业力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组织活动的互动,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研究生组织活动的互动式服务是研究生就业的关键点。因为就业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学识,还要具有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实践的能力。研究生组织通过其独有的特点以及高校的依托,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的研究生组织通过一系列校外实践活动能够直接与校外的各种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沟通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吸纳其先进的信息、理念以及相关技术,从而将新的思想与活力注入研究生组织活动当中。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的提升研究生就在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拓展其知识结构与视野,将所学知识理论与具体的应用实践相结合,搭建研究生培养与就业的实战平台,推进研究生的成功就业。

其次,组织间的互动,整合资源,共发优势。研究生单个组织的力量是薄弱的,在就业的过程中很难触及到每一个方面,这就需要各个研究生组织之间密切配合,良性互动,整合资源,从而形成一种合力,为研究生就业提供帮助。例如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以及研究生会搜集相关即时的就业信息,各大社团提供相关能力的辅导,如心理社团强化研究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创业社团提供未来创业的学生群体相关知识等。只有将这些学生组织之间协调起来,实现良性互动与协作才能更好的为研究生就业服务。

三、结语

研究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研究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我国教育中具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所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与知识成分的提高,其所需人才的素质与层次也逐步提高。面对这样的社会需求形势,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及这种形势下怎样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研究生就业正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新的历史性课题 。在研究生就业问题上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实现该问题的解决。所以,要解决这样的一个复杂性问题就需要政府、高校等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在解决的过程中要注重互动模式体系的构建,把握政策互动、培养互动、就业指导互动与学生组织互动的实质内容,将各个互动模式内部进行高效整合,并依托这样的模式构建出有效解决研究生就业的互动模式体系,共同促进与推动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实施,破解研究生就业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邱忠信.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04.

[2]何期.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创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7):173.

[3]张东娇.变革中的导师制度及其个体命运[J].教育科学,2005,(2):45~48.

[4]郑丽.研究生学生组织对提高研究生就业力的作用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2):108~109.

[5]王丹平,张建兵.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高教探索,2005,(2):88.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研究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