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彬怡
(华中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收稿日期:2013-11-13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加深, 对艺术也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追求,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文化艺术生活的求知日益渐长。父母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艺术特长,获得良好的艺术修养,随之而来的艺术考级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作为“群声之组、万乐之师”的古筝,更是艺术考级的热门。古筝考级一方面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水平;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弊端,很多考生不以提高自身音乐素质为主学习古筝,而是为了考级、为了攀比或者为了艺术特长生加分而学。这样的学习甚至会阻碍学生对艺术的审美与热爱。
1.古筝自身的优点
古筝在近十几年来一直是整个民乐界学习者最多的一门乐器。它的音色优美明亮、出神入化;音调婉如流水,美妙动听。既能有《渔舟唱晚》这样描述夕阳西下、余波荡漾的美丽场景,也能有《战台风》这样表达激情磅礴、奋勇直上的气势,这是古筝能够吸引孩子们“眼球”的最根本原因。同时和大多数西洋乐器相比,古筝的价格更便宜,大部分家庭都能够承担,且外形不大,便于摆放,所以也很受家长喜爱。
2.攀比心态
目前,家长对孩子的特长培养越来越重视,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学些乐器、画画、唱歌等艺术特长,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也越来越受青睐,家长们在一起时经常交流“你的孩子今年通过几级,我的孩子今年通过几级。”不少家长在考级上存在着攀比心理:别人家的孩子10岁能考过8、9级,我的孩子也要能做到。好象只要通过了考级就能证明你是优秀的!考级证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学识的象征、艺术修养的象征!
3.功利思想
近些年来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很多学校评价三好学生的标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要求学生有艺术方面的特长,还有的学校对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优先招生,或者给艺术特长生实行加分制度。为了“招生”、“特长生”、“加分”,很多家长们不顾孩子的基础条件,急于求成,盲目地追求级数高、速度快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短期内达到高级别的目的。
(一)古筝考级带来的“利”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古筝的演奏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如右手最基本的托、抹、勾、打,左手的按、颤、揉、点,以及大撮、小撮、抹托、托劈等等都需要做到运用自然流畅,反应快速,而这种基本功的训练又是那么的枯燥和单调, 它需要学习者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大部分孩子都会觉得乏味。若参加考级, 他们就会感到有动力。从某种程度上看,考级可以激励学生刻苦练琴。况且作为社会业余学习古筝的学生来说,比赛和演出的机会并不多,通过考级的刺激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和现场表现力。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
古筝考级的主要目的是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 但客观来讲, 在考察学生的同时, 从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供给教师们一个学术、经验交流的机会。“闭门造车”式的教学在当代社会很难得到进步。在考级中, 教师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教学方法, 更多教学成果的演示, 取长补短, 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另外,考级时,老师可根据专家的建议和评定知道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正确,还存在什么问题,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对症下药”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指导。
3.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考级的普及效应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门艺术、了解这门艺术,有的同学通过最初的学习、考级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甚至走上了专业之路,真正体会了古筝的内含并将古筝这种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带入国际大舞台,让世界各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古筝考级带来的弊端
1.扼杀学习兴趣
如果让每个学古筝的孩子把学习古筝作为提高素养的一个方面,让他们能以自由放松的心态去欣赏这种优秀的民族音乐,孩子会终生受益无穷。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学习音乐,往往是遵从父母的意见。他们本身缺少对音乐的感性认知。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古筝的目的也不“单纯”,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艺术气质。有的是希望孩子成为艺术特长生,有的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炫耀的工具。他们通常都不会顾及孩子是否热爱音乐,是否喜欢古筝,强迫孩子每天过多地把时间花在练琴上,并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演奏级别,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古筝的兴趣,甚至把它当成一种负担,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忘掉了古筝本身具有的传统韵味和美感。
2.音乐素养得不到提高
古筝考级设置了1到10级十个级别,每一个级别都有不同的要求,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才能达到。有些教师为迎合家长的要求,不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放弃基本功练习,把乐器教学变成了考级教学。为考级而考级,甚至拔苗助长,盲目跳级,让学生尽快的考过10级。给学生弹奏不符合本人基础的曲子,让他跳级考试。通过长时间的磨练,学生或许可以掌握该曲目,但是他的演奏技巧、手指能力、视奏能力、读谱能力、对作品的理解及临场表现等基本的音乐素养都很难有所提高,遇到其他的乐曲还是不能够完整的弹奏下来。曾经,我见过一个学生,古筝考级达到了六级,但却连基本的摇指都不会弹。艺术有着本身的规律,所谓“十年磨一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样违背规律、脱离音乐本质,必然导致“瓶口”的出现,让孩子的音乐路越走越窄。
3.忽视学生的个性
据所了解,大部分培训机构的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古筝时,从零基础开始到考过10级所有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曲目,而且只用一本考级教科书。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本身就具有相当的个性色彩,毕竟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兴趣都不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喜好,有的擅长北派筝曲但却不一定擅长南派筝曲;有的喜欢传统筝曲,但不一定喜欢现代筝曲。如果老师根本不注重学生的个性、不量体裁衣,只是一味的让他“按部就班”的学习曲子,那么最终学生的个性不但没有得到发挥,还有可能对音乐产生厌烦心理。
古筝考级的设置有利也有弊,到底更偏向哪一方面则要看家长、老师以及学生怎么做。家长让孩子学习古筝,一开始就应该摆正心态,学习音乐的根本目的是陶冶情操,培养孩子的审美,提高综合素质。作为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对孩子期望过大,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学生如果是真心喜欢古筝,就不能怕吃苦或者想抄近道,艺术是没有捷径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从基本功练起。伟大的音乐大师巴赫说过:“谁能像我一样勤奋,就也会有我一样的成就”,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换回丰硕的收获。任何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的运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起到最关键作用的还是老师。很多家长或者学生在学习古筝之前并不了解音乐,他们只知道盲目的跟从。老师应该有自己坚定的原则和立场,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入手,重视提高学生内在的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重视学生的基本功练习,循序渐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量不要跳级教学,应该让学生先达到相应的手指能力,具备相应的基本功。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能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量体裁衣、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找到最好的古筝教学的方法
古筝考级发展至今已成为社会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普及了古筝艺术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 盲目地追随考级, 又将会给音乐学习者带来很多不利之处, 也将阻碍音乐考级活动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雅先 . 谈音乐基本素养的导向性 [J]. 人民音乐,1999,(9).
[2] 马达 . 论音乐学习的心理基础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2,(4).
[3]张令霞.由当前古筝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7,(2).
[4]徐宝亚.关于社会性艺术考级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