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萍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学者李汝珍的著名长篇小说,是研究近代汉语及其发展流变的重要语料。历来对其语言方面的研究除了方言研究之外,仍有很大的空白。本文主要通过对《镜花缘》中的“第”字的分析,来了解“第”字在这篇小说中的主要用法,并通过与同时期语料和现代汉语的对比,考察“第”字在近代汉语中的特殊用法,以求能够说明“第”字在这一时期的用法,把握其大致的发展脉络以及部分意义消失的原因。
《词源》指出:第,本作“弟”。“弟”的本义是指次第,后来借“第”来表“次第”义,而以弟表示兄弟之弟。后又引申为古代科举榜上的次第,作科第讲。又因古代帝王赐给臣下房舍有甲乙次第,也引申为大住宅。根据《古代汉语字典》和《古代汉语词典》,“第”可作名词、副词、连词、词缀。
可表“次序”义。如:
(1)第阅该部所呈各卷,文理尚优,况史幽探、哀萃芳二名,朕于《璇玑新图》久知其人,皆属能文之女,自应准其一体入试。(《镜花缘》)
(2)平庐节度使杨损,初为殿中侍御史,家新昌里,与路岩第接。(《四库全书》)
(3)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左传·哀公十六年》)
(4)论者以儒生不晓薄书,置之于下第。(《论衡·程材》)
可表“大住宅”义。如:
(5)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6)岩方为相,欲易其厩以广第。(《四库全书》)
(7)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红楼梦》)
可表“科第”义。如:
(8)宝玉笑道:“我又落第。……”(《红楼梦》)
(9)你作了榜外举人,落了第,便不想着那教师的有心培植;难道你作了闺中少妇,满了月,也不想那丈夫的无心妙合不成?(《儿女英雄传》)
可表“只,仅仅”。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如:
(10)异史氏曰:“阴司之刑惨于阳世,责亦苛于阳世。然关说不行,则受残酷者不怨也。谁谓夜台无天日哉?第恨无火烧临民之堂廨耳!”(《聊斋志异》)
可表“只管,尽管”。表示不必有所顾虑。如;
(11)第阴教之旗帜日立,遂乾纲之体统无存。(《聊斋志异》)
(12)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汉书·申屠嘉传》)
可表“且,姑且,暂且”。
(13)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文颖云:“弟,且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表“但,但是;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义。如:
(14)第女素病赤鬜,毛郎稍介意。(《聊斋志异》)
(15)心中作恶,第未敢言。(同上)
加在整数前边,表示次序。如:
(16)后魏高凉王孤,平文皇帝之第四子也,多才艺,有志略。(《四库全书》)
(17)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赵王。(《史记·吕太后本纪》)
有时候“第”加在整数前面,构成称谓词,如:
(18)他才接着说道:“我贱姓王。呸,我们死鬼当家儿的,他们哥儿八个,我们当家儿的是第老的。(《儿女英雄传》)
这里第老的指的是排行最小的一个。
古代汉语中“第”字的意思大体就有以上几种。值得说明的是先秦时期,“第”和“弟”经常混用,如:
(19)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
(20)於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到了魏晋以后,作为“第”义的一般用“第”来表示,而不用“弟”。
《镜花缘》中“第”字一共出现550次(包括回合名)。其中,绝大部分的“第”都是作词缀,加在整数之前,表次序;作名词讲时有11处表科第之义,8处表封建时代官僚的大住宅,8处表示次序;作虚词时,只有“第此时臣国西宫之患虽除,无如族人甚众,良莠不齐,每每心怀异志,祸起萧墙,若稍不留神,未有不遭其害”这一处中的“第”表示“尽管”,有2处表示限制范围“只”,其他20处表示转折义,可译为“只是”。如:
(21)并命御膳房了一所“学园”,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所固定的学校。(词缀)
(22)因转口道:“不致落第,已算万幸,怎么还说抱屈哩!”(科第)
(23)地方官带领夫役起造府第,卞滨见了卞璧,喜出望外。(住宅)
(24)但此卷未经誊录,似未便与前看分别等第。(次序)
(25)今忽急急冒然而来,第恐举止孟浪,物议沸腾,于二位大有不利,窃为星君不取。(副词,只)
(26)前岁虽承令尊种种指教,第恨匆匆而去,妹子尚有未及请教之处,至今犹觉耿耿。(副词,只)
(27)第千古疑团,不能质之高贤一旦顿释,亦是一件恨事。(连词,只是)
(28)第以高货只取半价,不但欺人过甚,亦失公平交易之道了。(只是)
(29)第不知驾到,有失迎迓,尚求海涵!(只是)
(30)第以秽物仍令仆婢吃,未免太过。(连词,只是)
(31)第久住在此,日与这些渔人为伍,所谓‘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连词,只是)
(32)第如此孝女,贤契不替令郎纳采,今反舍已从人,教老夫心中如何能安!(连词,只是)
通过统计得出《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第”字分别出现了1835回、404回(包括回合名),全部用作名词或者作为词缀,没有出现连词和副词的用法。《四库全书》中“第”也没有作连词和副词的用法。《聊斋志异》中“第”一共出现了174次,也只有9处表示连词或者副词。如下:
(33)异史氏曰:“阴司之刑惨于阳世,责亦苛于阳世。然关说不行,则受残酷者不怨也。谁谓夜台无天日哉?第恨无火烧临民之堂廨耳!”(副词,只)
(34)第阴教之旗帜日立,遂乾纲之体统无存。(副词,尽管)
(35)第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连词,只是)
(36)第女素病赤鬜,毛郎稍介意。(同上)
(37)心中作恶,第未敢言。(同上)
(38)第以日近姊夫,有男女之嫌,故托为神道,闭内室中,其实何神!(同上)
(39)生曰:“有之。所以偶不君子者,第望其如意耳。(同上)
(40)第虑年太少,必非肯终寡也者。(同上)
(41)生心实爱好,第虑父嗔,因直以情告。(同上)
也就是说在《镜花缘》成书的时期,“第”作为连词和副词的语法意义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只是在较少的地方使用,可以说“第”作为连词、副词的语法意义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衰落,失去了竞争的优势,甚至可以说开始走向消亡。尽管“第”在《镜花缘》中作为连词和副词还有较高的使用频率,但是我们通过和它同时代的作品比较知道,《镜花缘》中的“第”作为连词和副词使用是古文言的一种延续,已经不具有竞争优势,并且逐渐边缘化。在这一时期表示转折的连词多用“但”“但是”“而”来表示,有些书面中也用“然”表示。如:
(42)但是天机不可预泄,可将那天人宝镜放在案前,叫他各人一照,然后发落。(《儿女英雄传》)
(43)但此刻正是沿途大水,车断走不得,你难道还能骑长行牲口去不成?(同上)
(44)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红楼梦》)
(45)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同上)
(46)上官婉儿道:“……当其开时虽亦玩赏,然对此态浓意远,骨重香严,每觉肃然起敬,不啻事之如师,因而叫作十二师。”(《镜花缘》)
同样地,“第”作为副词,在同时期的语料中也鲜有出现。其中,作“尽管”的意义时,被副词“但”所替代;作限制范围副词“仅”的意义时,被“仅”“才”代替;作“姑且,暂且”义时被“且”所替代。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第”作为词缀,加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如:
(47)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教育梦》)
(48)粞在拖第一趟板车时,便觉得自己体力不支,干了几天,愈发地疲乏,回家时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了。(方方《桃花灿烂》)
综上,《镜花缘》中的“第”字包含了古汉语中所有的用法。在古汉语中,“第”字一般用作名词和词缀。但是,在古汉语中“第”字也可以用作副词和转折连词,但是这种用法并不具有普遍的优越性,并在近代汉语中逐渐衰弱,到了《镜花缘》的成书年代已经走向衰亡。现代汉语中,一般只将“第”作词缀用,表示次序,连“第”的名词意义也几乎都不用了。
[1]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词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词源(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2.
[2]程孟辉.古代汉语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
[3]《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单色插图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
[4]马加贝.副词“但、只、仅、才”辨义析流[J].温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