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态主义取向

2014-03-31 06:35罗昌勤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态化教学活动思政

罗昌勤

(河池学院思政部,广西宜州 546300)

生态化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态主义取向

罗昌勤

(河池学院思政部,广西宜州 546300)

从生态学衍生出来的生态化教学思想,是当前在复杂环境下研究教学问题的理论视角的拓展。开展思政课生态化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花盆效应”,使课堂与课外、教材内容与社会内容有机联动起来,正确把握住教学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利用好“群体效应”的生态功能,时时变换师生教学生态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化教学;生态适切性;方法与视角

一、生态化教学的内涵简释

生态化教学就是运用生态学系统,整体、和谐共生和动态平衡等思想开展教学活动,是生态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它能够使教学主体双方和客体在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生态化教学并非一种被稳定固化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从内容到教学方法都需要与时俱进、呈现动态平衡发展,并具有动态开放性的教学模式。生态化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抛开对象的盲目创新,而是要根据社会环境、课程特点、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等有针对性的创新。因此,生态化教学要以人为中心,围绕“人”构建“教学适应”“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教学三要素,做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扬弃,同时又要借鉴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生态化教学方法,为今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探索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二、生态化教学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适切性

提出生态学理论与思政课教学有天然的适切性,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理论的适切性。笔者在前文分析指出,生态论源于生态危机,生态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修复和重建失去平衡的生态系统而提出的。从理论的实质而言,生态论“把世界看成相互联系的动态网络结构,超越了机械论的世界观而转向整体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世界观”。[1]生态论认为世界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生态论思想被迁移到其他学科领域,也被运用到研究教育问题。生态化教学理论的产生,为今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探索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二是改变思政课教学危机的现实需要。当前,思政课教学出现了“出勤率低、抬头率低、听课率低、入脑率低”的生态危机,思政课的价值目标难以得到实现。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接收和内化链条出现断链,思政课教学生态系统被破坏,各教学要素之间缺乏有机协调,没有形成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体而言,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二是教学活动局限在课堂或校园,与社会脱离。这两种情况都将给学生的求知预期产生较大差距,从而对思政课产生厌烦情绪。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教学系统。因此,要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目标,需要拓展思维视角,用生态观的方法将思政课教学中的各要素统一起来,形成动态平衡的教学生态系统,开展生态化教学。

三、高校思政课生态化教学的方法与视角

生态化教学不是传统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简单信息传递,而是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人”“教学环境”“教学介质”等要素交流互动、共生相长的动态过程。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活动原则外,还应重点将生态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用生态观组织和开展教学。

1.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花盆效应”,拓展思政课的教学时空

“‘花盆效应’在生态学理论中被称为局部生境的时空效应。”[2]其要义是指人工构建的“花盆环境”在时空位置上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环境中。生长在其中的生物体往往是在经过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一旦离开了“花盆环境”,进入一个相对开放的生态环境中,就很难生存。即使勉强生存下来,往往也表现出很强的不适应,以致最终被淘汰。同样的道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道德价值观等内容,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血肉相联。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基本是限制在从教室到教材这一特定的“花盆”中完成的,教学内容照本宣科,与社会环境失去信息交流。在信息社会化的今天,在“花盆环境”中开展教学,课堂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通过媒介获取的信息势必产生信息不对称,易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质疑,教学时效性将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思政课教学要打破教学过程中的“花盆效应”,把课堂与课外、教材内容与社会内容有机联动起来,形成开放的教学环境。

2.利用好“群体效应”开展教学,把思政课教学活动置于群体活动中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群聚是生物的重要特性。生物体的群聚对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力。人作为生物体中的高级门类,尽管生活在社会生态环境中,但群聚习性并没有消失。人类的许多技能、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都是在群聚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人的精、气、神也只有在群聚中才能得到较好的形成,群聚生活中的人,才容易产生动力激发,发挥出自身的特有潜能。离开了群聚,人就容易出现思想偏激和行为偏向。教学活动的学习过程,表面看是学生个体的行为,其实质是学生在群聚中共同完成的集体行为,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学习环境、学风和班风以及社会风气等问题对学习的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思政课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思想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等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特别重视和突出“群体效应”,教师要有意识地设好“群体效应”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环节上,涉及到社会调查、社会访谈等问题,采取小组共同完成方式。实质上,学生小组共同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就会产生“1+1>2”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其思想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等各方面都受到相互影响,学生个体对社会的一些偏激看法和观点,也将会在群体学习活动中得到纠正和消减。

3.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限制因子”,降低思政课教学“限制因子”的阻碍作用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存在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又称主导因子”。[3]限制因子概念的提出,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生态化教学的视角,影响教学活动的限制因子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一影响因子随着教学时空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学科和教学领域,限制因子也有所差异。在生态化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准确把握“限制因子”,降低“限制因子”的阻碍作用,需要教师学会运用“把手”整合策略。所谓“把手”,即指关键和要害之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节点。抓住了“把手”,问题的症因也就找到了。思政课教学出现“四低”的生态危机,有着综合的限制因子。需要教师运用“把手”整合策略,找到问题的症结。当然,在不同时空环境下,这些“限制因子”的具体表现也不尽一样。因此,需要教师研究和把握住这些“限制因子”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

4.时时调整教学“生态位”,加强思政课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流互动

生态位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术语,是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时空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有自己相对特定的时空位置,即生态位。生态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在于师生双方的生态位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生态化教学要求教师要设计好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生态位的变化:一是要时时调整师生的空间生态位。在传统教学思维中,似乎教师的领地就是三尺讲台,学生的领地就是椅子和课桌。教师45分钟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式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尤其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教师的空间位置变换就更少,对屏讲课的现象更突出,45分钟站在讲台或对着电脑,不关注学生的存在。生态化教学,要求教师做到时时变换自己的教学空间位置,主动从讲台走入学生之间,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二是要时时调整教学的时间生态位。在传统教学中,45分钟的教学时间,基本被教师垄断,采取满堂灌。其教学效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生态化教学,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思政课的特性出发,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求教师要对每一节课进行精心的设计,45分钟的教学时间,哪些属于教师,哪些属于学生,都需要教师进行课前的设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多采用讨论式、辩论式、演讲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不断变换的教学时间生态位。

5.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构建思政课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生态化教学注重的是教学过程,而不仅是教学结果,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更是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通过一次书面考试来确定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前,思政课教学出现“出勤率低、抬头率低、听课率低、入脑率低”的生态危机,与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重大关系。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基本采用与其他学科相同的评价方式,即通过一次期末书面考试来定论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模式,助长了学生平时不学习,临近考试突击背答案的学习风气。生态化教学,就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一是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生态化教学的核心,反映在教学与评价之间不是脱节关系,而是时时存在的联动关系。在时间上,包括每一次教学专题的评价、每一节课的评价、一个时间段的评价、期中评价和期末评价等;在教学活动上,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评价等;在学与致用上,包括言行一致的评价等。二是动态评价。即把评价结果与纠偏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流。由于教学评价既有针对个体的评价,也有针对群体行为的评价。如果能够形成信息交流机制(包括个体与群体的信息交流,也包括群体间的信息交流),这样每一次评价结果的信息,都能够传递给教师和学生,就会促使教师或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与学习。三是生态档案评价。生态档案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信息集散地,是研究生态链结构变化的重要信息来源。生态化教学活动中的生态档案评价,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教学过程档案,包括教师教学总结、反思档案,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点及其态度档案,学生上课情况档案等。这些档案建立后,作为教师与学生开展信息交流的资料库。教师可以从评价档案中,随时查阅到某一问题的教学情况和效果,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哪些章节的教学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再次讨论等。建立生态化教学档案,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自我纠偏提供较有针对性的信息,这是思政课教学所要求的。

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思政课教学出现生态危机的现实境态下,大胆地拓展我们的思维视野,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思政课的教学活动,探索生态化的教学模式,将会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时效性。

[1](美)威廉·弗兰克纳.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M].黄伟合,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沈显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Ecological Teaching:The Ecological Orien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LUO Changqin

(Depart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Hechi University,Yizhou,Guangxi 546300,China)

The idea about ecological teaching derived from the ecology is a prolong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o research on teaching problems in complicated environment.It needs to break the“flowerpot effect”in traditional teaching,making the organic linkage of the classroom and extracurricular,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and social content.It also needs to correctly grasp the“limiting factor”in teaching,us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group effect”,always transform the teaching ecological nich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arry out ecological teach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ecological teaching;ecological suitability;methods and perspective

G641

A

1008-469X(2014)03-0070-03

2014-03-26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05新方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模式研究与实践》(2011JGB107);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高校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2009LSZ013)

罗昌勤(1971-),男,广西凤山人,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化教学活动思政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