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艳,徐 立,祁 智,王 瑾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急诊科,上海 200433)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中会接触到越来越多方便快捷的化学制剂,而随之带来的不良事件和危险的应急处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和探讨。502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致使婴幼儿损伤的概率也大大提高。目前此类文献报道较少,一般处理皮肤粘连是用生理盐水冲洗,用手指小心地试探着撑开皮肤[1],此项操作具有潜在皮肤损伤的危险。为了更好、更安全地应急处理儿童皮肤胶水粘连伤,现将我科1例手指被502胶水粘连患儿的成功处理过程总结报道如下。
患儿,男,3岁。右手五指被502胶水粘住1 h入院就诊。入院时,患儿右手全部手指屈曲粘连,指尖发红,手指间由于牵拉有多处伤口,血迹渗入手指之间白色胶状物上。502胶渗透力很强,能在瞬间渗透到皮肤里,及时用水冲洗可阻止进一步粘连。本例儿童由于胶水较多,时间较长,502胶与皮肤接触的部分已经产生了化学反应形成固化粘连。由于幼儿皮肤组织薄嫩,粘连手指屈曲,用刀片刮存在皮肤损伤的危险。在患儿入院后致电502胶生产厂家,厂家答复在1周后才能将相应溶解溶剂送至我院。
为了减少患儿的救治时间,避免因粘连而造成功能障碍。根据有机化学相似相溶原理,我科选择了安全、环保的食用麻油,尝试性作为溶剂解决粘连问题。将患儿的右手浸没在盛满麻油的容器中,仔细观察手指分离情况。30 min后发现患儿可以微微伸直右手,医护人员轻柔的将患儿手掰直,适当用力分开所有手指,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手指的皮肤情况,避免由于用力过大损伤患儿的皮肤。1 h后患儿可以完全伸直手指,张开5指后,用清水冲净手指,修剪外露的白色胶状物,粘贴紧密处不强行撕扯,待其自行脱落。
根据婴幼儿的皮肤更新周期一般为3~4周随访2个月,在第2周时,患儿手指上的白色胶状物已脱落一半,未见麻油对皮肤造成任何损伤。在4周时,手指上只残留少数白色胶状物,皮肤一切正常。在第6周时,白色胶状物已全部脱落,手指皮肤完好,麻油未对原本手指伤口产生任何影响。第8周时,观察患者皮肤,未发现皮肤脱皮、过敏、皮温异常等现象,也未发现致残、致畸、致功能障碍等情况。
502胶水是一种在常温瞬间固化强力粘合剂,粘合力强,用途广泛,是一种树脂胶有机溶剂,其主要成份是α一氰基丙烯酸乙酯,结构式为CH2=C(CN)一COO-C2H5,只含有少量的增稠剂、稳定剂,呈无色透明液体,弱酸性,pH值为4.5,对皮肤具有一定的烧灼及轻度腐蚀作用[2]。苯酚类的有机溶剂可对502胶水白色胶状物进行溶解,然而苯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用于人体。芝麻油中存在少量芝麻酚即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是抗氧化性酚类中最佳的天然抗氧化剂之一,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我科选用食用麻油作为有机溶剂溶解502胶水,效果显著,而且麻油作为有机溶剂有以下优势,经济实惠、绿色环保、安全有效,对伤口无腐蚀作用,作用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对于502胶致小儿皮肤粘连,预防远胜过治疗,因此安全教育尤其重要。一旦发现胶水致使皮肤或肢体粘连,可建议其在家中立即使用麻油进行溶解,若发现有皮肤损伤,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就诊,减少外在牵拉,防止因处理不当导致更深层次的损害。
[1]梁国荣.502胶致幼儿眼睑囊袋样粘固封闭外伤1例[J].实用医学杂志,1995(8):88.
[2]包扬俊,郭 强,杜丹凤.502胶眼损伤136例报告[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5(2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