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中见高雅,通俗中见专深——评成晓军教授著《晚清第一智库:曾国藩幕僚》

2014-03-31 03:16郭平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幕僚学术性新意

郭平兴

(1.惠州学院 政治法律系,广东 惠州456789;2.南京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456789)

新近,成晓军教授的学术著作《晚清第一智库:曾国藩幕僚》(东方出版社,2013 年9 月)出版了。这是作者精深耕耘于曾国藩研究的又一力作,亦是研究曾国藩幕僚的最新成果。笔者有幸第一时间拜读了这一大作。读完之后,体会与感触,顿时了然于胸:平淡中见高雅,通俗中见专深,是该书的最大特点和亮点,敢是该书最为成功之处。

第一,无论是学术内容,还是学术思想上看,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原创性强、新意迭出的学术著作。

首先,难得的是在现有研究精深的学术内容中再次开拓,且能得到新意与认可。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幕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幕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后人对于这两者的研究,甚是繁多。据笔者粗略统计,不含以“曾国藩”为名的学术论文与著述,仅以“曾国藩”加“幕府”或以“曾国藩”加“幕僚”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可得文分别为84 篇和81 篇。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曾国藩幕府相关的研究专著亦已多达数种之多。如若再深入开展研究,必须有对曾国藩、曾国藩幕僚及晚清中国历史有着精深的研究,方能得到学界同人的认可。成晓军教授久耕于曾国藩研究,自1982 年起,参与整理《曾国藩全集》,历时12 年,亦是2011 年版《曾国藩藩全集》修订版的主要整理者,先后出版《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曾国藩家族》等专著10 余种,发表相关论文20 多篇。现今,他以一种更宽广的视野,更全面的方法,应用最新的史料进行曾国藩研究,就曾国藩幕僚研究而言,亦是如此,既深得研究内容之精深、透彻,又将最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史料运用其中。历史研究注重论从史中出,掌握消化第一手资料特别重要,成教授作为《曾国藩全集》的整理者,自然对曾国藩及其相关的第一手资料掌握既全面,消化亦深刻。通观该书,原创性、“功夫在诗外”的气息呈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难得的是作者以同一主题出版过3 次相关学术著作,但数次再版后,仍不断再出新意。成晓军教授从教近40 年,1992 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4 年破格晋升教授,2011 年又被评为二级教授,在多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久涉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而对曾国藩研究着力尤深,亦含对曾国藩幕僚的研究。早在2000 年,即以出版《曾国藩的幕僚们》一书(字数36 万字),之后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先后于2002 年由台湾捷幼出版社出版繁体本,2007 年再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修订本,2009 年经增订又由团结出版社以《风雨晚清——曾国藩与他的精英们》(字数42 万字)为名再次出版。成晓军教授这主题唯一,书名不一的3 本学术著述,却可给人以不同感觉。在此书之前,学者对成晓军教授的前两书的评价已是很高,“注意在争论中立新意”、“注重对史实时行考证辨析”[1],以及“写作体例得当”、“采征史料足信”、“史识不凡”、“可读性强”[2];“知人论史,新意迭出”[3]等评价,笔者深表认同。此番新作《晚清第一智库:曾国藩幕僚》(字数33.5 万字),成晓军教授凭借其扎实的史学理论,娴熟的史料运用,独到的方法与理念,多作调整,增补,让新作再出新意。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从曾幕幕僚对曾国藩产生影响这个角度,撰写了一篇前言,将原有前言删去。二是将原书中附录一《曾国藩的其他重要幕僚》和附录二《百余年来曾国藩幕府研究述评》2 篇文字删去,以精简篇幅。三是考虑到资料引述非常重要,而原来几个版本均未将引文出处交代到页码,所以此次将每处文来源不仅注明页码,且尽力采用最新版本”,“这样既可增加该书论据的可信度,而且修订了原来存在的一些错误”(成晓军《晚清第一智库:曾国藩幕僚》之《后记》)。3 本书之间字数已然有数万差距之大,编撰体例却又大有不同。该书如此编撰,一方面非常有科学性,可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一方面,向读者提供了新的知识,具有创新性。

第二,纵观该书,精深的史学思辨性、学术性的特点明显。

现今,随着时代变迁,文献的几何级递增与研究者的大量增加,不得不说从事某一学术研究且易且难,易的是获得资料繁且多,难的是如何庞大史料群(本文所指的史料群,包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即原始的史料以及现已发表出来研究成果而成的史料)中寻找自己所需学术文献亦或专或俗、可信或不可信。中山大学著名历史学家桑兵先生曾感叹在“晚近史”研究过程中“胸中成竹”与“盲人摸象”之痛苦,往往使得现在“引证,论述与评判,往往主观随意,见仁见智有时成为信口开河的托辞”[4]。依笔者浅见,曾国藩研究亦是如此。但成晓军教授一直坚持严谨的学风,以流畅的文字,深刻的见解,将这本书以集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身的崭新面貌献给读者。

首先,该书思辨性、学术性非常强,表现在该书的体例上。史学类学术性著述有着精深、思辨之要求。有关于曾国藩研究的相关文献正在几何级的增加,通俗化,是为常是,如何进行曾国藩研究的学术化,似已成难题。成晓军教授长期从事《曾国藩全集》整理10 多年,对于曾国藩及其幕僚了然于胸,对他们的学术与事功的评价均从史实出发,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由此,然后保持“高雅”,坚持“精深”,是成晓军教授从事曾国藩研究的前提,而这一特色在该书中亦体现明显。通观该书,史实考证流溢于全篇,力求史实与结论的正确性;史料运用最新化,以保史料的全面性(需要说明的是,现今以《曾国藩全集》为名的书籍大量存在,但在学术界常以岳麓书社版为宗,但就岳麓书社版而言,1980 年代的《曾国藩全集》与2011 年版2 种版本之间,史料的差距亦有100 万言之多。因此,使用2011 年版的《曾国藩全集》更具全面性与完整性)。作者在该书的“前言”部分即以一种学术性的视野昭示读者本书学术性的特点,严谨的史学逻辑,加上每页近10 个的史料引用,得出的每个结论让人信服。例如,对于曾国藩与李元度关系的问题,历史上存有多种看法,成晓军教授详尽列出各种不同学术之见,运用自己的论据和观点作出了细致的论述[5]251-252。该书之后的每一章除了在论述曾国藩幕僚的人生经历之后,带有学术性的结论。或是“幕僚”与曾国藩关系方面,如“(李鸿章)对曾国藩对外‘主和’思想的实践和弘扬”;“(彭玉麟)‘修身齐家’以曾国藩为法式”等;或是对幕僚的结论性论述,如“还郭嵩焘以历史本来面目”等。

其次,该书的学术性还表现在具体的史实论证过程中。该书紧密结合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大背景来对曾国藩与幕僚之间的关系加以论述,将曾国藩与幕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彼此间关系的处理,不是停留于表层的是或非,对或错;而是尽力运用扎实的史料论证,尽力探寻造成这种关系的是与非,对与错,找到其背后深刻的历史时代原因和思想文化原因,从而得出较为可靠的论述结论。这种扎实的史料论几乎贯穿于该书每一个史实的论述。例如书中提出对郭嵩焘的评价,作者从史料的角度列举出数种对于郭氏的评价,对现今主流的史学观提出自己的见解:“以爱国与卖国”的标准来评价郭氏的思想行为,“明显存在片面性”。进而提出一系列的观点与论据,最后总结出郭氏“是一位在总体上值得基本肯定的历史人物”[5]135―136。再如关于曾国藩与左宗棠之争的问题上,史学界亦有不同分析,成晓军教授详细列出两者之间的4 大问题,证实曾国藩与左宗棠是“同心若金”和“攻错若石”般的关系[5]167―172。该书做到以扎实的史料,严谨的论证逻辑,一方面让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一方面亦能“立体式”的让读者去体会每个史实,从中得到某种启迪。

第三,细读该书,在学术研究的高雅和专深中,充满着通俗化的叙述,可读性强。

学术著述,常让大部分非学术研究者为之色变。理论高深,语言晦涩,逻辑艰深,早已成为学术著作难于流行的“头等杀手”。然后细读《晚清第一智库:曾国藩幕僚》后却不会有如此感慨。

首先,书名《晚清第一智库:曾国藩幕僚》亦即该书之一大亮点。“智库”概念,是为现今社会之辞令,古称“幕府”、“幕客”、“幕僚”、“宾客”等,因其成员政治地位之高,影响之深远,加之生活之神秘,常为世人所好,有为之一观而后快之心理。在常人眼中,今人智库,观之亦难,而晚清智库,恰有类同,观之亦可为鉴,加上曾国藩是从一介书生而高至“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晚清政治高层人物,其人生经历、其幕僚人物,亦是世人所关心的话题。以“晚清第一智库”为书名,即从外观上给人以鲜明的可读性之概观。

其次,该书学术味虽为浓厚,但严格的学术规范与史实的通俗化撰写相结合,使该书的可读性大为增强。在成晓军教授的“平淡”与“通俗”的撰写思路的努力下,可读性非常之强。“平淡”与“通俗”本为学术著述之大敌,但久浸于学术研究的成晓军教授却能娴熟运用,将学术语言用通俗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大大增加了该书的亮点。早在2001 年,彭小舟评价成晓军教授的《曾国藩的幕僚们》的时候,就曾说到“学术味虽浓,但有传有评,语言显得相当生动。引入比较研究方法,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夹叙夹议,有据有理,引人入胜;材料错落有致,以传系评,行文志伏,语言活跃无苍白之态而易于上口;论从史料,无强灌之感,言之成理,无说教之意”[2]。笔者深有同感,认为本书亦沿袭了成晓军教授一直以来独特的学术语言叙述模式,这种叙述模式的达到,本身也是史学理论成熟、史料娴熟的显著标志。

总之,“平淡中见高雅,通俗中见专深”作为成晓军教授治史之理念,贯穿于《晚清第一智库:曾国藩幕僚》全文结构和内容之中,成为该书的最大特色。早在2009 年出版的《风雨晚清:曾国藩与他的精英们》一书“后记”中,成教授就指出:“如果能做到通俗中见高雅,平淡中见专深,你的成果就会被他人认可,就会有更多的读者面,就有会长久的生命力。”在《晚清第一智库:曾国藩幕僚》一书中,成教授凭借其独特的思考分析能力,综合知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将“平淡中见高雅,通俗中见专深”这一治史理念作了成功的诠释,这是笔者通读该书后的感受所在。

[1]景林.简评《曾国藩的幕僚们》[J].历史教学,2001(10):68-70.

[2]彭小舟.雅俗共赏,新意迭出:评成晓军新著《曾国藩的幕僚们》[J].船山学刊,2001(1):127-128.

[3]陶用舒.知人论史,新意迭出:读《曾国藩的幕僚们》[J].湘潭大学学报,2001(5):144-145.

[4]桑兵.晚近史的史料边际与史学的整体性:兼论相关史料的编辑出版[J].历史研究,2008(4):169.

[5]成晓军.晚清第一智库:曾国藩幕僚[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幕僚学术性新意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从古代幕僚“朋友圈”看文秘人才综合能力培养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袁世凯幕府人员组成之分析
经典款也能穿出新意
必具独特新意方为真诗
新意
试析晚清幕府制度的特点
有创意才有新意
《军事历史》应以学术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