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融合视角下英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范式探究
——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2014-03-30 22:38
关键词:科学主义人文主义英语专业

赵 昉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人文主义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在欧洲文艺复兴时迅速发展,启蒙运动后走向成熟。它肯定人的价值,认为人人平等,反对以出身断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提倡人与人的相互理解、关心和帮助,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目前,人文主义教育主张以个人的需要为其存在的基础,使人形成完善的人性,获得美好的精神生活,获得谋生的手段,得到物质生活的满足。这与人文主义重个人、轻社会、重精神、轻物质的理想主义价值取向是吻合的。

在19世纪,科学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功不可没。科学是制胜的法宝,科学主义也应运而生。科学主义强调科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的手段得到的,惟有这样的知识才是实证的知识,其价值永恒。这与科学主义重社会、轻个人、重物质、轻精神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完全吻合的。

袁振国指出:自从人文主义出现那一刻起,它就一直贯穿于整个教育史,也就是说在19世纪末科学教育蓬勃兴起以前,人文主义一直主导着教育的发展。而科学主义,它主要体现的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1]。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宗旨也略有不同,甚至有时会出现断裂。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率先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提出了新的人文主义。他认为,科学需要人文,人文也需要科学。我国著名学者杨叔子先生指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中应有宝贵的科学基础与珍璞;而没有人文的科学,也是残缺的科学[2]。科学教育应该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相通相融则利,相割相离则弊[3]。这些均表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拥有共同的建构意向。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语人才,尤其是对高端技能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状况具有浓厚的科学主义的功利色彩,注重学生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的过关率,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意识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利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会影响并制约人类的命运和其文化的走向[4]。2012年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评价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最多,超过80%的高校设置了英语专业,也就是说全国667所大学 (不含民办高校),有554所大学开设了英语专业。以河南为例,目前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有30多所。河南理工大学在1995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每年招生人数约60~90人。与河南省其他兄弟院校相比,河南理工大学英语专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一些。受当前社会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也过于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忽视了其人文性。孰不知对英语专业学生人文性的培养虽然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些人文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全面的、深远的、不可预测的。蒋洪新认为:“英美文学课能激发学生的人文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兴趣、人文精神境界,同时能为学好语言和其他课程奠定各方面的基础。”[5]所以,如果我们仍按照传统的模式培养外语类人才,我校英语专业发展的瓶颈会变得越来越窄,唯有另辟蹊径,办出专业的特色,才能取得一些话语权。本文拟以河南理工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如何在理工院校培养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融合型英语高端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范式,希望对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办学及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一、目前理工类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我校英语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法、泛读、高级视听说、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国际贸易实务、应用文阅读与写作、语言学、第二外语等,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课程偏重于科学主义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说社会越发展,科学技术越进步,人类社会就越迫切地需要那些能高瞻远瞩地指导科学技术的应用并使之合乎人道、合乎理想的思想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而这些又并非科学技术本身所有,也不是当前科学教育所能提供的,它们只能由超越科学技术的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来提供[6]。从根本上而言,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从人本主义的立场上来设置英语专业的课程,需要把英语基础知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人文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设置出与兄弟院校英语专业不同的课程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英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目前我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少缺陷。我们目前的英语专业课程目标没有突出培养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的观念,仍着眼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仍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正确、适切、连贯、有效的语言进行交际。如果有人认为学外语的目的就是能交流,能与外教交流外语就算学好了,这种观点就会把用于交际的语言和达到教学要求的语言等同起来,这显然是社会上的功利思潮在专业外语教学中的真实反映。用于交际的英语是“GlobalEnglish”,而课堂教学的英语是“Standard-English”,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的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人文素养首先体现在学生的人文知识上,但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学生的思想方法、道德水平、是非标准和言行方式上。语言不是空洞的语言符号,而是思想的载体,它承载着内容、思想,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阅读者的思想、感情、态度等。对专业的学生来说,外语学习决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而是要给受教育者的素质发展提供一种手段、一种其他人不具备的优势,这就是外语教学的人文性所在[7]。

目前我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的需求。目前的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没有体现出我校自己专业的特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英语专业课教学都是以科学主义为中心,较少涉及人的心理、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内容,对人的关怀性学科涉及更少,因此它不是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不能体现我校英语专业的特点,也不利于专业学生思想的稳定性的形成。目前我们英语专业的教学评估也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基本上所有的教学评估都是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通过考试成绩来评定,评估的内容偏重知识的测试,忽视学生能力的考查,基本以笔试为主,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笔者认为,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基础知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承担更多的人文主义教育和学生语用等能力的培养。

因此,笔者建议我们应该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继而达到人材培养、教育先行的目的。2011年河南理工大学英语专业依托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优势,开设了外事方向的研究生,开始培养英语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可谓是在学院前进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学生的就业及学院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试想,如果我校的英语本科生教育也能仿照这个途径进行改革,那么我们英语本科生的就业以及前途肯定也会格外地引人注目。

二、构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人文主义忽视了人与人所处的环境存在紧密的联系,将人神化,并且建立了一种完全人为的秩序:人们不用依赖任何超凡的力量,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体验自由和享受幸福。这种思想会让人们忽略自然的规律,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杀狼以保羊”破坏生态链的事,最终损坏人类自身的利益。

科学主义忽视人的需求、利益以及价值,完全没有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味的认为有了科学技术,就等于拥有了一切,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任何问题。然而,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虽然推动了社会的急速发展,但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不容忽视的:科技的迅猛发展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开始指责科学不再是文明的道德力量,也不是人类尊严的最高表现,更不是人类获得解放与自由的力量。

由此可见,科学主义没有最大范围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文主义没有考虑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一些自然生态规律。我们非常有必要使两者结合起来,服务人类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纵观历史,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经历了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到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变动。两者的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与自我实现等对现代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8]。随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日渐融合,科学人文主义这一新概念也日益被大家普遍接受。乔治·萨顿认为科学人文主义是一种以科学主义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主义为方向和目的的人的发展观和社会发展观,它的最高目的是要在科学和人道的相互协调和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自身的解放。

面对目前我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变这个现状,使其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加深和拓宽领导对教育的认识,要彻底澄清科学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中都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未来的科学教育也必定是融入了人文教育之精髓的科学教育,所以我们可以断言构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培养具有科学技术素质和科技人文素养的高端外语人才的必要条件。我们该如何来构建这种教学模式呢?

(一)改革我校英语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制

(1)变现有的学年制为学分制。学年制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实行学分制,学生不仅可以在自己主修的专业方面修够必要的学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结合自己的特点,去选修其它专业的课程。学生只要达到额定的学分就可毕业,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加自主的选择空间。

(2)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我们可添加一些专业课程,当学生修完大一、大二的课程,在大三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之后,他们可以选择英语专业依托学校其他学科优势开设的商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课程。这样学生又会了解一些外事、教育、经贸、科技等领域的知识,毕业后他们就可以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3)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英语老师总喜欢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先介绍背景知识,再讲文章,然后是中心思想的归纳、人物形象的分析、写作技巧的讲解,接着让学生做练习。他们习惯以科学主义的手段把优美的文学作品支解得支离破碎,干着焚琴煮鹤的勾当。一味的坚信科学主义,心中充满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就不会有“人”,有情感,有人文。因此,我们应把每一节英语课都上成精品分析课,在英语教学中植入人文主义教育。

(4)实行双学位制。我们可以对英语专业中对其他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建立双学位培养模式。如:英语+机械,英语+软件,英语+国贸等,使学生成为复合型英语人才。目前我校英语专业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且效果斐然。

(5)探索“联动式企业全程介入”的学生培养模式。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期间,学校请企业的相关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并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组织、实习、签订用人合同等方面达成合作,从而实现教学、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由此可见,这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和“订单式”的培养计划和方案,既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一条有效的途径[9]。

(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创建校园英语语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学校应尽力多开展一些英语类校园活动。学校可以举办“校园英语文化节”、英语公开演讲、辩论赛、英语电影配音大赛、英语故事大赛、英文写作大赛、奥斯卡经典歌曲大赛和英文话剧大赛等活动。这样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且提高他们的英语语用能力。

(2)利用“联动式企业全程介入”模式,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尽管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渠道,但适时适地地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复合英语人才的一条捷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情况,增加他们生产实践、市场调研、商业实践、管理实践等在社会实践中的含量,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密切接触中积累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为其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部分。我们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其充足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时间,提高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要建立本科生参与英语教师科研课题的制度,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承担部分工作,鼓励他们协助、参与本专业研究生的实验项目。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通过师生合作、同学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我们可以开设创业指导讲座,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和有关专家向学生传授创业的经验和相关方面的知识,为他们成功创业做好铺垫工作。我们也可以通过建立学生论坛等形式让学生互相探讨和交流创业经验,也可从中寻找合作伙伴。我们还可以通过创业计划竞赛、模拟创业等活动,培养学生创业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创业的艰苦和困难,打消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他们能脚踏实地、稳步发展,从而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三)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要建设高端复合技能型外语人才,一方面要求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型,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要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辨别能力、思维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归纳学科内外的实际问题。美国著名学者欧内斯特·博耶尔指出:“人文教育与应用学科的综合,在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上,不仅仅依赖于计划本身,还取决于实施计划的人。课程本身并不能相互协调,教师必须为本科生教育的成功提供必要的启发和综合。他们不仅仅要献身于自己的学科,还要在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教育精神并以此作为示范。”[10]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就应该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唯有真正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教师唯有真正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培养复合型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服务。

科学主义教育观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但忽视了人全面发展的责任。人文主义教育观注重人性的培养,但有脱离客观世界和漠视人追求理想的倾向。唯有两者的结合,才是最佳的教育理念。正如美国圣母大学校长郝斯柏所指出:完整的教育同时包括“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两大部分。在他看来,“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1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是以育人为本,为学生综合素质、长远深造乃至终身受益而服务的。它能够有效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制约,让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注意自己“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致力塑造和谐、创新和富有活力的现代新人格,为实现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顺利衔接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目前的英语教学也必须将“人文性”与“科学性”共同纳于体内并形之于外,才可以充分展现其“工具性”,体现其价值。也唯有此,我们才可以培养出既具备科学知识又具有人文知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结 语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表明,在科学主义的探索过程中已经纳入了人的因素,人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两种主义的融合是由“科学在当代的发展和人的主体价值充分张扬的现实来决定的”[12]。如果我们舍得花大力气从学生、教师和管理层面三管齐下去改革我们现有的教学状况,运用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去教学,不久我们就会取得很大的成果。也唯有此,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自身发展的、具有特色的高端技能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需。

[1] 袁振国.对峙与融合——20世纪的教育改革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 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 [J].高等教育研究,2001(2):4-5.

[3] 曹旺儒.大学英语教学在理工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82-84.

[4] 孟庆鹤,胡志霞.拯救人类的左右手——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80-281.

[5] 蒋洪新.大学的“通识教育”与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144-148.

[6] 孙海波.贾玉杰.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融合看我国科学教育的未来走向 [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4):18-20.

[7] 何兆熊.英语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EB/OL].(2008-07-22)[2013-09-22].http://wenku.baidu.com/view/0098e18ad0d233d4b14e690b.html.

[8] 马卫平,谭广,刘云朝.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的融合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未来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885-887.

[9] 李金云.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以河南省为例 [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4):127-130.

[10] 欧内斯特·博耶.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M].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1] 孙兆静.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及其疏导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24-26.

[12] 乔瑞金.走向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当代哲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5):13-14.

猜你喜欢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英语专业
反科学主义与“世纪末”文学的“时空”意识重构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法治评估中的科学主义:反思与扬弃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