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①

2014-03-30 19:23:45王晨筱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6期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

李 英,王晨筱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论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①

李 英,王晨筱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要求对管理学教学进行改革。在对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教学改革的构想。在教学改革的框架设计中,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组织以及建构主义的管理学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教学改革的课程设计中,结合管理学的特点,探讨了管理学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管理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因而管理学的教学也就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既要教授管理基础理论,又要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的管理经验[1]。本文针对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构想。

1 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总体来看,管理学的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不利于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概括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1.1 教学理念问题

一些教师对管理学课程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管理学课程过于抽象,实际价值较少,因而在课程教学中缺乏针对性。一些教师只注重讲授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管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3]。同时,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原因及兴趣把精力放在其他课程上,不重视管理学的课程学习。

1.2 教学内容问题

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只依赖于传统的教材,不能突破教材,照本宣科式的讲解使教学内容枯燥且抽象。有些教学内容只注重理论性,而缺乏后续性,不能与学生后续学习的相关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使得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完课程后觉得收获不大。在教学过程中较少引入优秀的案例进行分析,案例缺乏典型性,有些案例难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搬硬套的案例使得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同时也影响教学的生动性。部分教师因为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对案例的分析不够深刻,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使得教学内容简单乏味。

1.3 教学方法问题

老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提高,还会使管理学课堂气氛单调乏味,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管理学是一门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不但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甚至引发严重的旷课、逃课现象。

1.4 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不灵活。管理学课程涉及较多的理论和概念,只有更多的引入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这些抽象性的知识很好的理解吸收。目前的管理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单一,很多教师采用“一言堂”式教学法,这种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参与意识,从而导致本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上,应改变传统重传授、轻参与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参加顶岗实习等相关实践活动,真正消化和理解教师所讲的管理实例。

(2)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手段还是采用传统的板书和一套简单的PPT课件。其中所谓的PPT课件多半是由word文档直接粘贴而来,只起到投影片的作用。许多教师在上课时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也没有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因而使得管理学课程缺乏灵活性,变成了简单的概念堆砌和案例罗列[5]。管理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涉及到的知识面广,知识量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会增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缺乏对管理的感性认识。“管理”一词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但总体来讲,人们对管理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部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具有片面性,缺乏对管理的感性认识,他们认为管理与自己以后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仅仅局限于对管理的狭隘理解,把管理归于管理者的工作,没有充分意识到管理学这门课的重要性。学生对管理的感性认识应贯穿于整个管理学的课程之中,缺乏对管理的感性认识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不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使学习效果不明显[6]。

2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框架

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就在于,教师应当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特质的“课堂教学文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记忆型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就是力图打破这种单一、僵化、封闭的文化模式,通过建立对话和探究学习氛围来营建一种全新的、多元的教学文化模式。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 教学组织方面

(1)实行集体备课制,集众家之长后确定讲课方案。(2)完善《管理学原理习题集》、《管理学教学案例集》和《管理学原理试题库》,根据教学大纲及新版教材的要求补充关于实际管理问题分析方面的内容。(3)在每学期的期中,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展开集体听课和观摩教学活动,可以开展多媒体授课集体听课、案例分析教学观摩活动和多媒体授课方式的讨论会。

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之间可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2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1)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惟一课程资源的局限性,合理地在知识点讲授的同时穿插视频,例如,在讲授组织中的分工合作时给学生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办秦可卿丧事片段,使学生懂得职责明确是实施奖惩的基础。(2)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培养和增强课程意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转变教学角色,从被动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状况,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素质,在对课程资源进行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的同时,依据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适当取舍,把握住新的教学和学习取向,保证管理学教学课程实施的良好效果。

2.3 建构主义的管理学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模式。创设学习环境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应该是真实的且与教学情景相关的任务,旨在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7]。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生主动的接收外界信息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意义建构过程。在管理学课程改革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让学生实现自我反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使其充分感受管理学的独特魅力。

3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管理学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学生处于从中学向大学过渡的适应时期,缺少对各项管理活动的基本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讲解基本原理和原则等知识要点,就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不但缺少学习积极性,而且不能真正深刻的理解管理学理论知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管理学的教学改革要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上,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3.1 小组展示

在每组同学之间课下进行讨论和交流,作出形式精美的幻灯片演示稿,学生按组进行宣讲,通过对宣讲组同学的提问,加深学生对管理实践情况的了解和有关重要概念的理解。教师从发言时间掌握和发言内容两方面进行点评,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发言技巧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2 案例教学

以管理案例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来传递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与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将管理理论应用到管理实践。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表现为发生在某时、某地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与授课内容联系密切的案例的讲解,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只讲授理论的枯燥无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管理学的教材中所选的案例多为哈佛大学商学院和世界五百强的经典案例,虽然代表性强,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紧密,部分案例与实际相脱离。教师在选择管理学案例时要兼顾案例的代表性和实际性,可以把班级、学校以及学校周边企业的案例引入课堂中,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8]。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密切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互补,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将案例中隐含的理论问题或基本原理揭示出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既要考虑到理论如何应用,又要考虑如何从新的情境中产生不同的变式。

3.3 讨论式教学

是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基础的一种开放性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9]。

3.4 情境模拟教学

情境模拟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管理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决定了情境模拟教学十分适合应用在管理学的教学之中。情境模拟教学主要通过模拟性的方法设计出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中可能面对的场景,并组织学生参与到模拟的情境之中去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一般来说,情境模拟教学与真实事件的情境较为贴近,通过模拟管理工作的“现场”,使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如何运用知识。情境模拟教学法能够将课堂演变为职场,让学生充当管理者,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选择最优的管理方案来解决面对的模拟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

3.5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多媒体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调模式,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指明新的方向。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10]。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利用,逐步实现网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模式。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化难为易,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 结语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学知识的接受水平和理解水平,也有助于丰富大学管理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理论体系,本文在弥补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的不足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在具体的知识点上还有待于进一步详细设计。

[1]马俊苹.管理学案例地方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07,25(2):36 -38.

[2]饶文军.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0(4):37 -38,61.

[3]梁文志,钱昶浩.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160-162.

[4]初 蓓.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68-70.

[5]张冬敏.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09(14):141 -142.

[6]游 伟,钱 芳,阳建文.《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89-90.

[7]李 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学教学初探[J].职业圈,2007(6):194-195.

[8]余 霞.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18):95 -97.

[9]翁晓萍.让讨论在课堂有效进行[J].新课程研究,2011(2):122-123.

[10]乔 培,高 岭.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发展与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50 -54.

(责任校对 晏小敏)

G640

A

1674-5884(2014)06-0055-03

2014-02-24

黑龙江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GBB1211003)

李 英(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林业经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浅谈管理学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47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