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探讨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

2014-03-30 17:38彭昌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合璧译法术语

彭昌柳

(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从文化视角探讨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

彭昌柳

(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剖析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结合中医术语的文化特色研究其英译策略,总结出五种能够促进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五种方法从文化视角合理地保留中医术语特色,译出中医的文化内涵,促进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文化视角;直译法;意译法;拼音标注译法;言意合璧译法

随着中医的对外传播,国内外中医教学、科研工作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医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关系到中医翻译的质量和接受程度,从而成为中医界学术研究的焦点。从1980年第一本中医英语词典 《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的印行到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IST),以及2008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ISN)的颁布,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经历了实践积累、理论探索和标准编制3个阶段[1]。然而,由于现存各标准所采用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不同,真正统一为各方都能接受的标准依然没有。本研究将结合中医术语之特色从文化视角探讨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方法。

1 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每个民族的语言均根植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充分反映该民族的信仰与感情,体现该民族文化的现实和需求。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又反过来影响着语言的变化发展,语言和文化形影不离、不可分割。

根据文化翻译理论,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不同文化的一种交流和移植,翻译的目的是通过翻译活动进行文化信息的传递以及文化精神的传播[2]。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了解原文中不同民族文化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原文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分析隐含在原文背后的文化因素,在不违背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再现其文化底蕴。

2 中医术语的文化特色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经数千年的社会变迁和医疗实践,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特有的诊疗思想和奇特的临床疗效,还源于其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术语。中医术语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起源于古代中国,深受古代哲学影响,中医学的很多术语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具有哲学特征[3]。如,术语“气”是中国古老的宇宙观的反映,“阴阳”来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2)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中医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认为人的生命过程受大自然的影响,术语 “法于四时”、“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讲的就是人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才能精神抖擞、身体强壮。(3)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与中国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中医术语很多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如,“闭门留寇”、“正邪相争”是用军事现象比喻病因病理;“君臣佐使”则是用政治现象类比方剂的配伍原则。(4)中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医学中还存在许多来自生活实践的术语。如 “五脏六腑”则从生活现象“藏府”(仓库、宫府)中取象命名, “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火克金”等则是人们对日常生活实践的认知和总结。因此,在选择翻译方法时必须考虑其独特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准确传达中医的内涵及其蕴含的中国文化。

3 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方法的概述

从文化视角阐释中医学的独特性,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标准对实现中医的国际化具有现实意义。下面将从文化视角讨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具体方法。

3.1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语的意义、形式以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做到最大程度忠实于原语的一种翻译方法。在中医术语英译中这种译法也被广泛使用。根据李照国教授的观点,直译法主要用于中医基本理论术语、疾病术语以及生理学相关术语的翻译实践[4]175。下面列举的中医理论术语的英译就是用直译法进行翻译的。

经络学说:meridian and collateral theory;五行学 说 :five elements theory; 辨 证 论 治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先天之精:innate essence; 津血同源:homogeny of fluid and blood;阴阳平衡:yin-yang balance[5]3-9。

中医学还包含许多带有强烈中国文化特色的人体疾病术语和生理学术语,她们具有独特的内涵且很难找到对等的英文表达。在目前翻译实践中也多用直译法来翻译。如:

表寒里热:exterior cold and interior heat;热邪传里:pathogenic heat passing into the interior;热盛伤津:exuberant heat damaging fluid; 津亏血瘀:fluid depletion and blood stasis; 热入心包:heat entering the pericardium;脾胃湿热:spleen-stomach dampness-heat[5]17-21。

3.2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不受原语形式和风格束缚直接用目的语将原语涵义表达出来的译法。作为直译法的一种补充手段,意译法主要用于中医学中富含修辞手法且不适合直接翻译的术语。中医学体系是中国特有的,在理论和实践上均与西医学体系不同。如,“乌风内障”是描述眼睛病变引起胀痛的术语,如果我们把它按字面直译成 “black wind interior barrier”,读者将完全无法理解它的真正意义,因此该术语宜用意译法译成“glaucoma”(青光眼)较为贴切。有些译者把“白虎历节”、“牛皮癣”、“天行赤眼”、“天柱骨”分别直译成 “white tiger joint running”,“ox hide lichen”,“heaven current red eye”和“ce-lestial pillar”。其实“白虎历节”所指症状类似西医的急性关节炎,应意译成“acute arthritis”更适宜;“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名描述的是皮肤患此病后的样子,可意译成“psoriasis”;中医里“天行”是指流行性疾病,“赤眼”是指眼睛患病感染的情形,此术语所指病变相当于西医中的流行性结膜炎,故可意译成“acute contagious conjunctivitis”;“天柱骨”即颈柱骨,又名旋台骨、玉柱骨、颈骨、大椎骨,即第四、五、六颈椎的合称,故可译成“cervical vertebra”[4]185-187。上述术语如果用直译法,那么其英译文不仅不可读而且歪曲原语本意,这将会使读者感到迷惑、混乱,无法读懂原语真正涵义,更不用说把中医传播到世界。因此,意译法在中医术语翻译实践中是不可缺少的方法。

3.3 拼音标注译法

在翻译实践中,某些术语在英文中找不到对等译文,不管用直译法还是意译法都没法完全表达它们的意思,这种情况下,音译法是最好的选择。比如,中国道家的“道”、儒家的“礼”等等。虽然这类词汇短语在语言中只占一小部分,然而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色。中医术语也有一部分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反映了中医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思想,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很难将其真正内涵传达出来,这时采用音译法可避免造成误解和语义缺失。以“气”的翻译为例,中医学中的“气”有“功能之气”、“物质之气”、“先天之气”、“后天之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真气”、“心气”、“肺气”等等。 过去,人们常把它翻译成“energy”,“material force”,“matter”,“matter-energy”, “vital force”, “life force”, “vital power”,“moving power”,“vital energy”等等。 但是所有这些英译版本现今几乎都不被采用了,而音译版本“qi”正被越来越多从事中医翻译的专家学者们认可和采纳,上述不同种类的“气”可以翻译成“functional qi”,“material qi”,“innate qi”,“acquired qi”,“promordial qi”,“pectoral qi”,“nutrient qi”,“defensive qi”,“genuine qi”,“heart qi”,“lung qi”等等。再比如“阴阳”、“推拿”、“太阳”、“少阳”、“寸口”、“合谷”、“人迎”、“命门”、“三焦”这类带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术语也应采用音译法进行翻译。总而言之,音译法是中医翻译中一种合理可行的翻译方法,决非权宜之计,译者应合理有效的使用该法才能带给读者好的译作。

3.4 音意合璧译法

在对中医术语英译的过程中,有时还需用到音意合璧译法。 比如,“五脏”(five zang-organs)、“六腑”(six fu-organs)、“津气”(fluid qi)、“肾气”(kidney qi)和“脾气”(spleen qi)[6]86-92的翻译都用到了此法。事实上,这种译法并非中医术语翻译原创,它在其它领域中也广为运用,比如探戈舞(tango)、雪茄烟(cigar)、卡片(card)、吉普车(jeep)、啤酒(beer)等的翻译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汉语词汇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几乎认为它们都是汉语本来就有的,实际上都是通过音意合璧译法翻译过来的,词汇的前半部与汉语拼音相似,后半部是词汇的功能解释或属性。音意合璧译法在中医翻译中的使用也是如此。在中医术语翻译实践中,音意合璧译法主要用于各种脏腑和气的翻译,此外,它还用于翻译各种处方。以“失笑散”的翻译为例,有人把它翻译成“powder for lost smiles”,但《医方发挥》对它的解释是“本方具有行血止痛祛瘀、推陈出新的作用,前人用此方,每于不觉中病悉除,不禁欣然失声而笑,故名失笑散”[7]。从该解释中可以看出上述把“失笑散”翻译成“失去笑容的粉末”是多么滑稽可笑。因此,应使用音意合璧译法在拼音翻译后加解释,“失笑散”可以译成 “Shixiao Powder”(powder for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3.5 拼接简化译法

所谓的拼接简化译法是将一些用其它译法翻译的中医术语译文进行简化拼接的方法。比如,中医术语“阴中之阴”和“阳中之阳”,曾被译成“a component part of yin within yin”和“a component part of yang within yang”,相当冗长,WHO的标准中采用了简化的译法分别翻译成“yin within yin”和“yang within yang”[5]4,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又简洁明了。再比如说术语“温病”早期译法是“seasonal febrile disease”(季节性温热病),虽然译文意思与原文吻合,但对应性不强,故WHO的标准中把它简化译成“warm disease”[5]64。

中医术语的简化译文被人们普遍使用,常见的拼接简化译法有首字母缩略法、短化法、派生法、功能移位法等等。以短化法为例,中医术语“里虚”刚开始被译为 “asthenia-syndrome in the interior”,显然这个译文作为术语有点冗长,后来有些学者就用短化译法把它译成“interior-asthenia”;中医术语“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故按字面通常被直译成“bringing about the desired sensation”,现多简化成“needle sensation”;中医术语“温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后于针尾捻裹艾绒,燃点加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完整的翻译应该是“acupuncture with warmed needle”,现多简化成“warmed needle method”。拼接简化译法使中医术语的译文简洁易记,其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值得一提的是术语 “水土不服”在WHO的标准中把它译成 “failure to acclimatize to a new environment”[5]15,虽然意思已经翻译到位,但总让人觉得不够简洁,而《汉英中医辞典》和《汉英中医药学词典》中都把它翻译为“unacclimatization”[6]135,笔者认为此译文兼顾到了简洁和达意的翻译原则。

4 结语

以上5种翻译方法在中医术语翻译中常常分开使用,但在很多情况下,也结合在一起使用。合理使用翻译方法可帮助译者形成好的译文,这不仅需要译法得当,更离不开译者扎实的语言运用技能和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

中医是一门完整独立的医学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要想把中医及中医药推向世界,对中医术语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翻译固然重要,从文化视角合理地保留中医语言特色,译出中医的内涵更加重要。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化与中医语言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息息相关,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并采用合理的翻译方法进行中医翻译对于提高中医翻译质量,促进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及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推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医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1]洪 梅.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2008:1-4.

[2]Shuttleworth,M.and Cowie,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35-63.

[3]兰凤利.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的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7):72-73.

[4]李照国,朱忠宝.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stern Pacific Region.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M].Manila,Philippines,2007.

[6]李照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

(本文编辑 匡静之)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Terminology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PENG Changliu
(College of Management,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Fujian 350122,China)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 was analyzed.The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ofTCM terminology were studied basing on an analysisof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Five translation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which can push ahead the standardization of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TCM Terminology.Making good use offive translation methods mentioned in the text,well preserv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CM and exploring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terminology can promote its standardization.

TCM terminology;English translation;standardization;cultural perspective;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phoneticize translation;words and meaning combine translation

H315.9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4.08.018.062.04

2014-02-28

201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A类)(JA13165S);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X2012060)。

彭昌柳,女,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中医翻译。

猜你喜欢
合璧译法术语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大小合璧,微宏互彰
东西合璧 融古通今——邹涛艺事赏析
御製四體合璧《重修正定隆興大佛寺記》碑——章嘉國師、文本及多語體翻譯
清代帝后御赐多语合璧匾额的制作及悬挂始末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