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旻,孙英娟,刘 玲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主要内涵和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于2011年3月8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确立为一级学科。该学科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需要,建立安全专业人才长效培养机制而设立的。安全科学与工程这一新兴学科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速度方兴未艾,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思考、探讨、规划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安全科学学科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安全科学孕育与创建阶段(1992年以前)、安全科学学科建设发展阶段(1992年—2000年)、大安全观及广义安全文化观建设阶段(2000年—)。
最远可以追朔至1922年,劳动保护思想的提出潜含“劳动安全”、“安全生产”的含义.当时劳动安全只是为了争取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而向企业主提出的斗争口号。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劳动保护、劳动安全都带有强烈的阶级斗争色彩和特定的政治倾向。安全只限于劳动保护的范畴,远没有发展为科学理论、学科概念的层面。直到1992年一些专家、学者接受了著名学者钱学森教授的系统工程理论及其学科构建的理论,提倡打破行政领域或部门职能权限的约束,按照科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运动规律来创建学科的建议,在劳动保护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物(设备)、人、机安全的科学新观点,也就有了后来“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成功创建。这主要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学、系统科学,以及钱学森教授的科学技术体系理论和学科体系构建的理论。
1992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门类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共11个学科门类(后增加了军事学,形成了12个学科门类),下设一级学科58个,首次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这一重要学科成就的突破是在钱学森、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下取得的。这对于劳动保护科技界、安全科技工程界、生产产业界、劳动卫生及安全工程教育界,都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国家主管部门的机构设置及安全生产体制、安全工作机制、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模式等并未相应加强,有的甚至因精减、调整、并构而出现了缩减和削弱的趋势,只是把安全科学完全看成是安全生产的科学,认为抓经济体现在生产效益和经济指标上。尚未对安全工作理念和方法带来巨大影响或根本性变革。虽然有些学者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先后对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安全法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学等方面的理论进行过探讨,但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并不多,甚至被一些人看成是华而不实、无实用价值、不能指导生产的空洞理论。很长时间内理论界完全忽视了安全科学理论、观点、思维、方法对生产安全及安全生产的引领和变革作用。虽然创立了“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但其并没有下设二级学科,而只是把二级学科划归于不同行业领域所对应的一级学科之下,如“矿山通风与安全”划归“矿业工程”一级学科。所以说,在这一阶段安全科学学科发展缓慢,甚至有过徘徊。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都在狠抓生产出效益,却带来了伤亡事故频发,事故率有逐年攀升的趋势。这时人们开始反思,应该以人为本,构建大安全观的概念,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在安全原理、安全哲学、安全法学、安全逻辑学、安全心理学、安全行为学、安全教育学、安全减灾防灾学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构建了独立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安全科学”、“安全工程”2个二级学科及专业。由国家安监总局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和科研院所,于2011年3月8日正式申报成功“安全学科与工程”一级学科,标志着安全科学学科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它有其特定的目的性,显著的表现是:安全学科以满足人类安全需要为目的,以实现人的动态安全为目标,它是按照人类的需要建立起来的科学技术学科群,它是以满足或实现人类的不同需要为依据的。从其学科的内涵理解就明确要求“以人为本”。
从学科指导安全生产实践来看,越来越体现出其“以人为本”的内涵。党中央同志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针对安全生产就明确指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指出:人命关天是最大的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时刻坚守。党中央的精神是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认识的深化,是发展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原则,也是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文化建设理论创新、思路创新、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动力源泉。正是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和方针,以及大力建设“安全科学文化”,促进“安全文化”繁荣发展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大学的实力不在于校舍与学生规模,而在于培育和塑造一代代大师。高校科学发展的核心是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依赖于强劲的学科队伍。要创建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要想有一流的学科,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队伍。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成长时间尚短,对口专业人才的培养、积累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的人才发展观,高度重视学科队伍的培育,并充分尊重学科队伍的创造性,真正把专业人才、师资力量、学科队伍视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中心和主体。
首先,要积极提倡学科的交叉,人才专业结构的交叉,组建一支职称、知识、年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的学科梯队,将学科发展的目标瞄准国内和国外,汇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帅才、将才,引领和带动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向前发展。
其次,要突出重点,集聚与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
第三,要重视学科团队的建设,并重视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协调好个人进步与团队发展的关系。有学者认为,诺贝尔奖不是考核和资助出来的,而是成长出来的,但没有理想的土壤长不出诺贝尔奖来。因此,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学科队伍的探究精神,安全学科新兴,可探究的领域很多,只要尊重研究者的兴趣,给他们创造潜心研究的条件和机会,长期积累,就可以出大成果。于此同时,也就推动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大发展。
安全学科与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具有的特征为:第一,功能的系统性。其科学目标安全本身,就是一个由人、物、人与物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整合而成的功能系统。第二,复杂非线性。综合学科的科学目标系统,是由人参与其中的复杂系统。正是由于人也参与其中,安全学科的目标系统即安全系统才成为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第三,整体的综合性。由于综合学科的科学目标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功能系统,所以综合学科实现科学目标的方法、手段、措施,也是综合的。如安全学科必须运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工程措施等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动态安全,达到其科学目标。
安全学科与工程学科,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如下多种能力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水利电力工程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抓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是每一个工程参建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在抓质量上应首先抓好工程项目承建单位的择优选取工作:一是对参标单位进行认真的调研,参标企业实力要与拟招工程项目相适应;二是选择中标单位时以选择拟定进场的项目经理为主要条件;三是商讨合同协议书时,必须注明选定的项目经理在承建工程施工完成前不得更换。
1)有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
2)有应用各种技术和工程工具去解决安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进行安全系统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4)有根据安全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
5)有多种安全科技训练的综合能力;
6)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
7)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深层次理解的能力;
8)有较强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9)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知识;
10)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今学科建设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为安全科学与工程这一综合学科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综合性特点来看,需要融合多个学科,如矿业、机电、化工、交通、能源、环境、健康卫生等,所以学科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发展的复杂性,需要从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再结合学科的目标要求来进行设计与规划,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是必然的。从学科培养的人才能力来看,也是融入了自然科学、人文社科、逻辑推理、工程设计、心里科学等多个方面,所以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是复杂综合的,需要统筹兼顾,谋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由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本身的综合性,以及内涵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每个学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必须从长远的发展目标考虑,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及社会环境、专业基础、原有学科特点,再结合当地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进一步调整学科内涵布局,对各学科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对学科的具体发展方向、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体系和平台的建设、应达到的具体水平等,进行全面统筹规划,保证学科建设的全面性、整体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充分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工作方法,同时也为处理学科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外部和内部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法。
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统筹兼顾外部社会经济发展,这是高校办学包括安全学科建设在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是安全学科建设的主要依据和宗旨。大学的“独特资源”主要就是特色的学科资源优势与人才优势。反过来,外部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为特色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同时也为特色学科建设带来很多新的课题、研究领域及学科增长点。可以说,本校安全学科建设与外部社会经济发展两者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因此,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明确本校安全学科建设的定位,牢固树立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由于安全学科独特的应用性极强的特点,必须应该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尤其适合于在应用型工科院校中进行发展建设。目前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或者一些转型期本科院校都在积极建设与发展安全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及其专业。在安全学科的设置与建设过程中,学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科建设的前瞻性,分析、预测社会未来的潜在需求,引导、创造和培育社会的技术需求,积极扶持符合未来发展需求方向的安全学科方向,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实现安全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衔接。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这两者是辨证统一的。高校在安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找准定位,结合实际研究自己的特色学科方向或优势学科方向,才能在安全学科建设中更有作为。因此,我们要树立“学科有方向、方向撑学科”的学科建设理念,从战略的高度规划安全学科建设,依据高校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找准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围绕安全学科的特色或优势方向汇聚安全学科队伍、凝练安全学科方向、构筑安全学科基地,使安全学科建设进入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从而推动高校的学术进步、学科建设,实现高校快速发展。
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宗旨深刻地反映了“以人为本”和“先进性”的重要思想,保护人民的生命,保护人民的最高利益,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丰富和繁荣的安全文化、社会生产的和谐文化就是先进文化的方向。安全问题已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以及生存领域,人所从事的一切社会活动中人的生命和安康的极端重要性。公共安全的涉及领域看似十分宽泛,但它仍然属于安全学科的范畴,是安全学科的应用性学科,可视为安全学科的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安全科学、减灾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人体科
学、社会学、伦理学之间的交叉和综合,是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将会越来越趋于形成或创建更具生命力的大安全观的安全科学与工程新学科。正如老前辈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所说:“打破科学割据的旧习,来一次彻底的科学大联合”。安全科学工程学科必将成为与人类社会永世相伴,保护人类、推动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安康和谐的人类科学。
[1] 刘胜,潘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3,(09):46-47.
[2] 傅贵,张 苏,苗永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设置[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7):122-126
[3] 徐德蜀.我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新思考[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14.
[4] 金磊,罗云.跨世纪的中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及新拓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04):4 -11.
[5] 车宏安.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加速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科建设[J].科学中国人,2004,(10):15-17
[6] 国家安监总局、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向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建议增设“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9):5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Z],2011,0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Z],2012,10.
[9] 乔爱丽.从博硕士论文角度解析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及研究状况——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0):39 -41.
[10] 关于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的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