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绿
(射阳县蚕桑站,江苏 射阳 224300)
射阳县中秋蚕病害爆发的原因及思考
秦翠绿
(射阳县蚕桑站,江苏 射阳 224300)
2013年中秋蚕生产季节,射阳县特庸、盘湾等乡镇大面积爆发脓病等病害及农药中毒,初步统计,全县饲养中秋蚕13379张,发病面积达50%,平均损失率达45%,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10%,这些农户基本无收,全县平均单产25 kg左右。我县蚕桑服务人员通过对养蚕环境的实地察看、蚕病鉴定及蚕户走访,认为中秋发病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有病源存在,春蚕结束后,正处于农忙季节,忽视了桑园治虫与蚕室消毒工作。有的虽经消毒,但蚕室、蚕具洗消不彻底,蚕室残留病死蚕污液,这是中秋蚕发病的祸根;二是有诱发的环境条件,2013年夏秋持续高温超历史,恶劣的环境有利于病菌与病毒的发生与蔓延,病原物达到一定量就爆发蚕病;三是桑叶质量差,由于长期高温干旱,桑叶营养降低,而且中秋蚕采用的是下部叶,不能满足幼蚕生长发育需要,致使蚕体虚弱,抗病力下降;四是养蚕布局安排欠妥,中秋蚕8月2日出库,3日催青,11日傍晚发种,整个饲养过程正处于农业治虫高峰期,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幼蚕大面积农药中毒。中秋蚕损失惨重,令人痛惜,也令人深思。
只有提高蚕业科技含量,才能提高蚕桑业的效益。近几年,蚕桑站多次邀请苏州大学教授来我县举办技术培训班,但由于参训人员与时间有限,加上年龄老年化、文化参差不齐,接受和推广工作受到限制。在一些农户家里可以看到,用来消毒的生石灰受潮已成熟石灰,根本起不到消毒的作用。病害发生后,蚕农不是将病死蚕深埋地下或烧毁,而是随意乱倒,甚至倒在水塘里或桑园里。病原在自然状况下,能存活好几年,老蚕区病原逐年积累,一遇到适宜气候,便泛滥形成病害。
2013年中秋蚕大面积发病,蚕室及周围环境残留了大量的病原物。如果中秋蚕结束后,不彻底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处理好残桑、蚕粪、烧毁旧蔟等,那么新鲜、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势必对即将来临的晚秋蚕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为确保以后的养蚕生产安全,必须组织蚕农认真做好回山消毒。
我县1年养3季蚕,春蚕5月初出库,中秋蚕8月初出库,晚秋蚕9月初出库。中秋蚕的生产期间正处于高温和农业治虫高峰期,蚕作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加上气温创历史新高,这种恶劣气候导致中秋蚕病害大爆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听取乡镇蚕桑员、广大养蚕户的意见,结合县站所有服务人员的调研报告分析,将对2014年的养蚕布局作适当调整,春蚕出库时间不变,中秋蚕将推迟到8月下旬出库,晚秋蚕推迟到9月底出库,确保3季蚕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