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发展永康蚕桑的主要措施

2014-03-30 12:42:38黄世荣陈乐阳楼炯伟
蚕桑通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永康市永康蚕茧

黄世荣,陈乐阳,楼炯伟

(1.永康市经济特产站,浙江 永康 321300;2.金华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浙江 金华 321017)

稳定发展永康蚕桑的主要措施

黄世荣1,陈乐阳2,楼炯伟1

(1.永康市经济特产站,浙江 永康 321300;2.金华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浙江 金华 321017)

丝绸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浙江省素有丝绸之府的美称,但杭嘉湖主产区由于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影响逐年萎缩,浙江省政府提出了蚕桑西进的发展战略,蚕桑生产向浙中和浙西地区发展。永康地处浙江中部,个私经济发达,是著名的五金之乡,蚕桑生产是永康农村的多种经营项目之一,是解放后几经波折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桑园面积最多的1985年有桑园557 hm2,但1995年后由于多种原因大面积被毁,1997年仅有桑园61.33 hm2,濒临灭绝,1998年农技部门经过调研后认为,永康蚕桑生产不应该毁灭,而可以恢复发展,并明确了发展目标:“向山区转移、向饮用水源保护区转移,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茧质,增加蚕农的蚕桑综合效益”。永康蚕桑生产从1999年开始恢复,近几年逐年发展,并形成了二大特色:一是蚕桑规模生产程度及生产技术处于较高水平;二是永康的优质茧生产已走在全省前列,蚕茧质量好、茧价全省最高,走出了一条效益蚕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1 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稳定生产基础

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季节性很强的行业,其特点:一是蚕桑生产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合经营,生产过程中既有室内饲养又有露天种植,受环境影响大,技术要求高。二是蚕桑生产蚕室蚕具需求量大,也就是投资大。三是属劳动密集型生产,桑园管理和家蚕饲养基本上人工操作,劳动力成本大。四是桑树属多年生经济作物,从种植到投产、盛产需要几年时间,幼龄桑园投入多、产出少,回报相对较慢。五是大规模集中养蚕蚕病预防难度大,蚕桑生产风险也大。

我市民营经济发达,劳动力紧张,劳动力价格较高,多种因素制约蚕桑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但农业生产规模过小,此项产值在家庭收入中占的比例少,就不会引起应有的重视,失管现象严重;规模过大,管理跟不上,效益也不好,在决定生产规模时不能忽视此因素,另外还要考虑投资能力,如果不顾实力,盲目贪求大规模,种是种了,养是养了,可管理跟不上,又没有资金雇人除草,施肥劳作,没资金购买配料、农药、饲料,后果可想而知。从以前永康蚕桑发展的经验教训看,单户桑园面积超过1.33 hm2的效益基本上不理想,不宜提倡,因此永康市蚕桑生产从1999年开始恢复时就努力推行家庭劳力为主的单户3335~10005 m2桑园的适度经营规模。

2002年一次性种桑3335 m2以上的户就达155个,新种的大户桑园面积占当年全市新桑面积的52%;2005年大户占当年全市新桑面积的69.1%。适度规模经营使蚕桑收入在该户经济中占有主要部分,促使他们注重投入,精心管理,增加产量,提高效益,桑园适度规模发展也为蚕桑综合开发打好了基础。

2006年底统计,全市养蚕户户均桑园面积0.78 hm2,户均饲养蚕种9.1张,户均蚕茧收入1.19万元。2010年,户均饲养蚕种10.8张、户均产茧4771.7 kg、户均茧款收入1.91万元。2011年户均饲养蚕种10.8张、户均产茧4908.3 kg、户均茧款收入2.15万元。

2012年永康市蚕桑生产经受了国际经济形势低迷、茧价大幅波动、晚秋严重干旱等不利影响,在全省蚕桑生产大幅滑波的形势下,保持了蚕桑产业的基本稳定,而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户均养蚕13.5张,户均产茧620 kg,户均茧款收入2.79万元。

在大力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技术人员进行规模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1年伐2次快速成林、桑园少施肥免除草、全年立体条桑育及方格蔟上蔟等规模生产技术通过建设蚕桑先进适用技术综合示范点,让周边蚕农有看得见、学得了榜样,在全市全面推广应用,适应了新形势蚕桑发展要求,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2 发挥蚕桑生态优势,努力争取政府扶持

有研究表明,蚕桑产业对自然资源破坏少,环境压力小,是我国优良的生态农业,其能值投入率为3.78,稍低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率(4.93),而其能值产出率为4.68,远高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率(0.27),具备比较优势。从蚕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的价值评估表明,我国蚕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蚕茧及副产物的直接产品价值仅占总体的2.63%,而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价值占了89.15%,土壤保护的估值占了3.43%,废物处理估值是4.01%。可见蚕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产品的直接价值,特别是由于桑树大量的使用桑叶,光合作用强,年产干物量高,其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远高于大多数的林木。这种以往被忽视的巨大生态价值、土壤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值得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在新的形势下,充分认识蚕桑生产的生态功能,引起政府的重视,有利于生产的发展,2006年12月18日,在永康市政府的同意下,永康市农业局、永康市财政局于联合下发了永农发(2006)80号文件《关于发展蚕桑生产的意见》,对蚕桑生产发展计划和发展区域、扶持政策、扶持标准、奖励政策、操作程序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并随即付诸实施,组织发动种桑,农业局、财政局领导一起对新桑园进行验收,按操作程序要求,按“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的精神,补助资金通过各镇全部补助到位。

2009年,永康市饮用水的品质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不满,在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议案、提案,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别组织人员进行调研,在农业部门的努力争取下,2010年3月5日永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杨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实施办法(试行)》(永政办发〔2010〕26号),把蚕桑生产作为杨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给予大力扶持:①桑苗补贴,新发展或改造老桑园,每株桑苗补贴0.30元;②蚕种补贴,普通蚕种每张补贴36元,雄蚕、彩色茧等新型蚕种每张补贴56元;③养蚕大棚补贴,对达到规模要求的连栋钢架大棚补贴其造价的60%,一般养蚕大棚补贴12元/m2;④鼓励连片种植。对当年种桑3335 m2以上的户和3.33 hm2以上的村,每年补助300元/667 m2,分两年补助,用于新桑园、蚕室、蚕具的投资补助,在第二年和第三年验收合格后补助,以促进蚕桑高产示范小区和高效蚕桑新基地的建设。建设桑园节水灌溉设施,连片面积在3.33 hm2以上的,优先给予项目立项。⑤建立蚕桑生产保障体系。每年政府从水资源费中安排一定数额,和蚕茧经营企业(市土特产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蚕桑风险基金,用于抵御市场风险,实行蚕茧保护价收购,稳定蚕桑生产。(蚕茧保护价以前3年永康市的平均茧价为准)。⑥蚕桑专业村奖励:对符合条件的专业村,给予2万元奖励。⑦标准化示范基地奖励。对成林桑园连片6.66 hm2以上,符合环保和规划要求,制订生产和管理技术标准,生产技术和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的,每个基地给予4万元奖励。⑧农民专业合作社奖励。对社员在30户以上、运行正常、带动作用明显的蚕桑专业合作社给予2万元的奖励。晋级为金华市星级示范性合作社、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的双倍享受永政[2009]3号文件政策规定的奖励。

2010年7月28日市农业局、市财政局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杨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操作程序的》,进一步进行杨溪水源保护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点建设,引导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库区农民种植蚕桑、着手制定杨溪库区主导产业农业技术规范(桑树栽培),对农事操作、投入品使用、农事方案等都作出规范,努力实现饮用水源地农民发展生产和水源环境保护的统一,在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库区的蚕桑生产遂年发展,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产业,也为饮用水源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蚕桑效益

3.1 全面应用先进技术,生产优质蚕茧

1999年恢复发展时就注重桑树品种的选择,确定农桑14、农桑12及桐乡青为主栽品种,推广菁松×皓月等蚕品种,全部推广方格蔟上山等技术,经过几年努力,我市蚕茧质量是保持全省前列水平,蚕茧解舒率一般都在70%以上,因此茧价达到全省最高,比全省平均茧价高20%~25%,永康蚕茧成了杭加湖地区丝绸企业的抢手原料。

3.2 推广应用新机具,提高劳动效率

蚕桑生产属劳动密集型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高,桑园管理和家蚕饲养基本上人工操作,劳动力成本大。根据生产需要,做好杀虫灯、蚕用加温器等新机具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提高蚕桑生产效率,2011年根据蚕桑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需要,引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18台,太阳能杀虫灯28台,2012年推广电动伐条机97台,小蚕加湿补湿器92台,蚕房安装空调机8台,2013年又引进小蚕饲育机、切桑机、活动蚕房、喷粉机、消毒机、桑枝粉碎机等蚕桑新机械,试用示范后推广,这一系列新机具的投入使用,对提高蚕农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促进桑树害虫防治与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提高蚕房加温补湿抗不良气候条件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多元化资源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

过去的蚕桑最终产品为蚕茧,其它副产品的利用率很低或基本不利用,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观念的变化,永康蚕桑产业已开始打破单一产品蚕茧的格局,转变为丝绵、桑果、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多产品经营的趋势。2009年引进了平板茧生产技术,用桑枝试种金福菇、猪肚菇等食用菌,进行果桑大棚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提高果桑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2011年又开发桑叶茶、蚕沙有机复合肥,在舟山镇马关弄村进行桑园套种桑枝食用菌示范,并及时召开现场会,推动全市蚕桑综合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蚕桑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4积极培养新型主体,探索规模化生产新路

在目前的状况下,分户承包土地,桑园难以连片种植,而单户经营面积过大,蚕桑生产效益又不理想,如何实现连片种植和适度规模饲养经营,提高蚕桑生产效益?我们进行了探索,在舟山镇碧端里蚕桑基地,永康市碧端里农业开发公司承包21.33 hm2土地,进行规模开发,2011年引进农桑14号良种新桑4.2万株、连片种植4 hm2,2012年引进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新育成的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6.5万株,连片种植6 hm2,2013年春又新种育711、强桑1号3.06 hm2,现已连片发展良种新桑园13.07 hm2;基础设施方面,在政府扶持下,2012年已建设活动房小蚕共育室1200 m2,初步解决养蚕场地问题;桑园配备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5台,电动伐条机2台,蚕房配备空调机1台,小蚕加温补湿器3台;养蚕方面,2012年已开始养蚕64张,产茧2.56 t,茧款收入12.1万元。按规划,2013年建设好养蚕大棚后,以每户0.66~1.33 hm2的规模引进养蚕能手进行二级承包,蚕农不需投资新桑园和蚕室,又不必担心桑园分散发生农药中毒,只要精心养蚕就可获得良好的收益,而蚕桑企业又不必操心养蚕环节,只要种好桑树、管好桑园、争取政府的扶持,建好小蚕室和养蚕大棚,就能实现规模效益,现在品种优良、设施先进、经营管理创新的规模化蚕桑示范基地已初步建成。

猜你喜欢
永康市永康蚕茧
文学入画六人行
咬破死亡的蚕茧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8:50
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论姚永康瓷塑《世纪娃》的艺脉文心
陶瓷学报(2021年2期)2021-07-21 08:35:06
蚕茧与飞蝶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06-11 05:42:12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6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四川蚕业(2021年3期)2021-02-12 02:38:52
胡志刚 典藏
宝藏(2020年5期)2020-10-17 08:02:54
永康日報
传媒评论(2019年3期)2019-06-18 10:59:14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