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帅璘
(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陈帅璘
(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上的合理运用,打破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束缚。通过色彩绚丽、生动形象的画面,旋律优美、动听悦耳的音乐,言简意赅、精辟透彻的解说,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音乐教育;多媒体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学习主动性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有规律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通过表演者的表演来传递所反映的一些含义;音乐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合适的音乐作品为客体,通过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及其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所设计的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学习的一些活动来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的教育活动[1]。传统音乐教育是以说教为主的,这种音乐教育方式仅仅停留在音乐的听觉作用上,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在启发学生思维这一点上存在着局限性[2]。那么,改变此现状,使音乐能更好地发挥出其内在作用是值得思考的。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上的出现与合理利用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方式,更是打破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限制,形象生动,更加直观有效,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施课堂教学,对于教育过程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必然起到很大的作用[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直接动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文字、动画、声音等同时显现,做到视听相结合,以全方位的立体方式来直观传输教学信息,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创设良好氛围,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能同时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并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推动力,引导学生积极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如欣赏乐曲《小牧民》,这首以“游牧”为主题的蒙古民族歌曲,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教师可以播放蒙古人民游牧的VCD,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及孩子们在草原上欢快地放羊的情景展现给他们,还可以将蒙古族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认知兴趣,并调动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又如在《采茶舞曲》的课件制作中,可将英山茶山茶园的录像组合成一幅长长的画面,用移动的背景来显示茶乡人民采茶时节的繁忙景象。看着这些画面,听着美妙的音乐,孩子们仿佛置身于茶林中,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跳起了采茶舞。整个过程孩子们都兴趣盎然,激发了对家乡和劳动的热爱。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音乐创作,在体验成功乐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例如:低年级《柳树姑娘》一课的动作创编,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青蛙欢叫、杨柳飘飘、绿草青青、鸟儿啼鸣的美丽春色,进而启发学生联想、创编出“柳枝摇、青蛙跳、鸟儿飞”等富于童趣的舞蹈动作,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精神。在低年级音乐节奏创编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他们以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为蓝本,创编自己独特的音乐节奏。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媒体单调枯燥,学生在课堂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不利于学生艺术个性和艺术情感的培养和发展,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影响教学效果,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这一单调、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多媒体课件融声音、画面、动态效果等为一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诸多不足,把教材中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充分的表现出来,给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而且生动形象,学生能更清晰直观地认识了解相关知识,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教学速度标记“渐快”与“渐慢”,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乐谱中速度标记的对应位置设置一辆小火车,以其奔驰速度的快慢变化,演示乐曲在速度标记下的变化,学生自然更易理解并快速准确地记下来,课堂教学也会事半功倍。又如: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做成音像资料来展示动物形象,介绍音乐主题,并穿插进行乐器知识教学,声像俱佳,形象逼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思路,开阔学生视野,也为发展求新思维提供特殊有效的环境。
教师在教学生演唱歌曲或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背景及内涵,否则,教学就是片面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歌词中不易用教具显示的部分可以通过画面显示更加清晰地传导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如在幼儿节奏乐《盆、碗、碟、杯在歌唱》中,要求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认识到几种打击乐器还能够用盆、碗、碟、杯来打节奏。教师如果为幼儿准备实物教具会很麻烦,这时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打击乐器的图片投到大屏幕上让幼儿来观察,幼儿通过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认识了钢琴、小提琴、口琴、笛子、二胡、架子鼓等,并看着大屏幕上的乐谱打节奏,效果就会有所不同。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再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个个小动物以及它们所有的声音都展现出来,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之仿佛置身于大森林,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地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认知,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就容易理解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正是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充分调动起来,打破抽象思维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想要更好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就不能局限于传统教育中简单的聆听、重复的教唱、枯燥乏味的讲解。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大量的文字信息、图像声音甚至3D动画非常逼真地呈现出来。这样,逼真的声音和形象生动的3D动画效果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将自己和画面、音乐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使得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能够产生美好的视觉与听觉上的感受,并且积极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只是让学生单一地听磁带录音,只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则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集中性,极大地发挥了它的作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优美的音乐并不是单纯的一支旋律而已,它是充满情感与生活含义的综合体,因此,学生对音乐真正的认识也并不是在孤立中进行,而是与音乐所产生的相关背景紧密相连。那么,只有首先明白音乐背景知识,再来了解具体的音乐才更容易掌握。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把音乐形象化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欣赏民族乐器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的内容,利用PowerPoint制作“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叠层,水深云集,渔歌唱晚”等相关幻灯片,显示的画面与对应的音乐同步,还可以在每张幻灯片上根据不同的音乐主题,插入相应的文字,这样,学生在欣赏时,不仅能听到动听的音乐,还能看到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音乐与形象相融合,生动有趣,课堂气氛也将更好的调动起来,学生对乐曲学习的兴趣也将更加浓烈。欣赏完毕,学生还沉浸在对音乐与美好画面的幻想中,意犹未尽之际,老师可以借机进一步引导学生创作的灵感,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表达一下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这样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更多的是音乐带给人更深层次的内涵,包括对美的感知、形象思维的扩散、想象力的丰富等。多媒体技术所起的作用可见一斑。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假如没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恐怕都是乏味的、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也是极其重要的。有目的地建立相应的联想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刺激学生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比如在欣赏交响乐《彼得和狼》时,教师可以先使用VCD播放,让学生视听全曲,然后再借助录音机让学生复听各种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效果,启发学生与相应的角色建立联系,逐步展开想象:《彼得和狼》这首乐曲的主题音调是用小提琴演奏出来的,音乐的开始是以弦乐四重奏的形式,以明快活泼的进行曲风格,表现了彼得聪明机智、勇敢活泼的形象;再用3支圆号吹奏出刺耳恐怖的和声,模拟出阴森可怖的狼嚎声,以此刻画出大灰狼凶险残暴的形象;而活泼可爱的小鸟则通过长笛在高音区快速华丽的顿音和连音来表现。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过程中,令学生更加主动地从乐曲中获得感官享受,既培养了学生欣赏能力、感知能力,又发展了其形象思维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作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过程[3]。要做到这一点,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激发其学习动机。换言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其次,充分运用生动活泼的图形、视频等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第三,通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愿望。第四,有意识地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全面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例如:高中音乐课上,让学生赏析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生平及作品,先要明确本堂课主要是希望通过了解阿炳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使学生了解到阿炳音乐的主要成就和风格特点,在设计幻灯片时,可插入阿炳的图片,再对阿炳的生平给学生做简单陈述,让学生对阿炳有个初步了解,同时,让学生聆听阿炳的代表作品《二泉映月》,播放的同时配上优美生动的画面,晚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教学方法应生动活泼,新颖多样,进行课件设计时应有趣味性,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又要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当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需要把握好尺度,课件内容要以教材为蓝本,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因此,课件的制作要立足于教学目的,做到图文和谐,重点和非重点相统一,精、简适中。在设计过程中,不要一味追求多媒体的引入,追求表面上新颖和花俏的效果,追求多媒体对视听觉的刺激,这样不分主次,把所有内容一股脑展现出来,就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利于重点难点的突出,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例如,有些老师在音乐欣赏课中将所有的内容都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导致整个幻灯片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失去了多媒体原有的趣味性,或在整个幻灯片中都是花花绿绿的卡通图片,感觉像是幼儿园小朋友在上音乐课一样,这样学生的精力就被分散了,就不能更好地接收知识。因此,音乐教师要有正确制作课件的能力,所做课件不仅要有趣味性还要能表达出自己所要教授的内容,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对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应该辩证看待,统筹兼顾。一方面,不能因过分夸大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优越性,而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些教师认为,如今多媒体技术这么发达,那以后课堂可以完全用多媒体取代,教师上课省时省力,方便快捷,而且学生听着还有趣味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多媒体技术只是依靠自身的这些优越性,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说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完全代替了传统教学,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其重要的作用,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例如,在教学生学习乐理的时候,不能只将正确答案呈现在幻灯片上,而是整个做题过程需要在黑板上一步步将解题步骤演示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对做题思路一目了然。在采用传统音乐教育的同时合理运用多媒体,这样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相得溢彰,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益。
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不仅为学校音乐课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也是一种全新开放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通过色彩绚丽、生动形象的画面,旋律优美、动听悦耳的音乐,言简意赅、精辟透彻的解说,使原本以说教方式来完成的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图文、音视、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育中的运用,与传统音乐课堂教育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并参与其中。
[1]马 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1.
[2]夏立生.数字化多媒体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比较和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11):36-37.
[3]姚小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G642.421
A
1674-5884(2014)02-0111-03
2013-10-29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3-QN-501);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13-1867);信阳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12057)
陈帅璘(1982-),女,甘肃定西人,讲师,主要从事二胡演奏教学研究。
(责任校对 郭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