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的探索与思考

2014-03-30 01:42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竞赛形式

董 良

(湖南信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南 长沙410151)

1 “实践化课堂”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1.1 理论基础

坚持实践第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认识世界的首要观点,认为只有立足实践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用中国话语诠释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的知行统一观”[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始终遵循的原则。

重视实践教学,强调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也是古今中外不同教育思想的共同点。荀子提出“知之不如行之”,强调行比知更重要。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对“你教我学”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忽视人的发展,主张学生“做中学”,在活动中进行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人的本质是建设性的,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变化的,可以通过变化达到对变化中的社会的支配和创造[2]。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只有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才对其学习有意义。

1.2 现实依据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及其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这就从政策层面要求我们重视实践环节。与其它实践环节相比,“实践化课堂”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克服校外实践学生放任自流的缺点。同时,“实践化课堂”花费少成本低,对经费紧张的许多院校来说是一个现实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政治性、理论性非常强。就最终目的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立足实践,强调把抽象的理论融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获得社会历史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直观性和体验性,对传统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极端缺乏兴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找准他们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实践化课堂”立足学生,实现了思想教育人本化、理论教育实践化、道德教育生活化、现实问题情境化,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一个恰当突破口。

2 “实践化课堂”的设计与运用

2.1 定好目标是基础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每堂课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但每门课、每堂课的目标侧重点并不一致,这是“实践化课堂”的设计与运用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其它各项工作的基础。

以“概论”课和“思修”课为例,“概论”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思修”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每堂课的目标侧重点更不一致,有的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的是表达能力,有的是合作能力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找准目标、分解目标、活化目标,不要无的放矢。

2.2 选好形式是前提

“实践化课堂”的活动形式主要有讨论辩论、演说表演、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选好形式是“实践化课堂”能否成功的一个前提。选择形式我们坚持三原则,一是如前所述,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二是与教学具体内容相符合。内容决定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内容有的可以通过“实践化课堂”的形式呈现出来,有的只能是理论灌输。三是与学生特点相适合。根据我们的经验,凡是那些能张扬个性并有一定考核标准的活动,学生参与度高效果也好,如辩论、知识竞赛、情景模拟。当然,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班风、学风,班级人数也会影响“实践化课堂”的形式选择。如在讲授“概论”课第一章时,我们安排了10 个学时,最后两个学时是“实践化课堂”,设计了一堂以“红色人物”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形式,一是这章涉及的红色人物多学生有一定了解,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到习近平,他们独特的革命历程、杰出的理论贡献可以提供大量素材,可以通过竞赛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感受理论创新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从而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以竞赛的形式传递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觉。“想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可以这样上,希望上课多采用这样的形式”是学生课后最多的建议,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积极性主动性极大提高。

2.3 管好课堂是关键

由于上课形式打破传统,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管控就成为“实践化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的经验是:一是课前要精心准备。主题要鲜明,形式要新颖,准备要充分。二是要引领课堂。在“实践化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说教者,而是教学的引领者、参与者,甚至是旁观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把握好主题和节奏,注意纠错。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营造一种向上、宽松、平等的氛围。如在“概论”课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章节时,我们首先提前2 周通知学生要设计一堂“实践化课堂”,和学生一起确定好形式——知识竞赛,辩题——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再和学生一起制定好课堂纪律和竞赛规则,组织分组和其它人员分配,要求学生们搜集整理材料并随时跟进。在辩论过程中,既要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按规则进行辩论;也要时而铁面无私,时而风趣幽默,避免出现冷场、情绪过于激动等意外情况。

2.4 做好考核是保障

没有考核就没有动力,好的考核是“实践化“课堂的重要保障。我们是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教师点评,这是对活动过程的考核。要求教师对学生赛前的准备情况、参与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认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二是给予分数,这是对活动结果的考核。各个组的成绩不同,每组内主要参与人员与一般参与人员不同,参与不积极或不参与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如扣平时分。三是联系期末总成绩,“实践化课堂”占总成绩一定的比例。以“概论”课为例,我们设计了4次“实践化课堂”,每次由教师和课代表对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进行打分,并占总成绩的15%,可以说是在制度上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实践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3 “实践化课堂”的进一步思考

3.1 明确定位,协调好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

“实践化课堂”如辩论讨论、知识竞赛、演说表演、情境模拟等各种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已广泛采用,但这到底是理论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一种课内实践教学?由于标准不一,答案不一。作者认为,“实践化课堂”在内容上是理论教学各个知识点的艺术展现,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在形式上又具有实践教学的特征。它既是理论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因此,“实践化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进度上要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协调一致而又各有侧重。

3.2 坚持原则,处理好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要求“实践化课堂”不论在内容设计上,还是形式选择上必须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不能单纯以吸引学生上课为目的,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原则。如果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融入到“实践化”课堂的形式当中,那么“实践化课堂”与一般的讨论辩论、知识竞赛、演讲表演就没有什么区别。如何实现“实践化课堂”内容传授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是需要继续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3.3 明确角色,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一般来说,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起主导作用;学生闻道、受业、破执,是主体。“实践化课堂”中你教我学的这种传统模式被完全颠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课前准备,课堂管控,课后考核。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把教学舞台主动让给学生。但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或性格内向,即使站在了舞台中央,也无法动起来。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更多细节去设计“实践化课堂”。

[1]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评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理论课竞赛形式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看竞赛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创新思维竞赛(3)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