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兰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外语教学都尝试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中国也不例外。随着该教学法在中国的推广,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为了帮助中国教英语师更加全面地了解任务型教学法及其应用,本文主要对中国环境下的任务型教学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帮助中国英语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交际教学法日趋兴盛。交际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是“学用一致”,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但在如何看待交际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上,却出现了“激进派”与“温和派”两种观点。“激进派”强调“通过交际来学”即“在运用中学习英语(using English to learn it)”;“温和派”则认为要“为了交际而学”,或者说“要学会用英语(learning to use English)”。“激进派”代表人物英籍印度语言学家N.S.Prabhu在印度南部班加罗尔(Bangalore)地区的实验旨在改革“语言结构为本”的传统教学,教学内容摒弃了传统的结构大纲或者功能--意念大纲,而代之以任务大纲。教学单元由一个一个任务组成,课堂教学围绕完成具体的交际任务,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学生专注于完成任务,而语言的学习是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或者说是完成交际任务的副产品(by-product),即“通过交际(在无意识中)学英语”[1]。1982年,Prbhu向英国文化协会提交了班加罗尔试验情况的报告,并于1983年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方法(task-based approach)。
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灵魂。什么样的任务符合任务型教学的要求?Skchan[2]认为任务应该具备下列五个主要特点:a)意义是首要的;b)有某个交际问题需要解决,而不是语言问题;c)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即任务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d)完成任务是首要的;e)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换句话说,“任务”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如何用语言沟通信息,进行有真实意义的交际,而不是强调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学生应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评估的标准时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任务型教学是通过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它是交际教学法的一种新的形态,而不是交际教学法的替代物。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活动中心,要求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因为其独特之处深受中国外语教师及学生的喜欢,学者们更是针对这种教学法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受传统语言教学的影响,中国的英语教学无论从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都与任务型教学相背离。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决定讲授什么材料,讲授多少,如何讲授等。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完全是被动的听众角色。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映,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教学目的都以应试教学为导向,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最终目的不是为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是为了在各种考试中得高分。教学内容上也完全以考试为准绳,教师完全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升学率,确保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对语言学习本质的理解,误导了学生学习外语的方法。他们认为,只要掌握、记忆、背诵了语言规则就可以把这些规则直接应用到语言实际中。语言学习就是一个学习语言知识、记忆语言规则的过程。
“任务”与“练习”是语言教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但两者又不能等同。“练习”的侧重点是语言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而“任务”的侧重点取决于该任务是否有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表面上都是由一个个的“任务”组成,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学生都是在完成一个个的练习,没有充分体现出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即真实性和交互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现在的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使用了一些任务型教学,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如何真正把任务型教学贯穿到外语课堂教学中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任务的设计要合理。任务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中心内容。任务的设计既要难易适中,使学生感兴趣,又要注重信息交流,避免表演味太浓。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性原则,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就要注意任务的真实性、生活性和趣味性[3],使学生能直接接触目的语文化,获得真实体验。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即重视任务过程,避免任务结果。传统的外语教学忽视过程性,一味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结果。而任务型教学法倡导,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通过传授,而是通过亲身经历,由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语言、参与各种任务,在用目的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际。
第二,倡导新的语言学习观和教学观。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或讲解语言知识,而更应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全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要求课堂上师生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教师要从“学”的角度设计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精心选择语言素材,确定难度适宜的交际任务;努力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延伸和发展,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任务与现实生活的相关性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学会合作、学会共处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其意义远远超越了语言学习活动本身。
[1]束定方,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于薇.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J].2008(8):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