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德进
(福建省武平县植保站 364300)
水稻纹枯病是我县常发性偏重病害,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稻株受害轻者谷粒灌浆受影响,重者引起倒伏枯死,给我县的粮食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多年来普遍使用井冈霉素防治该病害,由于长期和连续使用,近年防治效果明显降低。目前化学防治仍是主要手段。为寻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从而为大面积生产指导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9月笔者进行了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
250g/L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30%已唑醇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
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10%井岗霉素A可溶性粉(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处理1:250g/L嘧菌酯16ml/667m2
处理2:30%已唑醇15g/667m2
处理3:30%已唑醇15g/667m2+250g/L嘧菌酯15ml/667m2
处理4:75%肟菌酯·戊唑醇10g/667m2
处理5: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ml/667m2
处理6:10%井岗霉素A 240g/667m2
CK:清水对照
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随机区组排列,采用16型手动喷雾器进行喷雾,667m2用药液量60kg,第一次施药于水稻破口期(9月8日),第二次施药于第一次施药后7d(9月15日),共施药两次,在水稻孕穗末期用毒死蜱、异丙威、噻嗪酮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每个小区查25丛,调查时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定点调查相连5丛水稻,分别于第一次施药前(9月7日)、第二次药后14d(9月29日)调查各小区总株数、病株数和每株病级数,与对照比较,计算防治效果。
1.3.1病情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一片叶);
3级:第三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3.2防效计算公式
式中:0——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1——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0——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表1 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表1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6第二次药后14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82%、79.03%、87.53%、69.27%、78.92%、65.45%。采用DP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处理3、处理2、处理5的防效明显高于处理1、处理4、处理6的防效,差异极显著。
施药后田间进行不定期观察,施药区与对照区水稻生长正常,对水稻叶片生长、抽穗扬花、灌浆结实等均未发现有异常现象,无药害症状表现,说明供试药剂在水稻破口抽穗期用药安全性较好。
在水稻破口期施药一次,隔7d再施药一次。30%已唑醇15g/667m2+250g/L嘧菌酯15ml/667m2第二次药后14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7.53%,其次是30%已唑醇15g/667m2和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ml/667m2,防治效果分别为79.03%和78.92%,而75%肟菌酯·戊唑醇10g/667m2、10%井岗霉素A240g/667m2、250g/L嘧菌酯16ml/667m2防治效果较差,防治效果分别为69.27%、65.45%、53.82%。前三者可以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