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杰
(丹江口市习家店柑桔技术区域服务中心 442700)
柑桔生产是丹江口库区农业经济中独具区域特色的产业项目,库区柑桔种植面积达3.33万hm2。柑桔大实蝇是柑桔灾难性虫害之一,2009年以来,因库区内移民搬迁、柑桔销售市场疲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桔园投入下降等因素造成柑桔大实蝇的大面积危害,柑桔生产损失惨重。为了及时、有效地搞好该虫的测报和防治工作,对其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
柑桔大实蝇又称蛆桔,属双翅目实蝇科害虫,主要为害甜橙、温州蜜柑、柚类等。
柑桔大实蝇在丹江口库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壤内越冬,分布在2cm~6cm的土层,地表以下3cm处数量最多。越冬蛹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6月上旬成虫开始交配,6月下旬成虫即开始上果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9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大田化蛹高峰期在10月中下旬。
1.2.1 成虫羽化习性
成虫出土时间受气温影响大,一般当地温高于16℃时越冬蛹开始羽化,羽化最适温度为20℃~26℃,相对湿度70%~80%。成虫羽化出土时刻一般集中在9:00~11:00,特别是在雨后的晴朗天气,气温较高时羽化最旺盛,羽化率可达80%。
1.2.2 交配产卵习性
成虫羽化后15d左右开始交配,雌虫交尾后约 15d 后开始上果产卵,时间多在 15:00~18:00。产卵时雌成虫用尾部产卵器刺穿果实皮层,将卵产于果内,产卵口有胶状物密封,9月上中旬产卵部位出现黄斑,局部变软,未熟先黄,容易脱落,与正常果有较明显的区别,卵多产于果皮下果瓤中,多数为一果1个产卵孔,产卵孔内一般有卵1粒~9粒,多的可达20多粒,每头雌成虫一生产卵120粒~150粒,卵孵化后,幼虫成群取食果实瓤瓣,幼虫老熟后随落果落地即入土化蛹。
1.2.3 化蛹习性
老熟幼虫出果后,很快钻入较疏松的土壤中,1d~7d内化蛹;越冬虫入土深度与土壤类型、土壤湿度有关,一般在砂质土壤比黏质土壤入土深,在板结的黏土中一般分布在土表3cm以内;湿度大的土壤虫蛹分布浅,湿度小的土壤虫蛹分布深。
2.1.1 害虫基数迅速增加
据观测,2009年~2012年因库区移民搬迁,大量劳力投入到移民工作中,再加上柑橘销售市场疲软、效益较低,导致管理水平地下,全区不同程度地发生柑桔大实蝇,虫蛹残存基数大,是库区柑桔大实蝇危害上升的重要原因。
2.1.2 防治难度大
柑桔大实蝇幼虫在果内、蛹在土内、成虫在林里,且迁飞迅速,取食量很少,出土羽化时间不一,前后相差30d左右,因而导致防治难度大。
2.2.1 严重影响柑桔品质
柑桔大实蝇以幼虫为害柑桔果实,成虫将卵产于柑桔幼果中,幼虫孵化后在果实内取食果肉、果汁,被害果常常未熟先黄脱落,完全失去食用价值。
2.2.2 与环境关系密切
春季雨水适中,适宜含水量为10%~15%,有利于蛹的越冬及羽化。另外,春季温度回升快,能促进蛹的羽化,反之温度相对稳定,则蛹的历期延长。
2.2.3 与土壤及光照条件关系密切
土壤通透性能好、光照差的阴坡果园,土壤水分蒸发少,且能保持一定的含水量,有利于大实蝇的化蛹及羽化。
3.1.1 处理虫果
从 9月中旬开始彻底捡净发生区内的落地虫果,捡拾落果时摇动树体,使虫果坠落,落果初期每3d~7d捡拾1次,落果盛期每2d捡拾1次。摘拾的被害果采取深埋(挖坑深度60cm以上,覆土踏实)、喷洒农药、烧毁等方法杀死幼虫,第二年4月份在埋果池表面上重新覆土,填压夯实。
3.1.2 冬耕灭蛹
在冬、春两季,及时清除园内所有枯枝、落果,带出园外集中烧毁。然后翻耕果园土壤,破坏虫蛹的越冬场所,从而减少虫源基数。
3.1.3 加强栽培管理
通过实施栽培措施,适当稀植,科学的生产管理,有效防控其他病虫危害,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
3.2.1 喷药诱杀
在成虫交配产卵期,选用果瑞特生物农药,一袋原药加两份水,每667m2用药一袋,每隔5m~8m选一个喷雾点,每个喷雾点选择果树背荫面中下层叶片约0.5m2,均匀喷雾,以叶片上挂有滴状诱杀剂但不流淌为宜,每7d喷药一次,连续5次~7次,药后2h内遇大雨需晴后补喷。
3.2.2 挂瓶诱杀
用敌百虫加 10%红糖和适量醋配制成诱杀液,悬挂桔园内桔树上距地面高1.0m~1.5m处,挂瓶密度以9棵树挂一个瓶,瓶内放一小木棍,便于大实蝇取食,每7d换1次药液,可以有效诱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