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的思考

2014-03-29 21:36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国民全民图书馆

杨 焕

(大庆师范学院图书馆,黑龙江 大庆 163712)

1 中国人阅读现状

最近,印度孟莎美在《瞭望东方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不阅读的中国人》,在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睡眠时间,作者穿过很多排座位,同时穿过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大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室里,作者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都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而中国乘客大部分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作者认为现在中国人似乎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作者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作者:“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1]。

的确,中国人读书看报的越来越少。1999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开始组织实施全国国民月度调查项目,2012年4月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电子书阅读量仅为2.35本[2],日本是40本,韩国是11本,法国是20本,以色列是60本。18岁到70岁的中国人报纸阅读率从2011年的63.1%下降到2012年的58.2%。2012年以来,中国的图书读者群越来越老,年轻人已转向网络。中国人阅读的时间也日益减少,2012年人均每天只有15分钟,上网时间是阅读的3倍,看电视更是多达100分钟。2012年中国新版图书近40万种,出版了1918种报纸和9867种期刊,均为世界第一。数据还显示,中国库存书籍价值近110亿欧元,数量惊人的出版物常常直接变成废品,因此,中国也是库存图书最多的“世界冠军”。

在对2012年个人阅读的自我评价中,有53.1%的国民认为自己阅读量较少或很少,只有19.1%的国民对个人总体阅读情况表示满意。有69.2%的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活动,这样的阅读现状迫使主管部门以立法的方式改变阅读的现状。

2 全民阅读的重要性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出信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已经形成,总局将争取在今年年底形成比较成熟的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全民阅读立法源自今年3月全国两会提交的一份《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该提案由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全国政协委员邬书林作为第一提案人,得到来自文艺、教育、社科、新闻出版、经济各界委员的支持,王安忆、何建明、葛剑雄、陈建功、白岩松等155位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委员在提案上联合签名,产生很大影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专门成立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草拟了初稿,并将征求有关部委意见,网上公开征求群众意见,进行地方调研以便修改完善。

为什么全民阅读如此重要?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广度和思想境界。阅读让我们与伟大的心灵对话,与智慧的头脑同行,有了阅读,每个人都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有智慧,有广阔的心灵。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谁阅读得多,谁就能在人生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国民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不是取决其物质力量,而是取决其精神力量。如果说,一个不阅读的国家、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那么勤于阅读和善于阅读的国家和民族才能传承自己优良文化传统,才能很好地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成果,具有光辉的未来。

3 国外全民阅读的推行

正因为阅读如此重要,以色列人才把阅读放在首位,英国提出“打造读书人的国度”,法国人年人均读书20本,联合国将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世界许多国家已用立法形式推动全民阅读。

2002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卓越读书法》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教育改革法案。法案主要内容为:建立中小学教育责任制,给地方和学校更大的自主权,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阅读,提高移民孩童的英语水平。这项改革已经广泛地展开,给美国中小学教育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美国阅读项目》于1996年实施,在社区中开展儿童和成人读书的活动,让所有儿童到三年级时都能掌握独立的阅读能力。公共图书馆则是实施美国阅读项目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读书会是围绕培养成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而展开的。

英国是世界出版大国,英国国民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伦敦地铁、轻轨或是火车上埋头阅读者大有人在。英国开展了“始于阅读”(Book Start)计划和“读者发展”(Reader Development)活动。始于阅读计划是为了帮助儿童的早期交流、语言发展,社会性情感发展而进行的。许多儿童读物出版商提供赞助,通过图书馆和早期教育工作者实施,给婴幼儿提供免费图书。“读书发展”是以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为对象,促使他们进行阅读,电台、文化慈善机构、出版商和各公共图书馆将“读者发展”作为其服务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为了培养国民的阅读风气,2005年首次举办了“读吧!新加坡”(Read!Singapore)活动。鼓励国民多看书,享受阅读的乐趣。2007年1月,新加坡还推出了“小学生阅读计划”,推出了定期刊物,设立了配合刊物的网站。教师还积极鼓励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借书进行阅读,根据阅读数量颁发“阅读学士”“阅读硕士”以至“博士”的奖状。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地铁查马丁站是1号线和10号线的换乘站,地铁口一侧有座蓝绿色流线性建筑物,那就是马德里大区政府、市政府和地铁公司联合推出的地铁图书馆。有统计显示,为了推行全民阅读,有36%的马德里人参与了阅读行为,在搭乘公交车时进行阅读。

俄罗斯人爱好阅读,许多公共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均设有家庭阅读研究机构。俄罗斯家庭阅读十分普遍,这既和家庭藏书有关也得益于图书馆制订的《民族阅读大纲》。家庭阅读大纲从制定到实施都有一整套措施,使阅读走进家庭,走进家庭成员的心中。

世界各国全民阅读的推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4 我国推行全民阅读的方法

4.1 浅阅读

所谓浅阅读就是简单、快速、跳跃式以浏览为主的阅读方式。与深阅读相比,阅读小说,走马观花地看一个大概,是浅阅读,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对托翁的大段议论跳了过去,也是浅阅读。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出版网每年都公布全民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主要阅读方式。成年人中存在只阅读各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的群体,“我每天都看书,尤其是睡前。大概已是两年多了吧,我没有看过几本纸质书,除了考证用的教材”。陈鸿展大学时是图书馆的常客,保持每晚上躺在床上看书不用开灯,看完也不用想着把书放在哪儿,搬家怎么办。这么方便,我干嘛还去书店买书给自己添加麻烦[3]。和陈鸿展一样,逐渐养成电子阅读习惯的多数还是年轻人。等人、坐车、排队、哪怕只有三五分钟,为了排解无聊和焦虑,很多人都会把手机从口袋里掏出来,在触屏上划来划去。在公交、地铁上、放眼望去,似乎人人都低头不语,对着掌中方寸愣神和痴笑。你千万别以为玩手机就是玩游戏,如果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他们不只是刷微博或看新闻,不少人在用手机,kindle、平板电脑、ipad、mini、psp在阅读,便携的移动终端多了,功能各异,但几乎都能阅读电子书。

浅阅读主要表现在:①将长篇深奥的名著进行速读和略读;②读图是指插有零碎文字的图片、卡通、动漫等图书的阅读;③摒弃阅读中的思考,崇尚轻松愉快的阅读和时尚阅读;④为了应付考试和工作需要的功利性阅读。

浅阅读可以是阅读短信小说、可以是阅读电子报纸、可以是阅读电子杂志、也可以是阅读电子书籍。浅阅读之所以流行,这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关,在忙于打拼的社会里人们忙忙碌碌,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碎片化,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已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其次,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信息爆炸。各种资讯泛滥成灾,迫使人们的阅读趋于实用主义,浅阅读由于高速高效而被广泛接受;再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随时随地阅读成为可能。如果长期不加思考地浅阅读,那么读者的见解和思考能力势必走向浅薄,浮光掠影式的浅阅读只能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那种反复思索,回味经典名著,细品慢咽的读书感受,废寝忘食的阅读乐趣,是浅阅读无法企及的境界。

4.2 深阅读

与浅阅读相对应的是深阅读,它是以提升学识修养,理论思维和工作研究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方式,它需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深阅读不外专精、博览两途。考试、考证、做好工作需要深阅读,进行学术研究更需要深阅读。胡适有句名言,为学犹如金字塔,要能广博要能高,阅读如建高塔,基础打得深广牢靠,方能高耸云端。专精是指对经典名著必须下苦功夫细读精读。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全都能背下来而且注释也能背下来,只有疏不一定全都记得。古代经籍不多,所以可以背诵,这在今天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开过一门"伟大的典籍"课程,要求学生熟记若干经典。梁启超认为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有益身心的格言名句,也应加以背诵。外语系有精读这门课程,说明要学好外语需要深阅读。

深阅读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领悟,写批注、做卡片、写读书笔记、做摘录也是深阅读的一种方式。阅读过程不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如果只是被动阅读,不加思考,很难把书中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在阅读思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丁说过:"我在悲痛时想到书中寻找安慰,结果不仅是慰藉,而且是深深的教诲,就像有人为了寻找银子,竟然发现了金子一样。"但丁说的是知识的力量,也是思想的力量[4]。列宁写的《哲学笔记》是深阅读的典范。

总之,深阅读和浅阅读并非对立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巨大的包容性,使信息无限沟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是对深阅读的有益补充。而深阅读则以获取知识提升自己为目的,因此,我们要理解浅阅读,尊重浅阅读,将浅阅读与深阅读结合起来,这才是阅读的正道。

[1]孟莎美.不阅读的中国人[J].文苑,2013,32:1.

[2]王翠萍,宋志强,张艳婷.国外阅读活动现状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09(9):77-80.

[3]尹平平.纸质书穷途末路了吗[N].新华每日电讯,2013-10-18.

[4]李洪峰.青年人要为民族复兴而读书[N].文汇报,2009-9-12.

猜你喜欢
国民全民图书馆
全民·爱·阅读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图书馆
可持续全民医保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去图书馆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