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爱华
(新乡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并能在国际各个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英语作为一门世界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在国际中的应用价值可见一斑,因此,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加强改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使我们的大学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立足之本,也是高校的生命线,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改变和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水平.
在英语教育新形势下,要对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因为英语是一门用以交流和交际的语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过于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而现在应该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提高英语教学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度.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在毕业及就业后的适应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根据就业需求设计教学课程,能使学生在毕业后与所从事的专业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育观.根据以上重新定位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不但要具备语言方面的优势,还要具有业务实际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进行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灵活应对未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注重调整自己的角色,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当好课堂教学的总导演.英语教学并不是让学生适应教师和教材,而是教师和教材适应学生,所以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的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教师,并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如果大学生们对教师存在抵触情绪,那么不管教师的课上的多么精彩,都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因此,教师要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主动接近学生,从生活、学习、思想、情感各个方面与学生进行近距离接触,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充分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此外,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大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从学习上关心学生,更要思想和心理方面加强关注,帮助学生树立自强、自尊、自信的信念,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比较明显,其身心发育都已经比较成熟,所以教师在引导时,一定要能够容忍学生与宽容学生,并给予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不能一竿子将一船人打翻,更不能放任不管.
要想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应从课堂教学开始抓起.虽然很多大学的英语课程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改革,并推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理论,但是从我国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填鸭式”教学的影子,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发展和提高.
要想真正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一旦有了兴趣的驱动,他们的学习效率必定事倍功半.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发挥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功能.当学生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教师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此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引导学生自主纠正和改正.要想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掌握科学、合理、正确的教学方法,能熟练驾驭英语语言,并全面了解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情况.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要逼着学生机械记忆,而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最近十几年,很多领域的教学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教学方法的理论与指导,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怎样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怎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态度等等,英语教师完全可以拿来借鉴.此外,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语言学的学习内容.英语教师要根据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英语这门语言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和语言学的关系、语言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语言学的各个分支、语言学理论、语言教学实践等九大主题.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亲自参与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将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从了解语言学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进度、评价方式、以及应该参考的书目等.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收集随处可见的语言现象,积累学生丰富的语言素材,并将其和语言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语言理论具有更为现实的研究意义.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团结合作能力成为个体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我们也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合理划分合作小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分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意在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划分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学习能力以及小组成员知识经验的互补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分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使小组内成员能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以4—6人为宜.此外,当学生自主选题时,可能会出现分布不均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情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
其次,提高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在分配任务之后,应鼓励小组成员活化于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提高学生汇总归纳的能力.当小组确立学习主题之后,应要求组员明确分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与信息,然后针对信息进行讨论与加工,最后整理成电子版的文稿.在这一过程中,合理运用了“合作探究”、“合作解决”等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鉴于语言学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复信息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要求小组在汇报成果之前,先将报告的电子版文稿发给教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汇报结果进行梳理,为课堂汇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最后,通过成果汇报增强小组交流与互动.在小组成果汇报课堂上,一般选用PPT或OHP进行展示,时间为3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成果汇报,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学理论来解释生活中语言现象的能力.例如,在探究“语言和思维”这一主题时,有的小组在报告中提出了“中西方人们思维习惯的不同导致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这一说法,主要的语言现象表现为:“中国人比较倾向于劝说,体现中庸与调和的思想;而西方国家的人倾向于对立与偏执,因此,中国人经常说‘家和万事兴’,而西方人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的私事,经常说:‘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Mind your own business.’”通过汇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交流欲望,促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的交流过程.最后,教师要对汇报成果中的重点及遗漏点进行强调和补充,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课上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的兴趣发展到志趣,我们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为学生进行英语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环境.一方面可以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师生互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英语学习平台.例如,我们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创办自己的英语网站,定期举办英语讲座,开展英语作为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词汇比赛等赛事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掌握灵活的运用英语的方法,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英语工具性认识很强,淡化了学习英语的意义,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并没有多少学习的积极性,在毕业后也也不会使用英语,从而削弱英语的价值和意义.英语是一种西方文化,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从更高层次看西方文化,运用科学思维方式积累经验,提高自己认知能力,做到淡化英语工具性认识,提高对英语本身学习的重视程度,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体现英语的实际价值,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仔细研究教育大纲,在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从命题角度对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以及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描述,优化教学结构,与时俱进.另外,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会说,在考试过程中会做,更要在毕业后将英语充分利用起来,做到学以致用.高效英语课程主要分为听说和阅读两大部分,我们不能说利用增加听说课程的途径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增加听说课程的强度,那势必会削弱阅读课程的强度,而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广度不能达到要求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这样一来,不但不会提高学生听说水平,同时阅读能力也会大幅度下降.做到学以致用必须要做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所以想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就必须加强综合训练的力度,让学生在自己专业领域内获得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英语国际化正在加速,在这种大局势下,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英语教育入手,改革英语教育,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探索实践,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手段,找出一条与中国国情相符的教学模式,促进英语教育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体现中国的特色,通过英语教育培养学生人文思想,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实现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
〔1〕丁爱云.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03).
〔2〕杨柯.谈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3〕萧好章,王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2).
〔4〕梁正溜.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索[J].外语界,2004(03).
〔5〕高嵩,巩曰政.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和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