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教育中的体现及实现机制探究

2014-03-29 20:10:53陈少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政治

陈少杰

(厦门理工学院 数字创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由我国上层建筑人为建构起来的,而是通过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并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下而总结出来的.就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要件来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本文将主要针对前四个要件进行具体的探讨.

1 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就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思想为本源,逐渐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从当前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内容来看,他们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内在逻辑仍掌握的不够充分,究其原因或许可以解释为这些元理论过于艰深和晦涩.

实则不然,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从当时英国发展现状出发预测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而这一趋势仍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极力参与的过程.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系统批判了杜林主义,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实现问题.对这一实现问题的理解,将有助于大学生群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实现形式有个理性认识.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在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若干问题的反思与解决,也是从群众自发的改革中所倒逼出的路径选择.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称谓绝不仅限于理论创新领域,而是植根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国实际的正确结合之中.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我国又将走向新一轮的伟大复兴之路.因此,如何使大学生群体认识到这一背景,以及能凝聚他们的内心信念,则依赖于建构起他们的“共同理想”来.

长期以来,大学生群体更多的是通过背诵和记忆这些词条来获得相关信息,而未能实现从实践到意识的全面升华.当然也须认识到,传统应试教育的硬伤使得他们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但在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主要以讲授相关内容为主,并未能强化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实践.因此,针对大学生群体来培育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决不能再按照应试教育的说教和背诵模式,而需要建构起他们在否定之否定中的逻辑自洽效果.

1.3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众所周知,自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陷入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重苦难之中.因此,中国人(特别是上一代中国人)天然拥有着爱国情结,这种情结在舆论氛围的引导下甚至形成了近代国人的民族性格——悲情.然而,这种具有悲情色彩的民族性格却容易使爱国主义陷入到“民粹”主义的泥淖之中.诸如,前几年的打砸日系小轿车事件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驱使逐渐加强的现在,在全球人类文明相互影响的现在,大学生群体若仍以狭隘的民族精神来面对外界,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建构创新型大国的进程.

因此,针对大学生群体民族精神的培育,需要他们脱离狭隘的爱国主义思潮,并以开放、自信的心态来审视自我和欣赏世界.这对于中国社会未来的精英们,将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体现和实现的内容.但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而言,上述三个版块则是更为重要和紧迫.随着大学生走向社会,将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逐步获得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在日常行为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 认识引导下的现实体现

将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出来,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整体上完善现有教育模式.从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看,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活动教育等两大板块.因此,在认识的引导下就需要分别在这两大板块中进行显示体现.

2.1 在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体现

2.1.1 针对课程结构方面.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学,主要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形势政策等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实则已经涵盖了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内容,如上文所提到的5个部分.因此,如何在在各自的课程结构中突出这5个部分的内容,便是当前建构“体现”路径的关键.笔者建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应少一些教条的记忆和说教内容,因为我国的马哲体系仍受到前苏联马哲体系的影响,而存在着“只见物、不见人”的尴尬局面.由此,在这一课程中可以突出对“为何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阐发.在思想道德与法律的课程中,则可以突出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在形势与政策中则集中阐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1.2 针对教学形式方面.教学形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都接收和是否愿意接收课程信息的问题.对此,也成为了体现路径中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建议,在课程教学学时允许的情况下,应借助视频资源来将核心价值体系形象化和身边化.这里需要强调“身边化”问题,即教师来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应尽量找寻在大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储备中的事例进行阐发,从而改变传统政治教育中的枯燥境地.反观当前部分教师的课程教学活动,他们尽管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存在着书本化、学理化的倾向.对此笔者表示反对,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晦涩的理论唯有融入到丰富的生活中来才能赋予鲜活的生命.

2.1.3 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的体现[1][2]

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实践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人也历来重视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意义.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便起到了,促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任务.其最终的目标便是,让大学生在知行统一中获得思想意识的升华.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可知,大学生在完善和升级自身的思想意识时,必然面临着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转换.而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则植根于实实在在的感知和行动中.因此,在思想教育活动的体现,还在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地效应.

关于如何在思政教育活动中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实则在诸多文献中都有所阐发,且不乏真知灼见.对此笔者建议,高校应大力挖掘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来支撑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或许有同行会习惯性的把资源拓展方向定位于革命教育基地,实则不然,在以经济建设为当代主题的大背景下,还需要在校外资源中植入更多的新鲜元素.诸如,以当地民营企业为教育基地,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绩效,以及通过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来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改革创新的意义.实践表明,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植根,关键仍在于促使大学生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验.

3 基于现实体现的实现机制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基于现实体现的要求,以下将从5个方面来构建实现机制.

3.1 高校党委应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工作

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上层建筑一样,高校若要建立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机制,则首先需要得到高校党委的高度重视.通过得到他们的重视,才能在校本原则下来建立适合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以及在教育模式创新中获得足够的资源.因此,高校党委成员应制定出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目标,以及通过协调本校资源来配置实现机制所需的人力和财力.

笔者建议,应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首创精神,以他们为主体来建构起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在于,一线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与大学生接触,对他们的兴趣点和疑惑更加了解,从而无论是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上,都能体现实效性的要求.为此,需要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支撑的教改创新团队.

3.2 政治理论教师首先应全面把握核心价值体系[3]

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向大学生系统传递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从而就应首先全面把握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笔者在这里突出“全面”二字在于,文本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简约性,这是上层建筑思想意识形态的共性使然.因此,教师应结合现实的生活元素来丰富和具体化这5个方面,特别在涉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问题时,应具有历史观的眼界和与其它4个部分相互融通的能力.所谓历史观的眼界要求是指,教师需要在充分把握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情况下,解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并在这一本源上为学生勾勒出其它四个部分的形成发端与归宿.由此,高校可以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学习的方式,来构建起教师的理论素养.这里特别指出,加强校际交流应成为培养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

3.3 在多部门的协同下创新政治理论教学工作

关于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创新属于系统工程,其不仅需要多部门的协同,还需要针对现有教材进行校本要求下的优化.为此,高校党委、基层党支部、政治理论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机构,需要建立起联席会议机制,同构召开联席会议来定调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原则和途径,并参与校本教材体例的审核和建议工作.作为创新政治理论教学的主体——一线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并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契合,生动、具体的传递核心价值体系的信息.对此笔者还须强调,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和政治理论课为一体的教学板块,应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和试讲、观摩机制.这样一来,在多部门专家的协作下,将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效果.

3.4 努力挖掘校外教育基地实现两种资源的利用

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开发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但在基地的构成上看则更倾向于革命教育基地的挖掘.对此笔者建议,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向和高校实际,拓宽校外思政教育基地的类别.正如上文所举出例子那样,可以与当地的非公企业联系而建成本校的教育基地,还可以与干休所联系而建立本校的教育基地,诸如此类.这样一来,就在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内容的同时,完善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教育途径.

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不难发现仍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我国新的发展时期里,高校应通过强调实现机制来配合党中央的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4 问题的拓展

以下再结合主题,对体现和实现机制进行问题拓展.

4.1 创新辅导员的工作手段[4]

要使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尽快的成长起来,就需要为他们营造出一种争先创优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将支撑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这种氛围的营造,也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体的措施可以为:(1)经常组织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比赛;(2)定期组织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野外拓展训练.通过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灵活的与之他们未来的岗位需求相适应.

4.2 重视大学生合理的物质利益诉求[5]

不可否认,新时期大学生在求学上所面临的生活压力比过去已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交换都以货币为媒介.这就使得他们在生活压力的改善方面,主要建立在生活费用增加的基础之上.同时,只有在改善了求学压力的前提下,大学生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在学生之中.这是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高校辅导员不应回避大学生希望获得物质利益的诉求,这是时代变迁所形成的客观因素使然.结合学校的奖学金评定制度,设立一套合理、透明的评选机制,按正常渠道满足他们合理的利益诉求,这是提升他们专业学习态度的重要推手.

4.3 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楷模的树立不能丢掉.正因为新时期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辅导员通过树立班级先进代表、学校发展历程中的杰出校友榜样,将给予大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震撼.最终,起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人生态度的作用.伴以高校辅导员跟班制度的建立,必将通过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不断感染大学生.最终,促进大学生良好职业观念(这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的形成.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看出,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递,仍需要高校在多个方面进行工作创新才能实现.在进行工作创新时不仅需要思考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问题,更需要切实落实它的实现机制.

5 总结

本文认为,如何增强大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与社会主义建设间的融合态势,应成为符合高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将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出来,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整体上完善现有教育模式.在实现机制的构建中,则需要在高校党委应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工作;政治理论教师首先应全面把握核心价值体系;在多部门的协同下创新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以及努力挖掘校外教育基地实现两种资源的利用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这四个方面具体为:高校党委成员应制定出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目标,以及通过协调本校资源来配置实现机制所需的人力和财力;高校可以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学习的方式,来构建起教师的理论素养;高校党委、基层党支部、政治理论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机构,需要建立起联席会议机制;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向和高校实际,拓宽校外思政教育基地的类别.

〔1〕武丽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谢文平,陆书建.关于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84-86.

〔3〕周卉.双向互动的高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J].理论导报,2010(12):32-34.

〔4〕赵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西部,2010(12):54-55.

〔5〕葛征宇.关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21-22.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