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格其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作为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远、文化深邃,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中,蒙古族是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更是享有“马背上民族”的美誉.回望蒙古族的发展历史,舞蹈成为这个民族诞生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因此,我们也将其称之为“舞蹈的天堂”.而在蒙古族的舞蹈中,体育元素是其标志性因素.本文着重从其形体表现和动作元素构成两个方面中挖掘体育元素,从而更好地推动体育文化和舞蹈文化的相结合.
舞蹈作为艺术的起源,他首先源自于人类社会的劳动和生产中,而且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不断演进而在逐渐改变的.所以,舞蹈的形体元素犹如其自身的一种语言,传达着舞蹈的本质和内涵.在这部艺术作品中,劳动和体育被舞蹈演员的形体表现的淋淋尽致,演员通过人体骨骼组织和有规律的动作来完成,整部舞蹈,演员的形体元素可谓之丰富多样,演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动作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对远方生活的向往,更通过了游牧、骑射等具有体育色彩的传统民俗表现传达出的是蒙古族人民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骑马好像天生就会,人们无拘无束的在蓝天白云下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腾的场景.
动作元素区别于形体,它是舞蹈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但是,单纯的动作又不能完全看作是一个舞蹈,舞蹈是由多个连续的动作元素组成到一起,并能够表现出很多的情绪和情调.舞蹈从另外一个层面分析,其属于体育的范畴,因此,该部作品中的动作元素也可以看做是体育元素的体现,在该部中,体育元素的则是为了对蒙古族人民性格的体现.
《一代天骄》中的动作元素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做到“刚柔结合、动静统一”蒙古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游牧和骑射的天性使得蒙古族人民性格奔放、豪迈,然而,《一代天骄》中所诠释的铁木真的形象却是一个刚柔并济的真男子,演员通过静和动两个动作因素将其内心的柔情和野心刻画的淋淋尽致.单纯从《一代天骄》中“刚柔”相结合的表演风格来看,这是一次较大的突破,导演是为了寻求民族舞蹈不可或缺的内在气质美的同时赋予舞蹈着形体艺术的魅力,而且,导演在整场演出中保留了蒙古族长久以来的舞蹈动作,像挺胸、昂头、拔腰等动作,这是为了能够体现出该民族长期“逐水草而居”、以马代步、长期的马背生活的特点,而这些动作因素则是将蒙古人民另外的诚实、淳朴和豪放的性格也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蒙古族舞蹈区别去其他民族舞蹈的本质在于它的动作更加优美,通过《一代天骄》这部舞蹈剧看出,马步、动肩和手势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体育构成原色.
《一代天骄》中,马步这一造型更多的出现在了马背旋风这一章节当中,演员用人体造型和舞蹈步伐模拟马的各种姿势和动作,极具表现力的突出了蒙古族的特征所在.观察录像看出,在整部舞剧中,马步的种类也很多,总体概括出轻骑马步、清跑马步、刨吸马步、技巧马步几种.本人认为,这些不同的马步表面体现的是马的形态,实则是反映出人们当时的心境和状态,是人们感情表达和流露的一种最好的表现形式.例如,轻骑马步是模拟人骑在马背上逍遥自在,慢慢行走的姿态,给人一种蓝天白云、草原无垠,悠然自得的美感;而技巧马步则是模拟马在草原上奔驰飞跃或四蹄腾空而跃的壮观场景,给人以骠悍雄壮的美感.所以,蒙古族舞蹈能够将自己所独有的民族特色融入到舞蹈当中,并可以进行更为细致的演变,可以算是整个舞蹈编排中的一大亮点和新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绝大多数民族舞蹈的动作中都会有动肩的动作,例如,朝鲜族、维吾尔族,然而,蒙古族的动肩动作则是种类更加繁多、动作的风格、特点和韵味也是更加的突出.通过对《一代天骄》中的动肩动作进行概括看出,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动作分为硬肩、双肩、纵肩、柔肩、甩肩几种.
不同的场景之下,演员选择的动肩动作完全不一样,例如,当演员需要表达出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欢快的心情时,则需要通过纵肩来完成,演员此时双肩同时向上端起、方向,或者可以单双肩相互交替完成,从而给观众以轻松愉快、粗犷豪迈的意境;而柔肩则是演员双肩之间连续交替连贯而优美的揉动,从而表达给观众一种优雅、端庄、大方之美;甩肩则可以分为快、慢两种,快甩肩为两肩同时向前随手甩出哈腰半蹲配合,起伏动作快而有力;慢甩肩是两肩同时向前随手甩出再慢慢向后拉双手,仰上身,肩腰配合协调一致,给人一种挺拔向上的美感.肩部动作是蒙古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个性之美是通过它特有的肩部动作加之它特有的柔臂、曲臂、绕臂、拉臂等动作的配合而充分体现出来的.
相对于动肩和马步,《一代天骄》中的手势运用也是非常丰富和细腻的,他对于整个舞蹈的细节的表现意义重大.蒙古族的手势和种类非常繁多,而这些手势则是反映出了这个民族所特有的一些生产劳动特征,这也体现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和劳动的本质.
其中,挤奶手势、鹿头式、查玛式都是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中所没有的的,而骑马手姿中的勒马、扬鞭、绕腕、翘腕、推腕等更是独树一帜,都将整个舞蹈剧中人物的特性、意境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一代天骄》这一舞台剧在其创造过程中,不仅保留了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草原、游牧等显著文化特色,更是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合进一些现代体育元素,所以能够更加的吸引观众,并取得成功.因此,今后对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需要遵循逻辑性思维,发扬和摒弃相结合,在舞蹈的创编中,要突破固有模式,寻求更新、更具有创意的编排模式.
〔1〕马胜德、胡晶宝.甘南郎木寺“羌姆”考察[J].西北民族研究,2008(2).
〔2〕李家平.桑耶寺“羌姆”渊源考[J].西藏艺术研究,1989(12).
〔3〕郭净.藏地佛教寺院羌姆流派[J].民族艺术,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