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机理审视与路径探索

2014-03-29 18:2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新生大学大学生

张 红

(阜阳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阜阳 236041)

从个人的成长来看,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将为走上社会储备知识和各种能力,尤其是独立自主意识、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其他各种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如何面对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的爆炸式发展,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新知识和各类讯息中有效取舍所需的知识和辨别事情的是非曲直与美丑,要求大学生在正规的课堂教育之外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自学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自我教育也将成为教育的主要途径.”[1]在当前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基础教育阶段过分重视应试教育,这虽然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很早就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但是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惰性,创新性不足,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弱.高等教育阶段主要是专业教育,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准备足够的专业基础和应有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大学新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在对当前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机理审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与准确把握当前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1 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机理审视

在知识爆炸和信息纷呈的现代社会,自我教育和学习能力比接收到的知识更为重要,更为根本.学校教育只能为一个人一生所需要的知识提供一个基础和前提,而大量的知识来自课堂之外、学校之外,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并且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知识.因此,在当代社会,自我教育与学习能力就成为一个人能力体系中最为根本和基础的能力.大学新生在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的时候,要实现学习范式的根本转变,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本质要求

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在教育者的影响和启发下,教育对象发挥自主能动因素,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修养,促使自己的政治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向良好的方向转化、发展的教育活动”[2].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可以使大学生自觉地接受积极影响,变社会指向为自我取向,自觉地抵制和克服消极影响.大学生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是作为一个独立主体而存在的,当外部教育的力量转化为自我教育的力量时,大学生中就会形成一种互相启发、彼此促进、共同追求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个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自学,没有为了认识和自我认识而进行的紧张的智力的和意志的努力,那么教养、教学都不可能是教育性的,”[3]因此,培养大学新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成为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关键.因此,大学新生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必要的自主学习方法,善于自我总结,增强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对大学新生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把握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大学生的需要与追求,才能不断促进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的身心不断得到新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高校育人的目标.

1.2 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是对基础教育阶段“保姆式”应试教育纠偏的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在价值取向上,功利主义色彩浓厚,教育目标设定过于理想化,受教育者不能全面发展,缺乏活力,许多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思维的方式.这种教育以牺牲育人价值为代价去迎合社会的需要,压抑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限制了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独立的、具有批判探究能力的人才.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高校学习的自主选择性特点,要求大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与自觉性,为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大学新生出现自我教育的自主性需求与思维方式的被动之间相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会使新生对大学生活难以适应.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时引导.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足够重视.

1.3 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是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社会历史观的需要

大学新生身心的发展特点,群体生活的方式,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管理能力的增强,为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他们的自我修身意识还不成熟,对自己的能力,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及自我需要认识还不明确,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以促进大学新生的自我教育为根本出发点,把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才能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新生的智力发展走向成熟,他们要求独立自主,他们希望教育者尊重其独立自主性,重视个人的选择,能够发挥其主体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发挥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与主体性,才能达到育人目的.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性、多样性与多变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许多大学生追求个人实惠,人生理想淡化;追求物质享受,艰苦奋斗观念淡薄;以个人为中心的人生价值观等.大学新生良好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社会历史观的需要.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关注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个体自我教育能力加速提高.

2 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差异性及存在问题

2.1 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改造自身,因此,没有人天生具备某种能力,人的自我教育能力也是如此.由于成长环境和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大学新生中自我教育能力差异很大,这给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工作提出了要求.正视这些差异并具体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基本原因,这是探索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有效方法和路径的基础工作.具体说来,这些差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成长阅历的差异性

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是塑造人的性格和各方面能力的基础因素.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研究表明,学生进入大学以前的成长阅历以及相关的心理成熟程度与大学新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呈正相关.高中住校的学生整体自我教育能力相对于高中没住校的学生较好.

2.1.2 专业类别的差异性

艺术类专业新生在学习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要高于文化课专业新生.艺术类专业新生虽然与其他专业新生在文化课成绩方面存在差距,但是他们在高中阶段较早的学习专业知识,对专业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比其他专业新生要高.对专业的自我效能感越强,他们学习上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就会越强.

2.1.3 大学新生中担任学生干部和参与各种社团的学生群体自我教育能力要强于普通学生群体

成为学生干部的新生,在学生中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他们处处体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这其中就体现出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对其他学生也起到示范作用.学生社团是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平台.

以上这些差异与每个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是天生的,都是实践生成的结果.大学新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现状是他们各自以前的生活实践生成和决定的,但可以通过新的实践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大学教育实践来改变这种现状,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启蒙,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大学新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不仅显得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

2.2 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存在的问题

大学新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结束阶段,心理逐渐趋于成熟,许多学生生理与心理成长不同步,这一阶段是大学生由依赖心理向独立心理的过渡阶段.大学阶段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等方面具有与高中阶段不同的特点,使大学新生认识或感觉到环境的变化与自身能力不适应之间的矛盾,使新生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引起他们的不安,使新生产生提高自身能力的愿望.新生寻求自我教育的意识增强,这种意识的增强表达了新生想要实现自我发展,进行正确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要求,这种需求成为新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但是就当前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来看,大学新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工作与现实的要求尚有较大距离,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对于收益较好的陕西省大荔县、山西省临猗县设施栽培区,可以从枣果进入幼果期开始,每隔10 d左右冲施进口的高品质水溶肥如雅苒翠康碧施(11-8-32+3MgO+TE)5.0~7.5 kg/株。在施肥方法上,有条件的种植户推荐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既能够省工、提高肥料使用率,而且能有效避免土壤板结及盐渍化。而且可以购买施肥枪施肥,缺点是人工投入量较大。

2.2.1 大学新生自我教育意识的缺乏

大学新生自我教育意识的缺乏是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中面对的最根本问题.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新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有着直接的关联性.新生自我教育意识是对其进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思想基础.新生自我教育意识缺乏较为普遍.新生从紧张单调的高中生活转入自由宽松的大学生活,逐渐放松,有些学生逐渐失去高中阶段养成的吃苦奋斗的状态.在缺少家长与老师管束的情况下,很多学生表现出自我教育意识缺乏,如厌学、散漫、焦虑、无事可做等,这种状态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与引导,会造成新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的自主学习与自主生活感到恐慌,有的则表现出学习上的投机状态,很多学生考试时临阵磨枪等,甚至导致一些学生极端个人主义与绝对自由化思想产生,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难以培养.

2.2.2 学校对新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缺乏实践性

高校针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缺乏实践训练,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长期以说教为主的课堂模式,尤其是上课内容以理论性很强的知识为主,就会使大学课堂丧失应有的活力,与具体的社会实践脱节,将自主自由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固化为思想理论容器,不利于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相关的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实践活动安排成为盲区.

2.2.3 大学新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缺乏科学考核体系

从小学到高中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准的单一考核模式,在大学阶段没有根本改变.高校没有针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细致化与科学化考核.思政理论课往往是以学生到课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作为考核标准,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限于课堂之上,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只能以其课堂表现为标准,而无法考核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2.4 网络对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消极影响

2.2.5 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后,就逐渐消弱了家庭教育在孩子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多数家长把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责任推给了高校,造成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中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

3 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针对以上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增强高校在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方面重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地探索提升培养效果的方法和路径.下面就此提出几点看法.

3.1 提高与完善大学新生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与中学生相比,已相对成熟与完整.健全的自我意识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导向作用、自控作用、内省和归因作用.表现为大学生对自我身心状态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认知、体验和调节,对自我行为进行渗透与调控.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新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自我意识是衡量大学生个性成熟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整合与推动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大学新生处在大学阶段自我意识矛盾最突出的时期,独立与依赖、失落与困惑、自信与自卑、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等这些自我意识的矛盾,影响大学新生的生活与学习,大学生“必须有对‘我’的需求、利益有所意识,才能形成目的性,对于‘我’的活动的意义有所意识,才能从事有计划的生产活动.”[5]大学新生强烈要求独立和自治,希望摆脱依赖和管束,自我控制与认识外界的能力比高中生强.提高与完善大学新生的自我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正确认识自我.包括正确认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大学新生在生理自我评价方面,要对自己的身体、衣着及家庭状况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拥有健康的心理感受,不至于走极端;在心理自我评价方面,对自己智慧、才能与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判断,如果自我评价过低,就会丧失信心,产生自卑的情绪体验.如果自我评价过高,就会骄傲自大,产生自负自满的情绪体验,大学新生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心理评价;在社会自我评价方面,对自己在社会或集体中的地位、作用或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2)积极内化自我.大学生要自觉的将个体内心的认知、动机等转化为与社会标准规范相统一的认识,才能指导自己外在的行为.大学新生内化自我包括自我学习与自我体验.(3)有效调控自我.自我调控是个体主动控制自己的意志,大学新生要主动根据各种社会规范要求来发展自己,对自我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约束,对自我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调节.4.积极自我实践.积极参加实践,进行自我锻炼,达到完善自我的各项能力,提高自我修养与品质.

3.2 优化大学新生自我内在需要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大学新生的需要.需要是激发大学新生实现自我教育最根本的动机,合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错误的需要得不到转化都将成为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障碍.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积极激发与引导大学新生的内在需要.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新生认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帮助新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理想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激发与引导他们积极接受教育影响,实现思想转化,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2)满足大学新生社会化的需要.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6].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这个过程使人的个性得以成熟与完善.大学新生处于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发育还未定型,世界观、价值观正在确立的阶段,大学低年级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以及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3)促进大学新生自控能力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做事充满热情与激情,社会上的许多事情对他们充满吸引力,易受环境影响,容易偏激冲动.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进行自我约束.(4)满足与引导大学新生的情感需求.马克思在谈到情感对人的作用,“人作为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7]大学新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生活空间的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急剧延伸,导致其情感越来越丰富.然而由于大学新生的需要结构发生变化,他们的追求具有独特性,而价值观又不成熟、稳定,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因此,大学新生的情感很不稳定.教育工作者者要利用各种环境中的情感因索,对大学新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3.3 优化大学新生自我教育的外部生态环境

3.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大学新生进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表现出的学校传统、学校共同的价值观、校风、学风等对大学新生产生重要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大学生创造实践环境与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形成学校整体的共同价值观.优良教学与管理经验的延续,学校榜样人物的宣传与高尚品质的塑造,积极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学校整体的共同价值观就像一种粘合剂,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加强校风与学风建设.良好的学习与考试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觉与诚信公正的重要性.(3)加强校园物质层面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蕴含的浓厚文化气息,为大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塑造了良好环境.(4)积极发挥大学新生所在群体的力量.大学新生所在的班级、学生会、各种社团等群体的自我教育意识对个体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通过群体内部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等形式,促进个体自我教育.大学新生对各种大学生群体要有正确的认识、判断与评价.大学生社团是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群体组织,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鼓励大学新生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教育部、共青团中央2005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8]说明了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2 加强高校教育队伍建设

在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很强的教育责任感和各方面的高素质,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是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大学新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引导者,辅导员是对新生进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具有优良的素质,才能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以辅导员为榜样,自觉开展自我教育.(2)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课教师的内涵与修养会对大学生的自我修养产生重要影响.专业课教师应以身作则,自觉主动的对大学新生的自我教育进行指导与帮助.(3)加强非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各种非专业课教师通过教学与管理积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3.3 加强传媒载体建设

大学生对传媒的信任度、包容度与依赖性很高,现代传媒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与价值观,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对大学生加强现代传媒素养教育,加强主流文化教育,特别要注重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为大学新生进行自我教育提供目标与方向,构建一个班级、社团、学校、家庭与社会等相联系的综合教育体系.

〔1〕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347.

〔2〕李辉,许文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5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5〕高海清.哲学体系的改革[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76.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9.

〔8〕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共联发[2005]5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59.

猜你喜欢
新生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