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光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近年来,国际交往程度的日益加深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大冲击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单纯的语言知识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要求.人们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与学有了新的认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不仅需要语言模式的转换,还需要文化模式的转换.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已引起外语界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
语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心理思维、历史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相同或相近的文化之间很容易建立信息通道,而不同的文化形式则可能形成文化障碍,影响信息通道的畅通.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适当输入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有些内容便无法理解.
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割裂了语言和文化的联系.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略文化知识的输入,将语言割裂成小块,孤立地讲解词汇和语法.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学生对英语材料的理解不够到位,对意思的把握不够准确.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文化信息输入欠缺、对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和培养力度不够,根本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既定目标.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根植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带着该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烙印,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对其文化的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解语言知识,还要传授文化知识,将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使学生充分地意识到目标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真正融会贯通,促进语言的内化.只有课堂教学服务于实践,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既熟练掌握语言知识、又通晓英语国家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鉴于此,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成为脱离文化语境的单纯语言基础知识训练,而应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将枯燥单一的语言训练与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机结合,以此来丰富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层理解,使学生能够准确、得体地运用和理解本族语和目的语,还可以培养其文化鉴赏能力及提高文化敏感度.
外语学习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而且也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因此,很有必要将文化教学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输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性.语言文本往往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师要注意讲解各种表达法的文化内涵和外延联想,教会学生从文化内涵角度来分析理解文本,并且使他们逐渐认知中西文化的差异及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提高跨文化意识.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体验和吸收异国文化,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中很多词汇都有深刻的语意渊源,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词汇的文化意义,介绍相关的神话、典故和寓言等方面背景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轻松愉快地掌握该词的意义和用法.还有,英语的一些短语和俗语也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输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用语,为深层次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合教材,借助一些文本材料,挖掘教材素材中的文化信息,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素材中大多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师可结合大学英语教材的设置、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适当地融入文化知识讲解,如:介绍英语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历史变迁、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饮食习惯、气候状况、宗教信仰等,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适当让其了解西方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性及价值观等知识文化.
由于中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为了更好地用英语与人交流,我们应该将思维培养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导入文化教育.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会用英语思维来考虑问题,就可以摆脱母语对英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培养和使用英语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易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进行交流的规则和习惯.每个社会和群体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习俗,文化的差异导致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这就导致那些汉语思维根深蒂固的中国学生,在做英汉互译时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这时,与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的语言实践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英语国家人的思维方式.日久天长,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并熟练运用英语思维习惯,形成瞬间条件反射,在英汉两种思维中自如转换,原本杂乱无章的语言规律和结构方式也变得清晰流畅了.一旦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上升到严谨的高度,他们就能从宏观上轻松悟透语言的本质.这时,他们就会从学习语言知识的初级阶段上升到真正地学习语言的高级阶段了.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进行文化渗透,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异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展示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或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文化知识.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和电视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情况,并与我们的文化进行对比,找出两种文化的异同.与其教师枯燥地讲授,不如利用相关的电影、电视、幻灯片等架起文化的桥梁.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背景知识的小短片,不但能提供给学生最新最生动的语言与文化信息,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录像和图片介绍英语国家文化信息,让学生感受下异国文化背景下同龄人的生活和学习,能够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使学生产生了解更多信息的渴望.使用案例分析法,列举由于英汉文化差异引起的有趣故事,生动而具体,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跨越文化障碍.大学英语教学就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各种视听媒体、网络和广播电视的优势,引导学生去了解和探究新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语言应用能力不是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大量实践的结果.知识的内化过程在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输入的社会文化知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内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乃至整个交际能力都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培养能力的需要,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比如组织与文化有关的专题讲座、组织趣味性的知识竞赛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化交流,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消除文化陌生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接触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感受和拓展文化,增加文化的积累,以此来增强其文化修养,丰富英语内涵.教师可介绍一些英语学习的网站,指导学生查询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外国名著,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和文化,提醒学生在平时阅读中主动发掘和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天长日久,学生就会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美妙,从而掌握语言学习的真谛.拓展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一种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以语言为媒介,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其文化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入,才能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用更精确、更地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无障碍交流,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的.
〔1〕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2003(2):48-50.
〔2〕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3〕杨自俭.关于翻译教学的几个问题[J].上海翻译,2006(3):37-40.
〔4〕王学松.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层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6):81-84.
〔5〕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6〕丁小凤.关于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1996(2):23-26.
〔7〕张瑞娥.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M].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8〕杨青建.外语教学中文化融入的几个误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