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果,赵宏亮,孙宝全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必须详细分析和完善普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建立一套适合高校的、新型的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体系,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每位同学的学习成绩,确实做到关心和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断获得反馈信息,从而不断的改善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科学性、全面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在新课改的积极影响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在继承优良传统的体育课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有效的发展,使广大体育教师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对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认识上存在不足;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全面的、合理的评价方法,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主要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体育能力和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使学生通过正确评价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地改进、提高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但在实践课教学中,受“技术技能”教育观的影响,大部分高校采用竞技体育的评价方法,评价就是考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一旦考试结束,学生也就停止了体育锻炼,长此以往,误认为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的想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新课标要求普通高校体育课评价方法要多元、综合性的评价,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课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往往还是注重学生技战术的掌握程度,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对大学生的身体条件、个体差异、积极性以及进步程度在体育评价中没做考虑,考试形式也没有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交换评价.
传统的教育观是侧重技术技能的教学,只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成绩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积极性、学习态度、健康行为、团结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评价主体是指具备一定评价知识的技术技能,是评价活动的实施者.在高校素质教育的推动下,评价主体应具有广泛性,既包括老师、学校领导、教育行政机构,也包括学生和家长,但在目前的实践教学当中,唯有教师是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主体,造成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主体的不全面性.
以往的体育课评价方法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定量评价,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技能学习的效果检验上,与新的体育教学评价相比,严重的缺乏科学的、全面的、合理的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体系,通过对普通高校一线教师的访问得知,目前普通高校主要以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的体育课评价方法,任课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结果统计发现终结性评价在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中排在第一位,定量评价排在第二位,作为普通高校体育课评价为辅的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教师交换评价和学生评价在调查访问中发现,部分高校曾经尝试着开展过,但由于这种评价方法比较复杂、麻烦,再加上没有很好的监督机构,久而久之,教师为了省事,在评价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取消了,致使普通高校体育课评价方法主要以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也成了教学的最终结果,为使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必须针对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经常采用的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等整体性评价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合理、可信的结论.
2.1.1 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普遍采用的结果性评价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普遍采用结果性评价原因是:这种评价方法简单省时、操作方便、直观性强,为此结果性评价在传统的体育课成绩评价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经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普遍采用的结果性评价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种.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受传统评价的影响,导致结果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片面的要求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健康、情感交流和集体协助精神的发展,失去了上体育课的本质功能.结果性评价只看学生的考试结果,依据考试成绩的好坏将学生分为优、良、差、不及格等正态分布,对学生的努力学习过程和改善程度对视而不见,这种不全面、不可靠的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2 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普遍采用的过程性评价分析
过程性评价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过程性评价不只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是重视过程而不重视结果评价,而是对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总的评价,培养学生掌握运动知识的方法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健康理念的形成,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力和信心.目前,对高校普遍采用过程性评价的主观原因分析来看:多数教师认为采用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观原因是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排在第一位;教师认为采用过程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排在第二位;评价本身易于操作和学生本身愿意接受分别居于第三、第四,由此可见,过程评价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对高校普遍采用过程性评价的客观原因分析来看:大多数教师认为客观真实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学校的统一规定是过程性评价客观原因的主要因素,极少数教师认为是受传统评价的影响,由此看出,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实施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这种评价方法能及时反映学生参与运动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及时肯定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和运动意识的表现情况,真确引导学生学习的发展方向,能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改错纠偏,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1.3 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普遍采用的定量评价分析
在体育课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等进行评价的方法就是定量评价,定量评价的结果直观、具体,是评价科学数据资源的发展方向,为体育教学评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给评价者一个简单、直观的科学数据,这也是定量评价一直以来占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导地位的原因.
2.1.4 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普遍采用的定性评价分析
定性评价是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比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等,定性评价强调观察、分析、归纳与描述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态度表现、进步幅度等,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比较真实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努力程度给与定性评价,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的进展,并不是用统一的量化标准来衡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为人处事的态度,还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充分了解被评价对象的各种情况,定性评价能够促进对被评价对象的理解,它关注的是怎么样、达到什么程度,高校体育教学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高、精、尖的运动技术水平,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项特长,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做到科学、全面的整体评价学生的运动成绩.
2.2.1 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普遍不采用的学生自评和互评方法分析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自评和互评,自我评价也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能够充分的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控制和克服困难,不断的完善自我,实现自己预订的学习目标.通过走访调查分析,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赞同认可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法,由于所处的立场和观念不同,评价的结果也就会有所不同.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往往习惯于挑毛病找缺点,并且在评价好朋友时就夸大优点,隐去缺点,而评价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就夸大缺点,隐去优点.因此,违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纲要》提出的把学生自评和互评纳入评价主体的要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自评和互评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如对体育知识的认知、态度、兴趣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学生只有真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控制自我,才能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我,在教学中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不足,及时改进、完善自己的技术,极大的提高人际关系的交往,激发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高境界.
2.2.2 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普遍不采用的诊断性评价和反馈性评价方法分析
医生在治愈患者前,必须进行诊断,然后对症下药,体育教学也一样,要想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必须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诊断性评价的实施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进行.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认知能力发展上的严重困难,运用某种特殊的评价手段而作的诊断,目的是找出造成严重困难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而不是诊断学生在体育学习“行”与“不行”,在对普通高校教师的访问中的知,极个别的教师选择了诊断性评价,大部分教师不采用诊断性评价的原因是:评价复杂繁琐难于操作,是教师不采用诊断性评价方法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与效果,因此,导致体育课评价方法变得比较单一;普通高校不采用反馈性评价方法的原因与诊断性评价的原因基本相同,大多数教师认为反馈性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充分的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性质,主要以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主,对增进师生感情和学生友谊有很大的帮助,受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的影响,学校过于强调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普遍不采用的诊断性评价和反馈性评价的方法.
我国普通高校现行体育课评价总体存在着共性问题,值得广大体育工作者深思探讨,由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有的学生柔韧性好灵活;有的学生力量大;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对于这些学生即使不用练习,也轻松能达标过关,甚至达到优秀的水平,而对那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即便他们再刻苦努力也只能达到一般标准,甚至不及格,这种方法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素质的学生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起点和进步幅度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与挫伤,同时也影响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评价主体,既包括老师、学校领导、教育行政机构,也包括学生和家长.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在实际的调查和访问发现,多数教师承认体育课成绩都是由任课教师本人对学生评价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根本不是评价的范围,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缺乏可信度,这就造成片面性、不全面性的以教师评价为主,部分学校也实行了“教考分离”的评价,但是还是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得不到发挥,在某种程度上消弱了学习体育的兴趣,慢慢地就造成学生厌倦上体育课,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现行体育课成绩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出勤率;课堂表现,进步幅度和团结协助精神等都不作为考核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单一的体育课评价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了,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兴趣和21世纪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阻碍了全面育人、塑造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的推广与发扬,不利于普通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4.1 普通高校体育课评价方法主要以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过程评价和定性评价为辅,任课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学生自评和互评不作为评价的内容.
4.2 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原因是省时、简单、易于操作,评价结果直观、可信度高;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普遍不采用的评价方法原因是浪费时间,复杂、繁琐、难于操作,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缺少可信度.
4.3 普通高校现行体育课评价总体存在的共性问题是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过于侧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过程、进步幅度和个体差异的评价,影响了学生体育成绩的整体评价效果.
4.4 建议根据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体系,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侧重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加大培养学生的健康理念和终身体育意识的评价,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团结意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满足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
〔2〕唐静萍.谈体育教学的过程性评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7):124—126.
〔3〕高清伟.论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自评与互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93.
〔4〕谢宗皖.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职业圈,2007(2):24.
〔5〕韩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