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之研究》解读毛泽东体育思想

2014-03-29 11:24:31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论著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陈 桥

(四川理工学院 体育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1 引言

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有着丰富体育思想的思想家.其中,他在青年时期发表的一部专题论著《体育之研究》就是其体育思想的集中代表作.该部论著以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表达了一些较为系统性的体育观点与态度,是我国近现代体育史上一部珍贵的体育史料.虽然说该部论著距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它其中所蕴含的丰富体育思想精髓仍然值得我们重新思考与回味,并在新时期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依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2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创作动因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比起其他方面的思想产生的更早.这是因为毛泽东一生都酷爱体育锻炼,并随之对体育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表明了自己的体育态度,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体育思想与理论.其中,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专著《体育之研究》更是集中阐述了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体育史料.那么,其创作动因是什么呢?具体阐述如下:

(1)民族危难的时代背景.毛泽东这部体育论著的创作,当时处于中国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与压迫的时代危难当中,毛泽东看到了中国人民深陷民族灾难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除了抱有远大政治抱负以外,还看到了体育锻炼对于人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在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体育之研究》,以此来唤醒人们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

(2)体育经验的实践基础.幼年毛泽东身体素质较差,自小就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此后,毛泽东就开始了有意识的体育运动,还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参与到一些艰苦且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中去,比如说爬山、野营、雨浴等.这些都让毛泽东积累了丰富的体育锻炼经验,成为他撰写《体育之研究》的实践性基础;

(3)中西文化的批判继承.毛泽东对于中西方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自幼就明白了救国救民要以强健的体魄作为基础的道理,并接受了来自于西方的“意志主义”哲学思想,并把其思想内涵发挥到了极致.二者相比的话,“意志主义”是理论基础,而毛泽东思想则是实践操作.此外,毛泽东还深受杨昌济和陈独秀的影响.其中,杨昌济本人就较为重视体育,他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而陈独秀则是教育大师,其教育思想对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3 从《体育之研究》解读毛泽东体育思想

作为毛泽东系统阐述体育思想的论著,《体育之研究》有着丰富的体育思想精髓,是我国近现代体育史上不可多得的体育思想瑰宝.具体阐述如下:

(1)体育应该作为“三育”的基础.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基于体育、德育、智育三者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人们要强化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并认为体育应该在三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这是由于毛泽东自幼看到了因体育锻炼氛围不足而导致的国民身体状况堪忧的现状,他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应该把体育放在第一的基础性位置,从而让国民具备获取知识和道德理念的物质载体.这就是说,毛泽东认为良好的体魄是人发展优良品质和卓越才智的根本性前提,并适时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思想;

(2)体育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在毛泽东看来,体育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因此,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提出了人体强弱的关系以及身体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变化.人们完全可以通过体育来改变原先的身体素质,进而充实自己的精神内涵.体育运动对于人后天的体质改善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个被西方列强蔑称为“东亚病夫”的时代环境下,中国人更应该重视体育锻炼的作用,强国强民,要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开始,在搞好民族体育的基础上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做到修身养性;

(3)体育运动应遵循的三项原则.在该部论著中,毛泽东认为体育运动要能够充分发挥出参与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这就需要我们的体育运动遵循自觉、有恒、有趣的三原则.体育锻炼是强健体魄、富国强民的根本途径之一,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体育锻炼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取得良好的体育运动效果,毛泽东在该部论著中提出了要让人们自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此外,参与者应该在以上三原则的指引下,积极参与到各种具体的体育运动中去,比如说毛泽东本人就亲身体验过的风浴、雨浴等形式的体育锻炼,并坚持不懈的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有意识的在体育运动中找寻运动的乐趣,从而让体育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延续下去;

(4)体育运动应具备全民参与性.根据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他认为体育的真实含义应该就是要不断强化人民的身体素质,以此向着完善人类身体的目标前进.虽然说迄今为止这仍然是一个有着一些争议的论题,但是,我们说毛泽东对于体育真义的理解和领悟具有一定的道理.在该论著中,毛泽东指出了,体育应该不是针对某些特殊人群,而是面向所有的人的一项运动形式,体育并不是少数人才可以参与进来的精英体育模式,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全民健身方式.换句话说,毛泽东的这种体育思路就是指体育运动应该是全民参与性质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国民体质,促进国民身体健康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这就是毛泽东在该论著中提出的强民兴国的群众体育观.他反对那种形式主义的体育观,也反对选手制的体育观,而是认为体育绝不是简单的功利性、竞技性、娱乐性的运动项目,而是增强人体质和健康的健身运动项目;

(5)“三育并重”的体育教育观.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基于德育、智育和体育三者的辨证关系提出了我们应该坚持一种“三育并重”的体育思想.这是毛泽东在学校体育方面的思想贡献与理论指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这部论著中,毛泽东基于“三育并重”的体育思想,还提出了“身心正常、健康、和谐发展的理论”.这是对“三育并重”体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发展与延伸,是毛泽东关于学校体育教育中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贡献.毛泽东一直在批判着中国千百年来学校教育中“重文轻武”的旧观念,他甚至认为这也是造成中国人被辱骂为“东亚病夫”的原因所在.为了改变文弱书生的外在表象,毛泽东认为我们必须在学校教育中重视体育教育,要能够让文弱书生具备“野蛮”的体魄,才能够实现“身心并完”的目的.因而,毛泽东认为三育之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三者只有密切配合,才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唯物主义的体育哲学思想.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的体育思想,以广大人民群众作为论述出发点,以人民意志作为根本目的.他从进化论与人类生物学理论的视角来观察并研究人类体质的强弱规律,从哲学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剖析了人类生理、心理多方面的现象,坚持认为物质是第一性,而精神则属于第二性.这显然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辩证观和身体观.事实上,当时的毛泽东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然而,他对于体育思想的阐述却已经具备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4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发表的体育著作《体育之研究》虽然已经发表了几十年,但是,它对于我们当代的体育事业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比如说,它对于军事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启示我们要重视军队体能训练,培育军人战斗精神;对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则是引导我们要以发展体质为目的,强调技术与身体素质的结合;对于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影响是要求我们重视大众体育环境改善,服务全民体育健身;对于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则是要我们在和谐中求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因而,毛泽东这些宝贵的体育思想至今仍然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和提高全民素质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与理论指导价值.尤其是在当前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毛泽东体育思想更是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将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的顺利发展,还将为我国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5 结语

总之,《体育之研究》中所体现出的毛泽东体育思想,主要包含了体育的基础性地位,体育的修生养性功能,体育实施应该遵循的“自觉、有恒、有趣”三原则,体育的全民参与性质,“三育并重”的体育教育观,还有唯物主义的体育哲学思想.这些都是毛泽东早年处于特殊历史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思想产物,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它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我们应该秉持着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态度来看待这部体育论著,借鉴其人本化的体育价值观与实践理念,践行其快乐体育的创造性思维,真正让体育成为人们“保养生命、快乐精神”的有效途径.

〔1〕黄力生,胡立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真谛[J].体育科学研究,2002(4).

〔2〕孙晔.试论毛泽东体育思想的人文内涵及其现实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5):119-127.

〔3〕王程,张雁.论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大众根基与特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25(5):36-38.

〔4〕王学锋,田玫.何为体育之真义—重读《体育之研究》有感[J].体育学刊,2002(3).

〔5〕曾小玲.毛泽东体育思想与全民健身运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4):16-18.

猜你喜欢
论著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RBAP96 Mediates Radio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CellsviaInteractingwithRetinoblastoma Protein
Relative Expression of Indicators for Wound Age Estimation in Forensic Pathology
法医学杂志(2015年2期)2015-12-23 07: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