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自2003年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180所高校进行试点。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在于落实大学英语选修课或后续课的开设,使改革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遵循适当的原则,既要注重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要兼顾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既要保证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要兼顾实用性。连续性是指大学英语教学要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系统性是指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必修阶段的基础英语到提高阶段的专门用途英语;实用性是指开设与学生专业和就业相关的大学英语选修课或后续课,真正满足学生不同专业发展和就业的需求。
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开设丰富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水平、不同爱好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随机就大学英语选修课向非英语专业的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有效回收389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选课原因、存在问题、解决办法、课程教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总体上对选修课教学评价较高。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对专业与就业方面有着比较实际的需求,在上课过程中对选修课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通过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学习,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问题主要集中在选修课教材太难,专业性太强,语言知识点太多,特别是生词太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师生课堂与网络互动较少;可供选择的课程较少;课时较少,等等。
结合多年的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经历,依据教学实际情况与之前做过的问卷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当前大学英语选修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大学英语选修课一般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人数多,课时少,信息量较大。选修课几乎都是大班教学,很少小班授课,不利于师生合作与交流。选修课课时较少,每周仅两课时,不利于选修课内容的展开与深入。另外,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教学中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与四、六级考试无关,“选而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选修课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大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而与大学英语专业有关的却寥寥无几[2],尤其是具有特色的大学英语选修课教材种类和数量太少,难以兼顾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讲授专业知识。有的选修课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或语言知识点太多,内容太难,专业性太强。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开设同一门课程,使用同一套教材,显然很难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也难以适应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自主学习以及不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选修课程的设置对英语教师的知识深度、广度以及专业职能提出了挑战[3]。由于大学英语教师一般都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对其他专业领域涉猎较少,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英语选修课特别是专业英语选修课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专业差异。
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设计和实施应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综合考虑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愿望,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适合各自学校和学生特点的特色课程。
大部分高校都建有依托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或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大学英语选修课建立了网络课程,选修课教学也构建了基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课堂的新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全新的选修课教与学的学习环境。大学英语选修课课堂教学和网络交互学习,能够较好地解决由于人数多,课时少,信息量大而导致的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时间较少,师生之间双向交流和反馈较少等问题。依托大学英语选修课网络课程,通过E-mail或BBS论坛等通讯工具,教师与学生实时进行个别交互,进行答疑、辅导,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了解学生网络学习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管理策略,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反馈,能够激励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提高选修课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合作和反馈,才可以实现在教与学之间的良性循环。
“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规定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即将大学英语界定为通用英语(EGP),这与世界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均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潮流明显相背。近年来,随着我国学生英语水平的明显提高,大部分高校将大学英语基础必修课的课时压缩,转而大量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其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代表了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4],专门用途英语符合学科的特点,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不同专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将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突出专业英语选修课的建设。在专业英语选修课教材的建设上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学生非英语专业的特点,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期待,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专业英语选修课教材的建设,如专业英语选修课教材的选择、编写、评估等等,建设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紧密结合的专业英语选修课程。
在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和各专业学生对外语学习的需求,尽量提供多样化的语言学习模式,设置多元化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使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匹配于各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研究、开创、实施。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教研团队,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有效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研团队,相关选修课教师共同合作、集思广益,整合选修课相关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和内容,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选修课建设效率,合理开发并规划选修课程,探索并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运动式阶段已经过去,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教改中优秀成果以及进一步优化教学,实实在在地研究、解决大学英语选修课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对教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进取心,完善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建设,使之趋于合理化、实用化、个性化,为那些英语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课程要求”所提出的较高要求提供机会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把英语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最终实现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1]教育部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王海华,王同顺.双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J].外语界,2003(1):26-31.
[3]曹进,靳琰.外语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整合与重组——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