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辉
土家族《上梁歌》的表现形式与音乐特征
熊晓辉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上梁歌》是土家族在修房屋时,待新房屋架立起后,在择定的吉日良辰举行上梁的一种仪式歌。《上梁歌》具有特殊的表演风格和技法,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祭祀仪式歌,《上梁歌》在土家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土家族;上梁歌;音乐特征;演唱形式;文化价值
在湘、鄂、渝、黔边邻的土家族聚居地区,每逢婚丧喜庆、生产生活、节日聚会、青年人谈情说爱,土家族人都会用歌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用歌乐形式来交流思想。这些特定的歌乐形式构成了土家族民族音乐的基本骨架,也自然成为了土家族人在平时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可是,在湘西龙山、永顺、保靖等县的部分土家族聚居区里,至今仍然还流传着另一种叫作《上梁歌》的歌乐形式,也就是土家族人在修新居时,待新房屋架立起后,在择定的吉日良辰举行上梁的一种《修屋歌》。土家族上梁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演唱形式和音乐风格仍然保留着原始的风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土家族《上梁歌》和土家族其他的歌乐是有区别的,《上梁歌》之所以奇特,就是因为它是一种修房屋时所唱的“仪式歌”。土家族“仪式歌”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既有民俗民风的特点,又有祭祀神灵、祖先的信仰。早期,土家族人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生产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能力很弱,认为一切都由神灵主宰,为了求得安康与丰收,便以各种祭祀仪式祈求神灵、先祖保佑庇护。《上梁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涉及到土家族人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寻求神灵保佑,吟唱着带有五谷丰登、地生瑞气、百代兴旺的吉庆歌谣。如今,在湘、鄂、渝、黔边邻地区,土家族人建房都要先选好屋场,再挖基脚,然后制作新屋的屋架,在屋架立起时,他们必须选择良时吉日,举行上梁仪式,请求神灵、先祖保佑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土家族修房喜欢依山傍水、骑岭卧谷,就地势特点来修建。清代改土归流以前,土家族修房、建房技术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土司时期的建筑可以说是“绮柱雕梁,砖瓦鳞次。”比如咸丰县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的唐崖土司皇城,有上、中、下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内有帅府、官言堂、书院、存钱库、左右营房、跑马场、花园和万兽园等东西长5里、南北宽3里,共占地面积1 500余亩[1]105。改土归流后,土家族人仍然习惯一家人住一栋房子,习惯居住于河谷盆地、向阳坡地,而且喜欢傍河崖、依崖壁、临悬崖修建转角楼。土家族转角楼又称吊脚楼,历史非常悠久,唐代《旧唐书》曾有对土家族吊脚楼的记载,《旧唐书》(卷一九七)载:“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经过民族学家及有关学者们考证,土家族居住的吊脚楼,就是当年“干栏”建筑的遗风。
在湘西自治州,土家族的吊脚楼十分特别,式样多,格调美,基本是单体结构,楼上古朴的装饰甚多,如翘得很高的楼角,粗犷的柱身,有的直径几乎达32厘米,显得特别有力度;横梁立柱,勾心斗角,无斧凿之痕,无接榫之印[2]47。土家族至今仍然喜欢架木为室,一般是一排三间,或一排五间,居中间位置的房称“堂屋”,是主人家供奉神灵、祖先的地方,同时也是举行祭祀仪式的中心场所。土家人把堂屋正顶作屋脊的横木叫“大梁”,它是整栋房屋的主骨。人们对作“梁”的材料非常讲究,一定要选择树杆并非独木的发兜树。根据土家族风俗,主人家物色好作“梁”的树木后,由木匠师傅三更半夜带人去“偷”。上梁时,先燃香焚纸祭祀神灵,再由屋架上放下绳子,将梁木徐徐拉上去合拢安梁。此时,木匠、掌墨师和贺礼官唱起《上梁礼词》,用以娱神,祈祷端祥。在土家族地区,无论是富裕人家还是贫困人家,都把建屋上梁看成是大事,称其为“财门”,是土家族四大红喜吉庆之一。土家族建房,非常讲究房屋的坐向,讲究屋场的选择。未动土之前,要请风水先生架罗盘看龙脉走向,测山势凶吉,定利在何方。有的地方待屋场选好后,在平整地基时,需牵头大水牯牛,牛角上缠匹红绸,架犁破土犁屋场。在土家族中,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修房唱歌的传说,像《富贵满堂》、《炕楼》、《立房点梁歌》等传说,讲的就是土家族修房唱歌的故事。《富贵满堂》讲的是在远古时代,土家族先人建房用的是木质材料,主人建房时请来巫师,选择好屋场,一边唱歌一边架梁,这样,房子修成后才会牢固、吉利。《立房点梁歌》讲述了木材成长至做成房屋栋梁的全过程,于上梁点梁时祝愿主人四代儿孙“做诸侯”、“穿金袍”、“状元回”并“禄位高升,连升三级”。历史传说虽然反映了土家族人在修屋时唱《上梁歌》的习俗,同时,也揭示了土家族的民族特性与追求幸福生活的态度。
我们在研究土家族《上梁歌》时,部分学者把它归类于劳动歌曲,认为它是土家族人在修房劳作时所发出的以呼喊为主的歌乐。笔者认为土家族《上梁歌》属于祭祀类的仪式歌,原因有三:一是土家族《上梁歌》主要是由土家“掌墨师(木匠、画梁人)”主唱,然后才与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对唱,很具有祭祀特征;二是土家族《上梁歌》在内容上都是求神、敬神的愿望,人们希望通过祈求神灵来保佑四季发财、五谷丰登、万世其昌;三是土家族的《上梁歌》在吟唱时虽有呼喊,但句式、唱腔与劳动号子有区别,很接近土家族其它类型的仪式歌。土家族的《上梁歌》是土家族人朴实性格的具体体现,在他们的居住地区,山多田少,生活十分贫困,人们在唱《上梁歌》时,都希望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的生活,所以《上梁歌》中的歌唱内容颇有土家族民族生活风情。土家族唱《上梁歌》很有讲究,并有一定的程序性。根据《中国土家族习俗》记载:“土家族人一般喜欢背山面水,坐南朝北,地势较高的地方,建房多为木房,其结构习俗以正屋、偏屋、木楼、朝门四部分组成。屋架立好后,择一良辰,举行上梁仪式,喜庆华堂,唱歌庆贺;主人宴请亲友、宾客,宣告新屋建立。”[3]76土家族这样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上梁歌》也就由掌墨师和房屋建造者及相关人员传承了下来。
《上梁歌》就其内容来讲,它分为《上梁歌》、《华堂歌》、《踩门坎歌》、《热火坑歌》等等,上梁前一日,主人的亲朋好友以及邻居都要携带贺礼前来道喜,上梁那天气氛十分热烈,前来贺喜的朋友、邻居都来观看。在上梁仪式举行前,要将亲朋送来的贺喜布料挂到屋梁上,并要在屋梁所在的排扇两侧各搭一架楼梯,供上梁师傅从地面上到屋梁[4]290。土家族人在新屋屋架立起后,就开始了上梁仪式,上梁开始时,首先放鞭炮,众人闻声前来围观,然后主人说有请,上梁的两位师傅依次一边唱赞词,一边由地面上楼梯,经穿枋到达屋梁上。掌墨师、木匠和众人一边唱起《上梁歌》,一边将屋梁徐徐拉上去合拢。根据土家族学者田荆贵记录的一首《上梁歌》,歌词大意是这样的:“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端祥。上二部,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争辉照华堂。”这首《上梁歌》是土家族人举行上梁仪式时首先唱的一段开场,歌乐形象地概括了土家族人上梁的目的与愿望,是由掌墨师领唱的。画梁合拢后,掌墨师和请来的贺梁人用“三元及第、四季发财、五谷丰登、七星高照、八面玲珑、天长地久、万世其昌”之类的吉祥歌词来贺梁之后,接着一问一答地唱画梁:
将此梁,说此梁,说起此梁根源长。
生在西眉山中,长在青龙山上。
日月星辰赐它生,雨雾露水赐它长。
乌鸦不敢头上过,恶蛇不敢脚下藏。
鲁班打从云中望,得见这根杉木梁[5]193。
唱完画梁以后,接着就是由木匠甩梁粑。梁粑用糯米做成,一般由舅舅家送来。甩梁粑时,屋主人必须跪在梁下堂屋中央,其他人不得靠近,木匠甩梁粑时,主人必须将衣兜扯开接。木匠一边甩梁粑一边唱:“主人家要富还是要贵?”主人家回答:“富贵都要!”木匠接着唱:“赐你富贵双全!”连甩三手粑粑给主人家。随后,木匠将粑粑向四面八方抛甩,引得客人争先恐后接抢。按风俗,凡来祝贺的人,看热闹的人,都会捡粑粑,以示喜庆满堂。这些《上梁歌》虽然是在不同时间及场合演唱,音乐特点差异较大,但它们已经具有劳动号子的特点,也就是参与人数较多,能相互增强了解与交流,加深亲情和友情,增强凝聚力。笔者曾经到过湘西龙山县里耶镇柳坪村考察《上梁歌》,发现这里的土家族《上梁歌》曲调沉毅宽广,号召力强,就连旁边听唱的客人都很有吟唱的欲望。《上梁歌》由于情绪的需要和歌词的渲染,在音调上有时有意提高小三度音程,句首有呼喊的现象,节奏也拉长了,类似号子。从这些形式看来,也难怪有的土家族学者把《上梁歌》归类于劳动歌曲。
土家族人在修屋时举行的“上梁”仪式,与其它祭祀仪式诸如“祭土王”、“梯玛神歌”等有些相似之处,属于祭祀与风俗仪式,都带有古代巫风色彩。在“上梁”仪式中所唱的歌是土家族先民长期集体创作的结果,是土家族人一份宝贵的财富。《上梁歌》因地域不同又有不同的种类和表现形式,流传在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土家族聚居区的《上梁歌》和龙山县的《上梁歌》就有区别。保靖县的土家族人至今流传着这样的习俗,屋梁是偷来的,只要修屋的主人看中,掌墨师与木匠师便带人半夜去伐。砍树前,修房的主人需烧三炷香,烧三张钱纸,树主人发现后不骂不吵。主梁偷得后,需在主梁上系一条红布,然后再请掌墨师“画梁”,中间画太极图,两头写“乾坤”二字,过后从屋架上放下绳,拉上去合拢。此时,掌墨师与客人唱起《上梁歌》,气氛热烈。如这首《上梁歌》是这样唱的:“上了五枋登宝梁,茶盘放在梁头上,举目抬头望四处,山清水秀好风光。坐在梁头观四方,东家坐的好屋场,前有二龙来抢宝,后有双凤来朝阳。”从这首《上梁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梁歌》的艺术手法简明、具体,非常有代表性。从歌乐的曲调和使用的材料来看,可以断定《上梁歌》的表现手法是相当丰富的;《上梁歌》的起句很有特色,能够为歌乐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
根据“上梁”仪式的程序,《上梁歌》的演唱与表现的内容是按次序进行的,如主梁、大门、火坑等都是土家族人吟唱的主要部分。例如土家族的踩门坎歌,是土家族人在装大门时吟唱的歌,装门这天,亲朋好友来祝贺,木匠师傅在大门内将门关上,然后用歌盘问,令众人回答,满意后方才放行,才能进入堂屋。土家族《踩门坎歌》的习俗一直保留到今天,现部分土家族人在修房时还在唱《踩门坎歌》。我们在聆听土家族歌手田茂忠的山歌时,发现也有一首山歌风的《踩门坎歌》,歌词大意是:“(木匠唱)手拿银锤喜盈盈,来给东家钉财门,金钉钉在财门柱,家也发来人也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土家族的《上梁歌》虽然是仪式歌曲,但它的基本形态没有脱离民歌体,有很浓的土家山歌风味。可以看出,土家族《上梁歌》是祭祀仪式歌体与山歌的结合,它反映了土家族民族、民俗心理与宗教信仰,这些无疑使我们对土家族民族歌乐的研究、识别由模糊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土家族《上梁歌》曲调优美,节奏有力,并且紧密地与土家语言相结合,曲调近乎于朗诵调,在句末或腔末使用下滑音,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有的《上梁歌》是用土家语演唱,其本身音韵的“土家化”不言而喻。在《上梁歌》中,土家族人的机智、憨厚、幽默往往贯穿始终,铸造出了土家族民歌的个性风采。作为土家族民族歌乐,《上梁歌》是土家族特定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的产物,是人们在民俗生活与宗教生活中的自由吟唱,它在旋法、唱腔、唱词结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
土家族《上梁歌》大多数属于三声、四声音列结构,属于不完整的调式音列,这些歌曲音阶结构明显地或缺宫音,或缺角音。由于《上梁歌》源于土家族先民的祭祀仪式,歌唱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巫术行为,这类《上梁歌》主要由三个音构成,如do、mi、soi或la、do、re,前者“do、mi、soi”以一个大三度加一个小三度而构成三声音列,后者“la、do、re”以一个小三度加一个大二度构成三音列,歌曲本意无非就是一些具有祭祀功能的祝贺与符咒。土家族学者们在探讨土家族三音列民歌时,发现了它们特殊的旋法样式,认为该类歌曲具有旋律下行的普遍性和二度级进的典型性[6]57。如《上梁歌》中的《安煞》、《开梁口》、《扎梁彩》、《讲瓶》、《祭酒》等,旋律发展多呈下行趋势,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角、商、宫型;二是商、宫、羽型;三是商、宫、羽、徵型。这些特殊的旋律下行趋势,除了与土家族语言有一定的关系外,主要还是由掌墨师等跳神、敬神的需要所决定,是土家族远古宗教仪式在音乐形态上的反映。
《上梁歌》旋律二度级进比较典型,又以二度级进和三度以上的曲折级进最为常见。在我们所考察的《上梁歌》中,二度级进为最多,而且二度中又以大二度级进为主。《上梁歌》旋律很少有大跳,与语言音调接近,听起来类似朗诵调。笔者认为,这种类似朗诵性的音调,是掌墨师将祭词用近乎语言音调来加以强化的结果。我们发现,土家族《上梁歌》旋律二度级进是依附于歌曲内容的,人们在祭祀仪式中为了增加气氛,总是把歌词内容掌握的明白、透彻才进行歌乐吟唱的。掌墨师是土家族建房时举行祭祀仪式的主持人,在仪式进行中,口中念念有词,手拿司刀和红绳,唱着神歌,这些歌曲的音调与语言非常生活化,表现出了土家族人乐观的精神。
也有少部分的《上梁歌》属于五声调式歌曲,结构完整。这类由五声调式构成的《上梁歌》是在四音列的基础上发展为“宫、商、角、徵、羽”五种五声性的调式,而且这五种五声性调式又分别由不同的五种五声性音阶组成,在结构上并不只是运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构成,有时也出现偏音与其五个正音构成。不难发现,土家族《上梁歌》的旋律组织形式不仅有三音列、四音列、五音列等,而且还有各种五声性的七声音阶的组织形式。
土家族《上梁歌》应属于“巫教”坛门,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经过考察,我们发现《上梁歌》的唱腔行腔与当地民歌、戏曲、道教音乐、佛教音乐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行腔过程中,语言声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缓慢,都是《上梁歌》行腔的基础。《上梁歌》唱腔的自身特色是非常鲜明的,它没有乐器的“包腔”,只是清唱。在《上梁歌》的发展历史上,语言声调是其唱腔产生的基础,也是土家族音乐化了的语言[7]。《上梁歌》的唱腔同土家族其他歌乐唱腔一样,运用真嗓演唱,但在雄壮起伏之时,演唱者模仿、运用了阳戏、傩戏中的翻腔,声音高亢有力,甚至运用假嗓。考察中,笔者认为《上梁歌》唱腔行腔有三个方面特征,其一是旋律发展时,同音交替比较常见,而且多以重复来发展旋律,使唱腔旋律得到引伸;其二是运用了节奏的重复和模仿,使唱腔板式得到统一;其三是运用了旋律变化的成分,逐渐扩充了唱腔。当然,《上梁歌》中还存在着许多创腔手法,也必须得到肯定。可以这么说,《上梁歌》在土家族地区广为流传,是因为其独特唱腔的形成,它和土家族其他歌乐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以民歌、本地戏曲、道教音乐、佛教音乐等为母体而繁衍唱腔曲牌。笔者认为,《上梁歌》这种祭祀性较强的歌乐的行腔手法直接源于土家族其他类型的民歌、本地戏曲、道教音乐、佛教音乐等。
《上梁歌》的演唱也是土家族人一种心象示现,因为演唱者的心理活动是捉摸不透的,是通过演唱者运用唱腔艺术与表演来体现歌曲内容的。在土家族民歌中,用唱腔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是最具特色的风格特征,也是土家族人心象示现最突出的手段之一。
土家族《上梁歌》唱词有固定的结构,程序也较为呆板,每句歌词必须由两句或四句组成,然后再发展歌曲内容。《上梁歌》唱词也较为固定,都是祭祀性的内容,有部分是赞扬主人家的赞词。后来,部分《上梁歌》因吸收了本地山歌、小调、戏曲及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元素,所以其唱词词体句法格式显得多样,段式比较自由,唱词以七字句、五字句为最多,段式以一句、两句、四句、六句等最为常见。《上梁歌》的唱词有自己的押韵规律,一般以一歌一韵,一韵唱到底。同时,《上梁歌》通过大量的衬词运用,把歌词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衬词没有实际意义,但在《上梁歌》演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考察发现,在土家族《上梁歌》的唱词中,大部分是有关民族祭祀题材的内容,因为土家族修屋上梁讲究风水,修房时,必须请掌墨师木匠及贺梁礼官等前来主持祭祀仪式,以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比如在拉梁、安梁时,由木匠掌墨师与贺梁礼官边攀梯、边唱上梯赞词,互唱《上梁礼词》,赞贺主人坐屋吉利,像登梯一样,步步高升。木匠唱道:
一行一步走忙忙,二行二步新华堂;
三行三步打一望,主东选得好屋场。
前有朱雀来定向,后有玄武绕山岗;
左有青龙来献宝,右有白虎呈端详[8](308)。
这首《上梁礼词》是一首七字句、两段体的祭祀歌,无衬词,是木匠在“升梁”后卦算吉时,赞扬主人家唱的歌。歌曲从音乐结构上观察,属于起、承、转、合结构,类似于汉族山歌,基本是贴近语言的一字一音。歌词运用比兴的手法,增强了对比性与层次感。
有的《上梁歌》内容充满了土家族民俗生活气息,歌词内容与日常生活紧紧相关。如在修房上梁时唱的《祭酒歌》,礼官唱道:
讲酒香,说酒香,
那日造酒是杜康,
杜康造下这杯酒,
主东拿起奠栋梁。
木匠接着唱:
一杯酒,
奠上天,
奠上天上鲁班仙。
礼官唱道:
二杯酒,
奠下地,
地脉龙神多多谢……
这根本就是木匠与礼官的对唱,仿佛在唠家常,生活气息浓厚,每段歌词都有独立的意义,可串成一起,成为一首长歌。可见,《上梁歌》在不同的环境与发展中,内容、题材、形式以及唱词结构都有区别,它们的形成可能与土家族人性格与风俗有关,《上梁歌》来源于劳动生活,但它又高于劳动生活,它有规律、有模式、有美的夸张,和其他民族的民歌一样,《上梁歌》是通过历代土家族人精心创作的一种民族歌乐艺术。
[1]彭振坤,黄柏权.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杨昌鑫.土家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3]田荆归.中国土家族习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4]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5]李良品,彭福荣,余继平.重庆民族文化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6]邓光华.贵州土家族傩仪音乐地域性与跨地域性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7(3).
[7]陈廷亮,杜华.土家族语言文化概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6).
[8]金述富,彭荣德.土家族仪式歌漫谈[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朱 丹)
The Form and Musicality of “Beam-laying Song” in Tujia Minority
XIONG XiaoHui
The Beam-laying Song is a ceremonial song sung at a chosen auspicious day when Tujia people laid the beams in building new houses. This song is an ancient artistic form with its special performing styles and techniques. As a ritual ceremonial song, 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ujia music.
Tujia; Beam-laying Song; Musicality; singing form; cultural value
2013-10-30
熊晓辉(1967-),男,湖南凤凰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音乐、音乐人类学、民族文化及钢琴教学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音乐文化研究”(12YJA760075)阶段性成果
J607
A
1009-8135(2014)01-0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