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卉
(安徽师范大学 图书馆,安徽 芜湖 241003)
苏荫椿,字萱臣,号忏因主人、华胥老人,安徽石埭人,生活于清末民国时期。安徽太平、石埭苏氏(石埭苏氏为太平苏氏迁出一支,主要分布在乌石、夏村、广阳等处,今属黄山地区)皆源于四川眉山苏氏,入清以来以经营盐业、典当业享誉省内外,是皖南地方望族之一[1]。苏荫椿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考上生员,二十六年(1900)开始进入同族—太平苏文卿(时号“苏百万”,长江一带,设典肆九所)所办的安庆同春典任职,其后的二十多年,一直负责部分苏氏典当行(主要有安庆、湖口、芜湖、宣城等处)的具体经营管理工作,经验丰富。在家乡,他参与纂修宗谱、修缮地方文物古迹、排解乡邻纠纷等,同时,饱读诗书,文笔斐然,朋友曰其“儒而兼贾”(《覆徐存诚孝廉·辛丑二月十七日》[2]),并有系列手稿传世①。他的一生是社会转型时期下层士绅的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年谱的编写主要依据苏氏现存的手稿以及地方文献等,旨在通过对苏荫椿为代表的皖南下层士绅,在清末民初近六十年生活经历的编纂,以期对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中期,中国下层士绅的生存状态能有一个大概的考察。
苏荫椿,原名荣桂,字萱臣,号忏因主人、华胥老人
《信稿·寄慕东》载:“椿在学,原名荣桂,今恳阁下代为更名荫椿。”(《寄慕东·壬寅十一月客湖口》[3])手稿封面各题“萱臣”、“忏因主人”,自称“华胥老人”,卷端钤有“萱臣氏”朱印,据《文稿·致沈赞臣内弟》自述其为“清庠生,苏荫椿,字萱臣。”(《致沈赞臣内弟·辛未二月三十日》[2])
安徽石埭人
石埭苏氏(又称广阳苏家②)为太平苏氏迁出一支③,源于四川眉山苏氏,苏荫椿曰:“缘我苏氏,系出眉山。”(《致族华存·癸卯二月十九日》[2])太平苏雪林在自述家世时也说:“相传我们这一支姓苏的是眉山苏辙之后”[4]3。
清同治十二年 癸酉(1873)1岁
出生于安徽省池州府石埭县。《文稿·致沈赞臣内弟》载:“距生大清同治癸酉十二年”。(《致沈赞臣内弟·辛未二月三十日》[2])曾祖父:苏巧秀,曾祖母:章氏;祖父苏国银,祖母张氏;父亲:苏吉治,母亲:章氏。(《寄慕东·壬寅十一月客湖口》[3])
父亲苏吉治(字虞廷)为石埭地方文人,《清人别集总目》载:“苏吉治,石埭人”[5]678,著有《流离记》④,该书主要记载太平军在皖南的活动。另外还有,《虞廷氏稿本三卷》(抄本,安徽省博物馆藏)、《存心堂杂著不分卷》(稿本,安徽师大图书馆藏),其中《存心堂杂著》为医学书,前有秋浦曹焕(字竹溪)作序,苏荫椿在写给曹竹溪的信中亦曰:“先君子所著救病药石一卷,蒙前辈赐文冠其首。”(《致曹竹溪孝廉前辈·己酉六月二十七日》[2])
清光绪十一年 乙酉(1885)13岁
与沈素蛾女士结婚,是年沈氏十八岁。
清光绪十四年 戊子(1888)16岁
读书授业于吴复初的父亲,即贵池吴自修先生门下一载。
“复初,名世杰,贵池大演人,予之姨表弟也,邑痒生。其尊公自修先生,岁贡生,光绪庚子年,先君命予负笈从游一载而归。”(《致吴复初·辛丑十月十六日》[2])
光绪十五年 己丑(1889)17岁
父亲病危,返家。
“光绪十四年,授业令先祖门下,春风化雨之恩,至今铭感。时令先君与椿共窗砚,昕夕对晤,情逾骨肉。令先祖母爱我尤深,恩勤备至。乃刚及一载,以先君病危回里,此后即风流云散,渺隔人天。”(《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
光绪十八年 壬辰(1892)20岁
丧父,生活困顿。
“光绪十八年,先君弃养,其时年轻,又受讼累,贫困不能自存。”(《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
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1895)23岁
考中生员。
《信稿·寄慕东》载:“苏荫椿现年三十岁,系安徽池州府石埭县民籍。于光绪二十一年,李学宪岁试案下,取入县学。”(《寄慕东·壬寅十一月客湖口》[3])“光绪二十一年,应李学使试,幸获一衿,而嚼字不能疗饥,境遇益形窘迫,亲族中无有肯为援手者,不料山穷水尽之时,偏有绝处逢生之妙。”(《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
喜得贵子。
《文稿·联语》载:“余婚有年矣,而膝下犹虚,家慈祷诸感山社前,逾年,果举一男,命撰联语以志。”
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1896)24岁
家乡成立感山义合社会,苏荫椿作序。
《文稿》载:“今春,族人等拟修蘋蘩之献,庶足以伸敬意、联众情、邀众醵资,立会一局,名曰‘义合社会’,共五十七名,每名出洋蚨二元,交首事权子母,存本用利,当五戊佳辰斋集庙内,拜跪趋跄,以符春祈秋报之典。”(《感山义合社会序》[2])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1898)26岁
为伯父苏景暄作墓志铭,作《仙源游草》系列诗。
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1899)27岁
参与纂修太平、石埭两邑苏氏宗谱。
《苏氏族谱》记载:“光绪廿五年,即公元一八九九年,文卿公八修族谱,得四十余巨册为一部、共印四部分藏于皖、宁、京各地”[6]卷49。苏荫椿在写给吴玉山的信中提到:“先是,太平同宗苏文卿,家赀百万,长江一带,设典肆九所。椿以修宗谱得与往还,颇蒙青睐,谆谆劝我弃儒而贾。”(《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
作《蓬庐漫吟》系列诗。
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1900)28岁
因参与苏文卿组织的纂修石、太苏氏家谱,得以认识太平苏氏同宗,应苏文卿之邀入安庆同春典任银房⑤之职。
《文稿·致吴玉山表姪》载:“先是,太平同宗苏文卿,家赀百万,长江一带,设典肆九所。椿以修宗谱得与往还,颇蒙青睐,谆谆劝我弃儒而贾。旋于光绪二十六年招往安庆,就同春典银房一席。”(《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
作《皖江游草》系列诗。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29岁
任安庆同春典银房。
“弟处质库二年,日与孔方兄晤对。”(《致汪性初·辛丑七月初二日》[2])他是1900年进入同春典,可知今年依然任原职。
是年,授业恩师吴自修逝世,苏荫椿悲伤不已。
“兄碌碌半生,毫无树立,有负师门厚望,自愧奚如。嗣闻令先尊道山之耗,绛帐风寒,仙凡异路又以路遥,不克尽筑室之义,我心伤悲,曷有既极。”(《致吴复初·辛丑十月十六日》[2])
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1902)30岁
调往九江湖口县同兴典,任银房一职。
湖口同兴典期间,作《钟山游草》系列诗。
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1903)31岁
任湖口同兴典银房。
此时的典当业很不景气,“敝处生意,已成强弩之末,兼乏持筹之方,每天当有八九百号,出本六七百千,较之旧年,稍有佳境。而居停因钱价过疲,嘱生意收紧,不愿长生库中。丰亨有象,争奈清闲市上,典质偏多,欲从权而不能,欲守经而不可。”(《覆汪冕卿·丙午四月望日》[2])“至于典事,生意虽仍如旧,操算总是不工,岁有三百六十天,利仅一万三千数。以视昔年,计拙端居我辈,方诸同业,先声已让他人。”(《致王芝卿吴味畊杜遐斎杜瓒如四同政·丁未元旦》[2])
光绪三十年 甲辰(1904)32岁
任湖口同兴典银房。
“椿书生命蹇,遭际多艰,不得已改弦易辙,藉谋生计,作客浔阳,于兹三载。”(《致陈镇寰仁丈·甲辰五月》[2])
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1905)33岁
任湖口同兴典银房。读郭璞 《葬经》有感,作《读<青囊经>感言》。
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1906)34岁
任湖口同兴典银房。
同兴典生意日渐衰败,“敝处生意,已成强弩之末,兼乏持筹之方,每天当有八九百号,出本六七百千,较之旧年,稍有佳境。而居停因钱价过疲,瞩生意收紧,不愿长生库中。”(《覆汪冕卿·丙午四月望日》[2])
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1907)35岁
任湖口同兴典银房。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36岁
任湖口同兴典银房。
宣统元年 己酉(1909)37岁
湖口同兴典关闭,调往宣城孙家埠同吉典,任经理。
“三月廿二日,奉到手书,适有皖江之役⑥,致稽裁答,为歉。鄙典禀请暂行停当,原有复开思想,近因邑令迭谕不愿开设,准将典帖官款缴销,即行由县招商接顶云云,居停遂顺水推舟,决意收歇,现已禀覆矣。”(《致谷宝泉·己酉四月二十日》[2])不久,苏文卿调其往同吉典主持事务,“宣统元年,又调往宣城县孙家埠同吉典,充经理。”(《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并于腊月二十四日,赴任。(《致族华存·庚戌四月二十八日时客宛陵》[2])
请曹竹溪为同乡丁静之及丁母操氏立传。
宣统二年 庚戌(1910)38岁
任宣城孙家埠同吉典经理。
四月返乡,携子同往宣城,将小儿子苏凤鸣送入宣城致中小学就读,并打算去南京观看十月月十八日举行的首届运动会⑦,“今年南京赛会,为中国数千年一大创局,撲拟立秋前后,邀二三契好来宁,一扩眼界。”(《致族华存·庚戌四月二十八日时客宛陵》[2])
作《宛陵游草》系列诗。
宣统三年 辛亥(1911)39岁
七月身染疟疾,小儿凤鸣吐血。任同吉典经理,兼任芜湖同福典经理。
“辛亥鼎革,又兼任芜湖同福典经理。”(《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
辛亥革命波及苏典经营,芜湖同福典经理汪冕卿不辞而别,苏荫椿抱病临危受命,去同福典主持事务,“以该典于上月受兵士之扰,执事汪冕卿,不辞而行,致人心浮动,纷纷归去。请我来此,收拾残局。弟以病辞,迄不获允,奈何奈何!”(《致谷宝泉·辛亥十二月二日自同福典泐》[2])十二月辞去同吉典事务,专事芜典。同时,宿松同泰典面临危机,苏文卿请谷宝泉速去处理,“弟孙典事已交卸,芜典之调,固辞不允。病汉处此繁剧,尤惕殊深。世变后,典业困难已极,棘手万分,敝居停综理各务,在在鞭长莫及。久仰大才,特请阁下前赴宿典,专办外交,以分其劳。讬弟修函敦请,务祈从连命驾。”(《致谷宝泉·辛亥十二月二十四日》[2])
民国元年 壬子(1912)40岁
任芜湖同福典经理。
“孙黎交斗,青太石三知事均逃,近无官长,而斗大山城,尚称安谧,较之外埠,可算福地。南京兵变,子受损失否,为问。芜典事,真不易办,仆权住,徐图乞退,再不允,则效汶上之行矣。”(《致族华存·壬子二月初二日时客鸠江》[2])
母亲、妻子、小儿凤鸣均患病。
民国二年 癸丑(1913)41岁
任芜湖同福典经理。
民国三年 甲寅(1914)42岁
任芜湖同福典经理。
为家乡重修回驴岭脚大路作碑记。
民国四年 乙卯(1915)43岁
苏文卿沿江九典全部歇业,损失惨重,苏荫椿返乡家居,“无如光复以来,居停九典,损失不少于六十万金,以致同时歇业。椿于民国四年,善后办毕,亦回里家居矣。”(《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
为同乡殉夫烈妇李孺人作传。
民国五年 丙辰(1916)44岁
为家乡重修南华菴作碑记。
民国八年 己未(1919)47岁
母亲章氏去世。
“民国八年,家慈见背,抱恨终天。读礼之余,日惟与农夫话桑麻、课晴雨,以消山中岁月。”(《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
为同乡杨子元作墓志铭。
石埭县各界捐款筹建公渡,“苏萱臣君,捐洋二元”[7]。
因宝善堂被焚,苏氏家族生意又遭重创,苏文卿举家北上,投奔在北京的侄儿苏锡第,在苏锡第的帮助下,在天津开办大生银行,“公晚年居京,于1919年与侄慕东筹资组建天津大生银行,任总经理,银行于 1949 年停业”[6]卷49。
民国十年 辛酉(1921)49岁
出任南京通济公典钱房。
“民国十年夏,适南京友人仿公司章程,招股集赀,组织通济公典,闻椿微名,特请任钱房一席。又复闻云出岫,寄趾白门,荏苒五载。综计生平,服务典业二十于年,东奔西突,依然两袖清风,毫无树立。”(《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
作《白门游草》系列诗文。
民国十一年 壬戌(1922)50岁
任南京通济公典钱房。
民国十二年 癸亥(1923)51岁
任南京通济公典钱房。
民国十三年 甲子(1924)52岁
任南京通济公典钱房。
为同乡桂汉珉作传,并为其从舅徐吉甫先生作墓志铭。
民国十四年 乙丑(1925)53岁
任南京通济公典钱房。
民国十五年 丙寅(1926)54岁
辞去通济公典职务,准备回乡安度晚年。
“通济典例,五年改选,椿已任满,例应辞职。兼以老景日增,心痛旧恙,不时举发,近更失眠,精神衰惫,明春拟决计南归,不复再作冯妇。”(《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
民国十七年 戊辰(1928)56岁
作诗贺内弟沈赞臣六十大寿。
民国十八年 己巳(1929)57岁
作 《新开洗衣池碑记》、《重修南华菴观音堂并建厨房碑记》文。
民国十九年 庚午(1930)58岁
在南京小住一月后返家,“弟于去岁小阳,复往金陵,刚及一月,阳历年终,接家书,悉县署改造徵册,新添花样,又收拾南返。”(《致吴玉山表姪·丙寅十二月十六日》[2])
民国二十年 辛未(1931)59岁
身体日渐衰弱,开始预备后事。
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1932)60岁
作《读<汉书·韩信、彭越、英布列传>书》、《编辑历朝年号表序》两篇文章。
告诫儿子苏凤鸣不必为其六十寿辰铺张。
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1933)61岁
作《重建东门院墙碑记》、《祭桂月亭文》。
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1934)62岁
作《徐足三先生族谱小传》、《麻衣菁华序》。
注释:
① 目前发现的主要有《文稿》、《信稿》、《典业杂志》、《各大宪通电》、《东鳞西爪》等五种,均藏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②据闻,现在石埭县(今名石台)广阳镇苏氏老宅,因修建太平湖水库,已经沉入湖底。
③笔者按:石埭县在清代属于池州府,太平县属于宁国府。
④该书藏地不详,目前所知的版本为抄本。参见广西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广东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编:《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引用了该书,注释为“苏虞廷《流离记》,抄本”,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3页。
⑤按:“管钱即出纳,尊称银房先生,主要职责是经理典当铺每天营业款项的收支,并登记造册,转交管帐。”参见林加奇主编:《第三条融资渠道——解读现代商业信用·撩开当铺神秘的面纱》,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40页。
⑥ 当指1908年11月19日,光复会会员、安庆炮营队官熊成基起义事。
⑦“10月18日(九月十六),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举行,参加运动员150名,分田径、足球、篮球、网球等比赛项目,至22日闭幕。”参见韩信夫、姜克夫:《中华民国大事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
[1]两邑十排公修.苏氏宗谱:序言 [O].光绪25年(1899)刻本.
[2]苏荫椿.文稿[M].民国间稿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3]苏荫椿.信稿[M].民国间稿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4]苏雪林.苏雪林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5]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上卷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6]苏鹤孙.苏氏族谱:安徽省太平县岭下苏氏源流简述 [M].2006年未刊本.
[7]石埭县公渡经费收支各欵征信录[M].民国9年(1920)印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