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霞
(莆田学院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 莆田351100)
高校社区学生党建工作的完善
黄振霞
(莆田学院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 莆田351100)
针对目前各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设立社区楼栋党支部,给予发展性职能权威;发挥社区辅导员作用,加强设施和经费支持;依托党支部立项活动,加强社区的党建宣传;要健全社区党建机制,明确党员责任和义务,完善社区学生党建工作。
高校;社区;学生;党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1]。社区作为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相互交流最多,思想最为活跃的区域,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就具备了现实的必要性。将学生党建工作向社区有序地推进,将是高校今后党建工作的一个新亮点。
1.1 密切联系群众,丰富社区文化
传统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常是发挥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上,学生社区则为空白。而社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把党建工作引入社区,不但响应了党中央关于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号召,而且让社区成为党的活动窗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同学们的政治觉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丰富社区的文化建设。因此,使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地深入到学生社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崭新领域和重要内容,也充分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育人工作[2]。
1.2 开展教育宣传,引导社区建设
学生社区是同学们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同学们消化课堂知识、探讨社会问题的主要场所。在当今网络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社区成为校园思想最为活跃的区域,也就成为各种矛盾、各类突发事件集中交汇的区域。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缺乏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义气冲动,容易被社会不法分子利用,使得一些社会焦点问题演变成为校园热点问题而引发突发群体事件。党建工作进入学生社区后,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和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保证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3]。
1.3 树立模范作用,促进社区发展
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先进分子的代表,便成为高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核心力量,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可以在社区的文化、活动、学风、卫生各方面建设中发挥带头表率作用。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从自己的宿舍做起,影响和带动周围其他同学。与广大同学们一道,共同促进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2.1 党务工作者精力不足,与社区之间缺乏互动
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一般是各院系党总支按专业、年级、班级在院系设立学生党支部,规模庞大,由思政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组织生活没有在社区开展,党员发展没有在社区公示,也未把学生在社区的表现作为考察内容,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考察,及正式党员的考核,均未征求社区辅导员的意见。社区与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统筹及配合,难以在党建工作上形成有效合力。
2.2 组织生活模式单一,社区党建教育开展不够
随着大学生党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任务日益繁重。在发展压力面前,党支部仅仅成为了一些事务性工作的堆砌,组织活动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陷入了“模式的惯性”中。党团教育活动也只能体现在会议理论教育及校园党建活动中,而社区作为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相互交流最多,思想最为活跃的区域,党建教育宣传力度却最为薄弱。没有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社区生活报、党员活动室等有利阵地,也没有结合网络时代特点及时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来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动态。
2.3 未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党员先锋作用无从发挥
在实施大学生党建进社区工作过程中,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但大部分仅限于公告社区各楼栋的党员名单,设立社区党员活动室,却未明确规定党员在社区的责任和义务,工作职责不明确,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往往也只能停留在口头宣传上,无从发挥。也未建立相应的公示、监督、奖惩等配套机制。当下如何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党员在社区的号召力,如何全面、公正地考评学生党员的作风问题,是社区党建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设立社区楼栋党支部,给予发展性职能权威
目前,各高校绝大多数学生党支部建立在院系,学生党员归其所在院系党组织管理。从尊重社区现实、方便开展工作的角度出发,可以单独设立社区楼栋党支部,对此机构中的学生党员,采取特殊的组织策略,从组织关系上赋予其双重身份,即拥有社区楼栋党组织成员身份的同时,不改变原来的院系党组织隶属关系。高度集中各楼栋的党员力量,避免各院系各自为政、运行方法各异、缺乏沟通交流的弊端[4]。
要让社区党组织能够长远发展,能够调动社区党员学生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就必须为社区党组织提供有力抓手,如: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发展对象的预备、预备党员的转正、党员的荣誉评选等都必须经所在社区楼栋党支部签署意见,被考核人所在院系党组织对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应高度采纳,实行一票否决制。
3.2 发挥社区辅导员作用,加强设施和经费支持
高校需组建一支由正式党员组成的高水平的社区辅导员队伍,担任社区楼栋党支部书记,并挑选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组织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辅助社区辅导员开展党支部的各项工作。院系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需征求社区辅导员的意见,学生在社区的表现也应列为考察内容[5]。
在硬件设施上,要努力做到一个社区楼栋一个党员活动室,并建立灵活的富有激励性的经费管理制度,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党员干部学生和突出成效的党建活动项目。
3.3 依托党支部立项活动,加强社区的党建宣传
学生党建进社区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就是用党的精神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丰富社区文化,引导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社区党支部可依托当前各高校普遍开展的“支部立项”活动,积极申报课题,在立项经费的支持下,丰富社区活动内容。
社区党建活动为党支部从实际行动上考察发展对象提供依据。要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社区生活报等定期对社区开展的党建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不断扩大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同学们的政治觉悟,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早日争取入党的愿望。
3.4 要健全社区党建机制,明确党员责任和义务
首先,要建立健全社区党建管理机制,校党委应该安排专门负责人狠抓社区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与落实,明确社区各党支部与院系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相协调。其次,要建立健全社区党支部的理论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挂牌制度、党员接待制度、党员公示制度及党员奖惩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体系[6]。
规划党员责任区,签定党员责任书,明确党员责任和义务。实行党员挂牌制度,要求以点带面,以身作则,从自己的寝室做起,带动整个楼层,辐射整个楼栋;落实党员接待制度,安排好活动室的值班和接待工作,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馈同学们的期望和意见,引导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落实党员公示制度,鼓励“找茬”监督,深入掌握群众的反馈意见,使发展、培养、教育更具针对性。充分发挥入党联系人的作用,要求定期汇报入党积极分子在社区的表现情况,并以此作为优秀党员的考核标准。同时,对表现懒散,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党员实行延迟转正、党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直接退党处分,严肃党纪,从严治党。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2]吴敏.论高校学生社区的文化特点与党的建设[J].学理论,2009(5):178-179.
[3]高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社区[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40-143.
[4]陶光胜.基于自治与党建耦合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3):56-58.
[5]吴清,茅蕾.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的思考与实践[J].学理论,2009(26):214-216.
[6]许益锋.关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27-28.
[责任编辑:余义兵]
D267
A
1674-1104(2014)03-0138-02
10.13420/j.cnki.jczu.2014.03.042
2013-08-11
黄振霞(1983-),女,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