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浅谈

2014-03-29 06:52:13齐传干
成才 2014年8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评价

■齐传干

初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浅谈

■齐传干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要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先解决好科学划分小组、明确合作目标、掌握合作技巧和设计灵活多样合作形式等问题。

一、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案例

高效课堂离不开高质量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学生展开竞赛和合作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过去以个人或班级为教学对象的做法,突出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拓展了学习的时空;教师适当地进行点拨,还可以将学习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变“课时”为“学时”。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更多的互动性和层次性,要多结合实际,注意知识的生成。如结合“日本”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笔者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并设计了下面表格中的合作探究课题,让各小组先开展组内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低效原因分析

热情洋溢的笑脸、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这是师生孜孜以求的课堂教学情境。为此,应根据教学的实际,师生共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达成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当避免形式化的、盲目的和无意义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但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存在着一些低效合作的现象。

1.重形式,轻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体现课改理念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它渐渐地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但是,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有的教师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一碰到问题就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根本不考虑教学内容有没有讨论的价值,有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有的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缺乏知识性、挑战性和开放性,课堂出现了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假讨论”“假合作”的现象。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基础知识或通过学生独学就能掌握的知识还会因讨论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样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晨星”组探究时,笔者发现学生的反应比较冷淡,没有合作学习的热情。课后反思其原因,是因为这些问题的难度不具备挑战性,学生看了“日本地图”或者教材即可回答,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

2.重分组,轻分工

在师生精心分组后,教师一声令下,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讨论声音充满整个班级,每个人都在说话,分不清楚谁在发言,谁在记录,谁在听。当教师要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时,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即使有学生发言,发表的也只是个人见解或临时拼凑的答案,而非小组讨论的结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组长作用发挥不够,组员分工不明确,小组缺乏共同价值。

3.重表象,轻管理

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沉迷于热闹的讨论场面。他既没参与到学生讨论活动中去,也没有在学生思维碰撞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引导。有的教师只看讨论结果,忽视讨论过程;有的教师只看学生活动表象,忽视教师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无序状态,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效果不很理想。

4.重结果,轻过程

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往往具有知识性、挑战性和开放性。学生通过讨论容易产生思维碰撞,生成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及时地点评能起到促进学生知识生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积极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结果进行评价,忽视对生成性问题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更有甚者,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想把学生“难倒”,“显摆”自己,炫耀于学生。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探究

1.精心选择合作问题

(1)合作学习并不是对解决所有问题都有积极作用,采取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某项学习任务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或者多人合作确实比一个人独立完成效果要好。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问题,并将之细化成若干个小问题,使每个小组的研究任务清晰明确,合作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流于形式。问题的设计要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梯度性。如本堂课第二和第三个主题的探究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与同伴的交流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2)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由线性思维转变为多向思维。如通过对第一个课题“我们读日本地图”的探究,让学生基本上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第二个课题“我们用日本的产品”的探究,能够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学习有用的地理。对第三个课题“我们谈日本的文化”的探究,可以提升学生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2.精心分组,合理分工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并不是简单地把几个学生放在一起,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考虑并且同科任教师商量后进行分组。一般来说,学习小组的搭建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①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初建学习小组,在学生互相不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成绩采取一条龙的形式分组,每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B层、C层。②除成绩以外,教师还要考虑男女同学的比例、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爱好。③小组成员人数适中,以4~6人为宜。如果是课堂内合作学习,在目前传统教室布置形势下,座位相邻的前后4~6个人合作讨论比较方便,亲和力较强。如果是地理实验或野外调查实践等,因分工任务不同,人数可适当增加。需要指出的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小组(组内、组间)可能出现会产生变化,当组间不能符合“同理异质、异组同质”要求的时候,应是适时调整。

(2)一个优秀的合作小组应该具有协调、融合、互补、合作的品质。在小组建设中,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有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在自主管理、合作竞赛等方面的能力。当小组成员的管理能力集中形成为小组的管理合力时,小组也能够像班委会一样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职责,成为班级的管理者。这既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又为每一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3.走近学生,精心管理

(1)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在各小组之间走动,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并做到以下几点:①关注各小组是否有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是否都参与讨论,参与状态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小组成员是否专注倾听其他组员的见解或大胆尝试实践;鼓励学生学习倾听别人的见解,接纳不同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②关注学生对课题的探究过程。当学生思考探究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当加以点拨和引导。③关注低效或无效的学习行为。有些学生在活动中会讨论一些与课题无关的内容,甚至出现闲聊的情况。野外实践活动中,也会出现与探究课题无关的行为。对此,教师应加以制止和引导。④关注学习进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度是否与预设的教学进度相稳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要灵活支配讨论时间。本堂课笔者发现学生完成第一个课题的探究比预设时间要少。相比前者,后者“日本的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所带来的问题有哪些、日本工业的发展还会面临哪些问题”的讨论更能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组与组之间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讨论非常激烈。笔者延长了该课题的学习时间,以利于学生的思维分散和分析表达能力的锻炼。

4.多元评价及时反馈

(1)新课堂需要新的评价标准。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参与的评价,学生收获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师讲授、引导、点拨、点评的评价。这个环节一般不会占据课堂的过多的时间,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必须在教学前细致地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充分的预判,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教师评价恰到好处。

(2)鼓励性评价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鼓掌作为一种常用的课堂评价方式,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喝彩,是一种欣赏,是一种鼓励与鞭策。新课程主张由教师的评价霸权,变为师生、生生互评的多种形式;评价的主体由单一到多元,评价方式由对错判断到综合评判。本堂课,笔者让学生先进行“自评”和“组内互评”,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教师在对各小组和学生做出评价时,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努力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评价机制。

5.形式多样,灵活合作

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初中课堂中,好的合作学习的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如小组讨论、辩论、游戏、搜集资料、角色扮演、调查访问,以及小组内合作进行小制作和模拟试验等。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总结,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成熟、更加完美。

(作者单位:武汉市旭光学校)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评价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