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现状及对策思考
——以安徽党史类纪念馆为例

2014-03-29 06:20琼,王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纪念馆安徽党史

芮 琼,王 海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 a.理论室;b.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 亳州 236800)

党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现状及对策思考
——以安徽党史类纪念馆为例

芮 琼a,王 海b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 a.理论室;b.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 亳州 236800)

党史纪念馆是党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安徽党史类纪念馆分布广泛,各纪念馆都能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使纪念馆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但仍然存在着文物资源缺乏、人力资源不足和人才素质急需提升、场馆内外环境有待改善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各纪念馆必须在大力争取党政资源、用好馆内资源、加强研究力度、用好社会资源、开发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利用,发挥党史与陈列结合的特点,把党史纪念馆打造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地。

党史文化;党史纪念馆;整合利用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并通过一定形态表现出来,这些承载着党史文化的外在形态就是党史文化资源。党史文化资源指的是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物质载体,不仅包括了重要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史遗址遗迹、纪念物等,还涵盖了党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1]。

党史纪念馆是党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是党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纪念近、现代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并依托有关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而建立的纪念馆、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与普通的纪念馆相比,党史纪念馆具有更加鲜明的党史文化象征意义,是爱党、爱国、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文化载体。长期以来,各类党史纪念馆以服务受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其教育上的特殊价值,在弘扬民族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安徽党史类纪念馆概况及整合利用现状

安徽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新四军、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有着“领袖家乡、红军摇篮、将军故里”等美誉。90多年的辉煌历史给安徽留下了得天独厚的党史文化资源,革命文物非常丰富。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党史类纪念馆有:合肥市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淮北市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和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纪念馆,涡阳县新四军四师纪念馆,阜阳市四九暴动旧址纪念馆,滁州市藕塘烈士纪念馆,六安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王稼祥故居纪念馆,岳西县红二十八军旧址纪念馆,徽州区岩寺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等。大大小小的党史纪念馆分布广泛,遍布全省。在整合利用资源层面,安徽的党史纪念馆都能紧紧围绕着党史事件、党史人物等,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使纪念馆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1.1 建设力度明显加强

当前,安徽省绝大多数的党史纪念馆都实行了免费开放。作为公益性机构,各党史纪念馆及其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比如,为纪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渡江战役,合肥市政府在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西侧修建渡江战役纪念馆,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3]。六安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由原皖西烈士陵园的将军馆、陈列馆拆并重建的新馆,纪念馆建设投资600多万元。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通过精心包装一批旧址保护、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积极跑省跑部,争取纳入国家文物部门、国家发改委、国家红色旅游的重点项目,获得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专项资金的支持,解决保护开发建设资金紧缺问题。各党史纪念馆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充足的资金,有力地保证了纪念馆的建设发展,促使纪念馆的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进。

1.2 布展日趋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的布展是发挥党史纪念馆价值的核心。安徽各类党史纪念馆基本上都能做到科学布展,以党史特有的资政育人功能为着眼点,通过人性化设计、品牌化培育、艺术化表现等形式,实现寓理于史的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内陈列分为序厅、革命史展、将军展、洪学智生平事迹展、金寨名人展、烈士展等七个部分,以上千幅图片和数百件实物对应的方式,全面展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在陈列方式和展示手段上,综合运用文物、图片、模型、雕塑、油画、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结合使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如:革命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将军行》等回响在整个展厅;电子导览,电脑触摸设备分布在展厅显要位置,尤其是展示洪学智将军的一生的电子翻书设备更是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兴趣。所以,党史纪念馆的布展不仅生动、形象、逼真,而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感人至深,有效地发挥了纪念馆应该具有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

1.3 多样化的宣传打造出各自品牌

做好党史纪念馆的宣传是提升纪念馆知名度、发挥其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没有多样化的宣传,党史纪念馆只能处于“冷宫”之中,社会公众难以知晓。安徽各类党史纪念馆在常年开展的青少年活动、党员干部提升党史素养和党性修养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纪念馆开辟“红色课堂”,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以及青少年入队、入团、入党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主义思想教育。此外,各纪念馆还广辟途径,通过学术研讨活动、创办研究会等加强党史文化的学理探究,提升纪念馆的档次和知名度。比如泾县在2007年举办的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会,各级领导、新四军老战士、皖南事变烈士子女、专家学者等500余人参加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四军军部旧址及其纪念馆的影响力。随着各种活动的开展,活动品质的不断提高,媒体的关注度得以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些纪念馆,同时也促使这些纪念馆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了各自品牌。

1.4 受众范围和数量不断增加

党史纪念馆的主旨就是要让受众重温党史,在参观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和修养,从而坚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了将这一工作推向纵深发展,各类党史纪念馆都努力的做好接待工作。与此同时,还通过与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联手,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比如,在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品位得到了不断提升。1995年国家民政部将金寨县博物馆列为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团中央列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南京军区和驻皖部队、院校先后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列为“青年官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中宣部宣布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先后有二十多所省内外的大中专院校也把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馆以来接待参观游客近300万人次。受众范围的不断扩大、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安徽党史纪念馆的发展繁荣获得了不竭的动力,如果没有受众参观,发挥不了特有的教育作用,党史纪念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 党史类纪念馆发展的“瓶颈”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积聚进一步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2010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要求“统筹建设党史纪念场馆,将其作为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学习党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社会需要党史纪念馆,但需要的是有作用、有作为、有价值的纪念馆。不可否认,安徽党史类纪念馆历经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当前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党史文物资源仍然缺乏

文物资源是纪念馆的基础性资源,其中包括:(1)纪念馆自己收藏的文物,也就是馆藏资源。(2)纪念馆根据展览陈列的需要,将无法展出的文物进行复制,称为复制资源。(3)纪念馆为扩大合作,向其它纪念馆租借文物举办展览,称为馆外资源。文物资源是纪念馆征集保管、科学研究、展示宣传的基础条件[5]。

安徽党史纪念馆文物资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充足的。比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现保护的旧址点有:军部司令部、军部大会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导队、战地服务团、中共中央东南局、烈士墓、叶挺桥等十处,并新增了《云岭碑园》、叶挺铜像广场、辅助陈列、专题展览等设施,馆内现存各种珍贵图片、文物、资料达4000余件。这些丰富的党史文物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党史文化的传播力度。但是,与安徽革命历史的丰富性相比,各纪念馆在党史文物应有的藏品数量和品质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典型性的藏品不足,党史纪念馆的核心资源就难以很好地得到利用,从而很难适应高水平的陈列和研究,限制了党史纪念馆的利用和开发。

2.2 人力资源不足,人才素质急需提升

纪念馆的人力资源是指在纪念馆中从事文物征集、管理、保护、科研、社会教育和后勤服务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这些人的整体素质、水平、形象直接体现出纪念馆的内在形象。因此,党史类纪念馆各项工作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党史纪念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纪念馆快速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首先,人员数量不足。要实现党史纪念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更好地整合利用纪念馆资源过程中,充足的专业人才配备显得十分重要。但限于人员编制数量的规定,目前安徽党史类纪念馆的人员数量都比较缺乏,大大限制了纪念馆的专业化发展。其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党史纪念馆作为专业性机构,用专业人才从事专业研究和开发尤为重要,但目前各党史纪念馆现有人员的专业匹配度相当低,仅有的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往往流向其它部门。因此,招贤纳士是当务之急,而通过专业培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更是迫在眉睫。

2.3 馆内外环境有待改善

党史纪念馆属于公益性文化机构,又是社会活动中心之一。因此,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应该是人口集中、交通方便、无环境污染地区。这样,既对纪念馆文物保护有力,也便于参观活动。

党成长壮大的艰辛历程决定了大多数党史遗址遗迹都是在较为偏僻的地方。安徽党史类纪念馆总体上都在原来旧址上建立,由于政府的重视,目前交通环境、接待条件等有所改观。相关部门也十分重视环境的保护,有效地防止了对纪念馆周边环境质量和景观的破坏。但不可否认,随着公众对纪念馆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停车位不足、展览区过小、休息区不够、活动场所有限等问题还是日益暴露出来。因此,馆外环境有待改善。此外,馆内建设也需要加强。限于经济原因,很多纪念馆年久失修;部分纪念馆由于展区面积限制,征集到的很多展品无法展出,比如金寨革命博物馆,大量的党史文物长期存放于纪念馆的仓库之中,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也限制了党史文物价值的充分发挥。

2.4 场馆信息资源需要与时俱进

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党史纪念馆的信息化工作主要是围绕着藏品、展示、研究这三项基本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纪念馆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收藏、研究、陈列、宣传、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的过程。

现今大多数党史纪念馆往往还是以传统的文物展览为主,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党史纪念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比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采用沙盘、文物、雕塑、图片、油画、文字、场景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示大别山区的优秀儿女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此外,党史纪念馆的网站宣传,不仅展现了纪念馆的对外形象,也成为公众了解纪念馆、与纪念馆进行交流的窗口。目前安徽党史类纪念馆很多都是寄托于政府网站板块介绍,拥有自己独立网站的并不多,淮海战役纪念馆专门开辟网上革命纪念馆专栏则更具创新意义。缺乏独立网站进行宣传,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利用率低等。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场馆信息化建设,势必会对开展党史纪念馆资源整合利用十分有利。

3 整合利用党史纪念馆的对策思考

3.1 大力争取党政资源,增强人、财、物的支撑

党史纪念馆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争取党政资源,就是要拓展经费、人才渠道,推动纪念馆事业的全面发展。首先,要争取从政府部门获得长期稳定的经费保障。把党史文物保护管理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各级财政部门必须确保纪念馆、纪念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征集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和资助。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办馆的创新理念,借助社会力量来充实纪念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使纪念馆走出一条新路。再者,积极引进人才资源。党史纪念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研究、展示和宣传党史文化,服务于整个社会。这样的工作性质,要求纪念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专业的人才资源在纪念馆发展中的价值最高。采取合理的流动机制,加强纪念馆同党史工作部门、党校、高校的人才交流,使纪念馆的人才结构更为合理。同时,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人员素质,逐渐打造出一支专业的学术团队,为纪念馆的发展提供一流的人才保障。

3.2 用好馆内资源,打造出精品展览

党史纪念馆的馆内资源,其主体构成就是各纪念馆收藏的文物,对这些文物要进行整合利用。首先,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党史纪念馆的馆内资源,提高各类珍贵展品的展出效率和展出效果。陈列展览是纪念馆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通过专业化的设计,科学摆放文物藏品,不断丰富展示手段,合理设计参观线路,制作出高质量的陈列展览,打造出各纪念馆特有的精品展览。其次,在党史纪念馆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尽可能优化纪念馆的功能分布,比如采取轻便展架,充分利用展览空间,最大限度增加文物展区;对纪念馆仪式区域,扩大面积,加强功能性建设,满足多样化的纪念需求等。再者,通过整合党史纪念馆的馆内外资源,加强纪念馆间的合作和交流,以联展、借展、互展等形式,不断更新展览内容,最大程度满足社会的需求。

3.3 加强研究力度,深挖精神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6]。党史纪念馆应侧重通过研究,增强传播力和感召力。但目前安徽党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基本上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开发,即往往重视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遗址遗迹等物质形态的资源开发,忽视非物质形态资源的开发。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坚持以弘扬优秀文化作为主导理念,在党史纪念馆的内涵发掘上下大力气,力求将党史文物中最根本、最宝贵、最感人的精神内涵挖掘出来,传递给受众,达到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主阵地的目的。

因此,要树立科研兴馆意识,以特色藏品为依托,以革命史料为依据,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进行专题性、综合性研究。首先,要充分利用党史研究室、党校、高校等专业党史部门的人才,聘请相关富有经验的党史研究专家,加强研究力度,深挖纪念馆陈展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等的精神内涵;其次,各纪念馆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创办党史文化的研究性社团,举办全国性的研讨会,宣传各自特色的党史文化。比如利用安徽各地的新四军研究会,金寨特色的红军研究会、洪学智将军研究会等,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

3.4 用好社会资源,积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党史纪念馆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公众作为纪念馆产品的使用者,两者之间事实上是一种供求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党史纪念馆面临着资源、资金和竞争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建设上,要通过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和民间人士,广泛寻求文物资料线索,千方百计征集革命文物史料,使纪念馆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在社会效用发挥上,党史纪念馆的出发点就是要使它的目标受众在参观后,能实现获取新知和满足精神需求。要积极搭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平台,让各种社会群体走进纪念馆、参观纪念馆,通过有代表性的党史文物展览和精彩的讲解,增加观展兴趣,凝聚受众精神,使纪念馆成为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通过建立广泛的公众基础,同时纪念馆自身不断整合资源凸显个性,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党史纪念馆的长久不衰。

3.5 开发信息资源,疏通传播渠道

信息作为强有力的特殊资源,能够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党史纪念馆信息资源利用率很低,因此潜力也很大。首先,对于党史纪念馆而言,藏品信息、科研信息、展览信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要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加大对这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整合。其次,运用现代化的网络、电子设备等高新技术手段,加强纪念馆信息资源的收集、传输、交流和共享,提高党史纪念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信息资源的传递更具准确性和及时性,拓展纪念馆的生存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再次阐明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史纪念馆作为社会精神产品的重要部门,有责任把党的奋斗史、创业史和改革开放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依托自身优势,顺应时代要求,整合馆内外各种资源,把党史纪念馆打造成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地。

[1]王海,耿成华.整合安徽党史文化资源与实现文化强省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6):61-63.

[2]革命纪念馆工作试行条例[Z].文化部.1985-01-09.

[3]全景再现百万雄师过大江壮举[N].合肥晚报,2012-11-29(A06).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Z].中发[2010]10号.2010-06-19.

[5]马自树.论博物馆资源[J].河洛春秋,2002(2):23-24.

[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4).

[责任编辑:余义兵]

D23

A

1674-1104(2014)02-0028-04

10.13420/j.cnki.jczu.2014.02.007

2014-01-10

安徽社科联课题(A2013035);安徽党校系统重点课题(AHDXKT2013029)。

芮琼(1981-),女,安徽亳州人,中共亳州市委党校理论室讲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王海(1980-),男,安徽合肥人,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纪念馆安徽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萧军纪念馆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党史上的今天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