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佳丽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艺术类学生自身的特点深深影响着他们的英语学习,并往往导致其英语学习出现很大的困难.其一,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与其他学生有很大不同.有研究发现,艺术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弱.这与外语学习的内在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使用逻辑思维,以及循序渐进的持久性和情绪的稳定性,而这些恰恰都是艺术类学生所欠缺的.[1]其二,艺术生英语学习基础普遍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的英语水平未达到平均水平,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其三,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大多数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课上,不重视英语学习.其四,艺术类学生对英语学习长期缺乏信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英语,甚至很容易就放弃.
艺术类学生的这些特点让艺术类本科生的英语教学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本文将从第二课堂的角度探讨艺术类本科生的英语教学与实践.
K o l b构建了一个体验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提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2]体验式学习正是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协调者、合作者、评估者和资源提供者.第二课堂体现了体验式学习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并建构重组,从而扩展自身的知识.
以体验学习为理念,英语第二课堂鼓励学习者通过“做中学”,充分利用现代化外语学习资源和条件,努力建构自然与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强学生的语言实际体验.它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和建立英语语言思维,而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是相对于第一课堂的教学而言的.基于艺术类本科生的自身特点和第一课堂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过程包括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部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这两部分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同等重要.[3]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主要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输入,而在语言运用和知识输出方面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严重缺陷.受到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安排等因素的限制,第一课堂教学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智力、能力等差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难以得到均衡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仅仅靠第一课堂有限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教学即第二课堂,能够给学生提供更真实更优化的语言环境和更多锻炼听说能力的机会.与第一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它的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充分体现了语言学习交际性和文化性的特点,从多方面延伸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并弥补其缺陷,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束定芳认为外语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4]艺术类本科生普遍存在基础差、信心不足、缺乏兴趣等问题,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已是刻不容缓.“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英语的机会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使其在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渐明确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有别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寓教于乐;灵活多样,如英语角,英语文化日,各类英文欣赏,英语讲座,英语晚会,英语比赛等,以及借助各种电教设备、多媒体手段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如调频台,语音室等.这些活动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挑战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这符合学生在心理、生理、认知、娱乐等领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各种活动.
第二课堂重视学习者的自我观念和情感因素.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参加活动,置身于轻松的英语环境中学习,摆脱了第一课堂学习的焦虑情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最终达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5]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掌握着学习的自主权,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发挥的空间;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主动性强,并且可以独立发现问题和自行解决问题,不再被动地接收语言信息,而是作出积极的反应;学生愿意注意或接受学习内容,欣赏学习、渴望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并指导其行为.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递者、课堂的权威者,他们在活动中起帮助、建议和引导的作用,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个性获得了充分的尊重,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并展示综合应用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英语第二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一个必要的外在条件,其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院系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依托体验式学习的理念,尊重艺术类本科生的学习特点,以语言教学“任务”为出发点,以可操控为原则,从第二课堂的概念内涵和主要活动形式着手,建设适合我院艺术类本科生实际情况的“体验式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为了提高全院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英语学习氛围的形成,我院以传媒学院为大课堂,各班级为小课堂,在2012—2013学年开展了以下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英语角是我院大学英语教研室组织的大学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通过老师的组织及指导,学生根据所给定的某一主题以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口头英语的操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表达的重要语言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每周一晚上在指定地点派两名大学英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同时邀请英语演讲比赛培训班的学生、口语较好的学生和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起引导作用.每次活动设定一个主题,内容包括主题演讲和自由会话等环节;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进程,共安排15次活动,15个主题,例如,Studies & Part-time Jobs,Internet,Social Practice,Favorite Books,Harmonious Society,等等.英语角的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英语知识和技能,口语交际能力大大提高.
为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丰富我院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我院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英语文化月”主题,开展各类英语比赛,评出优秀作品.例如,5月外文歌曲大赛,9月英语手抄报比赛,10月“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分赛,11月英语话剧大赛,等等.在英语节日举办相关活动,例如,11月“万圣节狂欢之夜”,12月“圣诞晚会”.这类活动能够发挥艺术类本科生的专业特长,并鼓励其在艺术效果和表演形式上的探索和创新,所以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他们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增加阅读量,拓展视野,收集材料,筛选,加工,反复排练;自己设计台词、表情、动作、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灯光等.我系学生编排的话剧《魔镜》、《石中剑》等都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才华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展示和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英语电台:每周周日到周四的晚上播放英语节目,包括大学英语教程、散文欣赏、VOA英语、疯狂英语、英语歌曲欣赏等.影视欣赏:每周五晚上在指定多媒体教室派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为学生播放经典英文原声电影,如The Sound of Music,The English Patient,Forrest Gump,等等,播放期间教师进行穿插讲解.班级英语沙龙:每周周末任课教师计划和组织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英文原版电影大展播,英文广告、谚语、经典表达展览,英语朗诵、英语辩论、网上英文阅读、讲故事、唱歌等活动.开展这类活动既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又能增长学生的见闻,加强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英语文化周活动的灵活多样使学习内容和方法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并发现自己的长处.
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初步建立了适合艺术类本科生实际情况的“体验式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与形式、具体操作步骤、预期效果及活动评价与反馈、改进.该体系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出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并且尝试把第二课堂活动整体表现以30%的比例纳入学生学期的英语成绩总评.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以致用,了解英语语言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第二课堂活动遵循个性化教学原则,尊重学生个体,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也对学校,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而且要从硬件配套设施和管理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制定行之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方案;教师要从思想上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引导者、协作者、评估者、促进者以及资源提供者转变.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抓好第二课堂并将其纳入整个的教学轨道.针对艺术类本科生这一特殊的学习群体,开展英语第二课堂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也是优化现代化英语教学的有力措施.
〔1〕章妍,史胜翠.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40.
〔2〕Kolb,D.A.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3〕Krashen,S.D 1985.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Harlow:Longman,51.
〔4〕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5〕高燕.开辟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