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型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研究
——以安徽铜陵市为例

2014-03-29 04:30余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铜陵市铜陵文化产业

余宏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 安徽 铜陵 244000)

工业型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研究
——以安徽铜陵市为例

余宏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 安徽 铜陵 244000)

本文通过运用 swot分析法对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铜陵市文化产业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利用铜陵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据此提出加快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即以民族文物和特色文化产品等资源为基础打造铜陵综合文化系统;整合铜陵文化产业资源,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提高铜陵文化产品竞争力、加强文化形象的理念设计,精心策划一批具有铜陵鲜明特色的文化产品;努力提升铜陵公众文化服务水平,同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SWOT 分析法;铜文化;文化产业

1 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基于 SWOT分析法

1.1 铜陵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1.1.1 可利用文化资源丰富

铜文化应是引领铜都文化的主流派别.从已发现的古坑冶遗址、西周冰铜锭,从已发掘的西汉古采坑支护结构,从史料记载的铜矿山、历代采冶机构的设置,从古代描绘铜陵的文学作品等多方论证,铜的采冶历史已有 3000余年,且采冶工艺技术居当时领先水平,久盛不衰,绵延不断,故有“古铜都”之誉.五十年代初,铜陵人民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新中国最早的铜工业基地,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了一条生产粗铜、电解铜和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之路,铜产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近十多年来,我市紧紧围绕青铜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铜文化,连续举办多届青铜文化节(博览会),修复保护古铜矿遗址,承办首届亚洲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创办《青铜文化研究》学刊,建成一批高水准体现铜文化特色的文化广场和铜雕塑,创作公演了以铜文化为素材的大型音乐歌舞诗剧“青铜三部曲”(《青铜魂》、《青铜之恋》、《青铜神圣》),开办了一批铜工艺生产企业……正是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和开展,才营造出了古铜都应有的青铜文化氛围,凸现了铜陵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品牌,提高了我市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促进了我市的经济繁荣和对外开放.

另外,铜陵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灿烂的青铜文化又为铜陵哺育了丰富灿烂的多元文化和自然人文景观.铜陵矿产资源、土特产品十分丰富,素称“八宝之地”,其中,生姜、凤丹尤负盛名.佛教文化在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时就已传入铜陵,唐代最盛时寺庙有 106座.历代遗存的古寺名刹清凉寺、大明寺、云崖寺、西峰庵等今天都成了本地重要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大通镇始建于清代的大士阁素有“九华山头天门”之称,有“不进头天门,不算到九华”之说.铜陵的民俗文化丰富,如顺安的三月三庙会、大通的端午赛龙舟、春节舞龙灯活动等,据县志记载,顺安的庙会源于唐朝末年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自发的集市贸易活动.此外,还有如神秘传奇的相思树、葛仙洞,唐代大诗人李白乐而忘返的五松旧迹,宋代政治家王安石著书讲学的荆公书堂,以及大通古民居、赵氏古戏楼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格局,主要包括:五松山文化、古镇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泡桐文化、矿山文化等.

1.1.2 铜陵市影视动漫产业建设初显成效

铜陵市七彩石影视动画公司成立于 2010年 9月 16日,公司成立后与安徽省广电集团签订了战略性合作协议,精心打造了铜陵第一部原创动画作品 48集系列片《大嘴兔说故事》,并于 2011年 2月 28日在安徽动漫频道播出.铜陵市七彩石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先后制作原创动画贺岁片《大嘴兔说春节》在铜陵广播电视台三个频道持续播放,并登陆安徽动画卡通影视频道;《大嘴兔说税法》还在第七届全国税收动画大赛上荣获“三分钟公益税法宣传动画短片类”优秀奖;7集动画片《铜娃民生游》2012年 11月 1日起在市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开播.在扶持政策的推动下,2010-2012年我市先后有铜陵市七彩石影视动画公司、安徽四喜童娃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安徽永利祥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安徽金徽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办理了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并把广播影视产业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截至目前,我市的几家广播影视制作公司先后投资拍摄完成《拳来拳往》(永利祥禾影视公司)、《老男人变奏曲》(永利祥禾影视公司)、《第一次牵手》(永利祥禾影视公司)、《欲望旅程》(四喜童娃影视公司)、《超萌宝贝》(永利祥禾影视公司)等 5部影片.今年还有两部电视剧《如果你还相信》(暂定名)、《今生有约》正在筹拍.

1.2 铜陵文化产业发展劣势

1.2.1 铜陵文化产业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

根据安徽省 2012年文化产业报告,铜陵市文化产业产值约占铜陵市 GDP2.6%,在 5%以下,没有成为支柱性产业.同时,铜陵也没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文化企业的销售额与总资产都在 5亿元以下,属于中小微企业.这说明全市铜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较低,铜文化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企业经营理念偏于保守,市场和资本运作不足.

1.2.2 铜陵文化产业创新创意能力不足

全市对文化产业的服务功能及文化企业自身的文化积淀、技术水平与打造“创意产业集聚中心”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传统铜文化产业的创意化水平较低,铜文化与铜产业的深度融合力度有所欠缺.比如我市铜工艺品行业,有的企业以仿制为主,有的企业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缺乏自有高端工艺技术,更缺乏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将创意转型升级的能力.

1.3 铜陵文化产业发展的威胁

1.3.1 认识不足,要素市场不完善

文化产业因回报周期长和双重属性的特点,需要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受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和思维惯性的影响,特别是既得利益的选择,使得县、区及相关部门的认识不一致,导致一些业态好、有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难落地.比较而言,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占“三产”比重明显偏低,与周边的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相比,在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和项目强度等方面差距明显.要素市场不完善,文化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缺少专业性园区,文化产业项目相较于工业项目受融资、用地等因素制约更突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落后于产业发展需求.

1.3.2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匮乏

人力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对于文化资源选择与开发,对于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都缺乏准确的认识与把握,因此对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在一定程度上,铜陵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要求,滞后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进程.根据相关单位统计资料表明,铜陵市企业中文化产品制造类有 36家,文化产品批发零售类有 35家,文化服务业有 277家,说明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制造者、销售者与服务者.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稀缺,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相关单位统计资料表明铜陵市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为 1.2万人,而全市就业人员为 45.96万人,所占比重很低,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偏少,明显地存在行业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1.4 铜陵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转型机遇

2009年 3月 5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 32个资源枯竭城市,其中就包括铜陵市.资源枯竭城市两个最显著的特点: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为了应对资源枯竭的现状与其带来的不良后果,铜陵市以“壮士断臂”般的决心,根据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正式制定下发《关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成为指导铜陵市未来工业转型升级的纲领性、方向性文件.同时,为了弥补产业单一带来的经济动力不足问题,铜陵市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期望.首先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2010年全面完成了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广播影视体制、国有艺术院团转企改制等重点改革任务;其次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着力建设“三大园区”,即把南部城区建设成为以大通古镇为核心的人文古韵休闲度假区,把东部城区建设成为以凤凰山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体验区,把主城区建设成为以天井湖、翠湖、西湖为主体的铜文化创意特色游憩区;最后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共铜陵市委全面加快文化强市步伐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扎实推进宣传文化“六个一批”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名家名师和青年英才.认真落实人才培养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优秀文化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铜陵市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把文化创意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相关的人才适用该实施意见,从多方面保证人才创业条件、人才工作环境与人才发展空间.

2 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围绕全面加快文化强市步伐,以铜文化为主导,把文化创意产业与铜工业、旅游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动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市委市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规划、意见,建议围绕构筑“世界铜都”目标,以重大文化项目为支撑,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加快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建设铜文化产业特色城市,打造“世界铜艺之都”.“十二五”期间,力争建成 10个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拥有 15家资产超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到 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培育成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路径如下:

2.1 A战略

一是要围绕特色文化产品为核心打造品牌.铜工艺品一直是铜陵文化产业中的主导行业,因此要继续弘扬传统工艺,以铜工艺品为开发重点,形成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品系列.同时围绕铜工艺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提高企业间的协作能力,集中力量在工艺与设计上走特色化之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充分发挥铜陵传统文化的优势,发展具有纪念性、品牌性文化系列产品.二是要强化文化产业的关联和辐射带动作用.主动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促进城建、科技、影视、出版、娱乐、餐饮、传统工艺品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推进文化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在文化地产、文化休闲与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大推进力度.三是创新文化产品.应充分挖掘铜陵自然风光、工业遗产与人文古迹的文化内涵,围绕知识性、思想性、创新性开发文化商品.开展“诗游”、“商游”与“农游”.“诗游”指的是根据史料发掘李白等古代诗人在铜陵的游历线路,绘制游览线路,线路囊括铜文化冶炼遗址;“商游”指的是重建修复大通安徽四大商埠的昔日风貌,整合大通镇各种文化资源,如前所提的澜溪八景,江豚研发中心,古街等;“农游”指的是重点开发牡丹与白姜的文化价值,编制培育史料,宣传牡丹与白姜的功效,做到地产地销,把精品极品留在当地销售,让游客到铜陵感受种植过程,体验美味食材.营销策略上可以采用借船出海的策略,利用皖江城市带与皖江旅游带的协同效应,拓展消费群体.

2.2 B战略

一是以重大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继续加强天井小镇文化旅游区、凤凰山风景旅游区、国际铜雕艺术园等建成项目的带动与示范作用,积极推进青铜帝国铜文化产业集聚区、中华白姜文化园、铜都生态文化园、飞越文化城、国际文化城、铜文化博物馆、体育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抓紧落实铜文化遗存和现代铜工业旅游项目.大铜官山公园和铜官山地质公园概念性规划已成型,并从国家争取了专项资金,下一步重点是引入社会资本,在充分开展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先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科学规划开发路径,分步实现有序建设.目前,我市一家本土企业正在策划建设铜官园(博古文化园)项目,准备将铜官山自然景观、废弃矿坑与历史文化结合,局部开发铜官山文化旅游项目,可以作为大铜官山公园的一个子项目加以推进.凤凰山铜矿遗址公园突出凤丹综合产业、矿山转型发展、非遗景观三大核心亮点,规划方案已经通过,正在边投入建设边运营,下一步要继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好后续工程;二是积极完善多元化的文化投入产出新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界限,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相结合,利用国资与利用民资相结合,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开发建设.同时相关部门领导要重视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于引进的企业要落实招商政策与相关优惠措施.三是搭建产学研平台,做好人才与企业孵化工作.“产”指的是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品牌形象、行销方案等;“学”指平台可以培养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并且与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邀请他们过来直接培养;“研”是指平台可以为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与咨询,对城市的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引进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平台资源,实施铜陵文化创意与研发设计推进计划,通过政府购买专业服务方式,为本地企业提供项目策划、品牌包装、市场推广等设计服务.开展与台湾等两岸四地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合作,积极申报海峡两岸铜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基地,筹建铜文化艺术研究院.要充分利用平台,为本土文化企业服务.

2.3 C战略

一是努力提升铜陵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为抓手,尽快建立面向公众的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其中突出强调文化咨询服务体系与铜陵文化介绍及推广体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培育文化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确立企业在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打破政府过多包揽、市场准入障碍重重的状况.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留出社会力量进入文化领域的空间.鼓励中小企业朝专、精、新、特方向发展.同时考虑到文化企业的核心就是人的创造力,因此要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通过实施文化产业的项目带动战略、客席聘用等创新方式引进人才,通过高校培养、项目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培养兼具创意精神与操作技艺的文化人才.三是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强化铜文化内容的数字化,紧扣铜文化和铜产业主题,全面借鉴国内外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有益经验,建立包括数字动漫、数字游戏等产业在内的数字内容产业链.有侧重地扶持以铜文化为主题的动漫产业,强化创意设计理念,加强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形成一条铜文化内涵丰富的集动漫游戏、漫画作品创作、动漫影视和游戏人才的培训、知识产权的交易及动漫核心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数字动漫产业链.

〔1〕安徽文化年鉴编委会.2012 安徽文化年 鉴[M].合肥:安 徽人民出版社,2012.

〔2〕陆勤毅.2012 安徽文化产业 发展蓝皮书[M].合肥:安徽 人民出版社,2013.

〔3〕铜 陵 市 史 志 办 公 室.2012 铜 陵 年 鉴[M].黄 山 :黄 山 书 社 ,2012.

〔4〕中共铜陵市委宣传部.铜陵人说铜陵事.2009.

G124

A

1673-260X(2014)08-0095-03

猜你喜欢
铜陵市铜陵文化产业
亲亲的鸟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其实冬天不可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铜陵市油用凤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