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庆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地方本科高校专业实践课程的应用性发展研究
——以美术学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体系为例
李顺庆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在地方本科高校的课程建设中,实践课程体系是高校进行应用教学的重要保障,更是专业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基础.当下,应用型的发展已经是地方性本科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专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对于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和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贡献.可见,加强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体系的应用性探究,无疑对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地方高校;应用型;美术学;实习(实训);课程体系;转型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教育部明确指出:“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进,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1]突出了地方高校未来对于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作用.可见,应用型的发展已经是地方性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长期以来,高校课程建设中,实践课程体系是美术专业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实践基础,美术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应用性转型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刻不容缓.
1.1 认识观念上的前瞻性、拓展性不够
目前,美术专业实践课程作用仅仅被定位在简单职业能力的培养上,没有将应用能力人才培养,作为实践课程的重要目标来看待,忽视了教学中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科研能力、协作精神和创造性品格的全面培养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认识观念的前瞻性不够.实践课程往往与专业就业需求脱节,没有切实紧扣专业拓展理念,且偏离相关课程方向.如在美术师范实习内容中还停留在教师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有脱离实践应用课程的环节,并忽略了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品格的培养.其长远地影响到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将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同时,在实训方面,实训是以从实践中的案例为蓝本,营造假设的具体的职场环境,高效地训练学生实际工作中的技法、方法以及协作经验和能力.可见,实训室的建立和教学运行对于学生社会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许多院校都建立了美术专业实训室,然而,不是使用率不够,一味求稳,就是单单作为辅导和兴趣课来使用,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训对学生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价值,认识观念的拓展性不够.没有关照到时代发展的市场变化,没有考虑到学生长远发展的可能性,没有给学生进行就业拓展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
1.2 课程设置与执行的科学性、应用性不够
首先,教学内容单一,应用面不够宽,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内容,大多对师范技能的实习和纯专业技法技能的实训,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环境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其次,实习(实训)时间过短过死,基地环境一成不变,特别是实训时间统的过死,不能满足应用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技能没有及时得到实训,学训脱节,学训失调的现象尤其突出.现行的传统美术学专业实习(实训)大多是师范类培养底子的教学模式,实习基本上以教育实习为主,基本上在10周左右,其课程内容以学习教学建构,如何做好班主任,由于实习时间过短,在上课安排,试代班主任,教学走访等重要的环节都不够深入,且教学理论需要进行实践学习的许多内容,在实习中都没有得到安排,造成实习学生学训脱节、失调,刚刚训练了一点专业知识,实践就结束了.对于专业技能的实训,由于许多院校教学条件没有达到教学要求,实训基地环境单一,造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再者,在课程教学模式上,教育组织不健全,缺乏院校、实训单位及用人单位的协调部门,在组织性、计划性和沟通上都不完善,更是缺乏必要的督促和考评,这些都不利于课程的有效执行和发展.一般地方综合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手册往往被动遵循其他文理科编制,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和实习(实训)中必须注重的内容,缺乏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以指导教师的结论性评语作为学生实习的总结性评价未免过于草率和简单,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特点等潜在因素,有失公允,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学生实习(实训)中不能很好地适应校外环境,没有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没有收到很好的实践效果.课程设置与执行的科学性、应用性不够,不能适应当下高校应用性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
1.3 教学环境条件的滞后性、不匹配性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对于高校发展的投入与推进,美术专业实训室建设较之以往有了很大发展,但薄弱的软硬件基础和落后的观念,都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实训课程建设和教学的发展,人才培养无法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如实训场地的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场地不足,即便是有项目设备的购进,没有足够的场地,就无法建构和组织教学,或是无法有效展开,实施教学,严重阻碍了美术学专业实习(实训).同时,除了原有中国画、油画、综合材料技法实训室外,与设计艺术实训室交叉训练的课程教学有待启动,以满足学生知识的扩展与外延.在实训教师的安排上缺乏专职性,专职教师的配备和指导不足.同时,实训室往往没得到应有的利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建构应用型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应用为中心,着眼社会,面向区域经济文化实践和市场需求,转变、构建专业新型实践课程模式,以适应当下社会经济文化对美术人才的需求.
2.1 强化社会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人的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人的活动任何时候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或集团之中.”[2]时代变了,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也不同了,实践课程教学不能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当下,社会对应用人才需求促使高校向应用型、职业化的方向转型与发展.认识上应该改变认识上的盲目与从众,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与魄力.要改变实践课程应用实践意义思考的不够、不深,没有与时俱进的深入拓展和探究,没有与市场密切契合的状态.进一步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调研、学习和考察活动,加强美术学专业实习(实训)实质性内容和发展内涵研究;以适应时代对美术学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思想观念应具有开拓性,美术学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与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的研究,积极改革课程体系的形式,定时训练与课余社会实践和学生勤工俭学相结合,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不单单训练学生的技能动手运用,同时,能训练学生的项目统筹设计规划能力,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2.2 建构全方位、超时空的课程体系架构
在课程形式设计上,应该更加灵活多样,长期以来,课程安排上定时、定点的实习、实训形式.在转型发展的趋势下,美术学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构建可以定时、不定点地进行,才能更加充实,有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传统意义上,按照计划和规定,一般偏重教师内容实习和绘画技法训练.不免空泛,面窄.当下,美术学实习、实训内容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拓展和专业交叉,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面.美术学专业技法课程较多,相应的实训要求应更多些,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取得训练效果.教学中,将基础训练与专业核心训练、专项训练与拓展训练、专业实习与交叉实习的多元方式相结合.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美术学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发展态势与策略研究.结合教师的文化创意项目,开展项目实训训练,地域文化进入实训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应改革原有教学简单和陈式化,实习、实训教学在紧扣课程每个知识点和技法环节,深入市场和应用实际.教师自身的多能行的示范性.此外,开展深入研究和交流,将实习(实训)、服务社会落到实处.除了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实习外,高校还应开展面向社会或社区的实习(实训)项目,承接企事业的相关需要美术技能的事务,进行综合实践训练.社区相关节庆和活动的美化和场地美工搭建与装饰都是美术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社会应用与技能拓展的很好应用.同时,也可以进行进行专业跨界的应用实习(实训),如与环境设计专业、文传专业的教学合作.
2.3 完善学校教学环境保障和对外广泛交流
学校政策应该给教学单位更大的自主权,教务管理应给予教学更大的革新空间,管理严格、灵活.要求紧密联系市场,强化与社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构校社、校校、校企共同体,完善实习(实训)资源环境,充分达到资源共享.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对于美术学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结构和素质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显著的改变.其中应用能的要求明显增强,逐步从美术教师,到各类美术应用人才,并可以是跨学科的视觉表现人才和研究人员,强调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改变以往陈旧的认识和观念,将教学、科研和应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进取,将实践教学的成果的社会应用成效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建构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美术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执行社会保障机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托区域环境的环境与机制支持,学院可以成立面向社会的美术社会服务机构,也可以结合美术和艺术设计的交叉点进行视觉艺术的综合性科研平台或社服基地,建构实践课程的新机制,适应时代对美术学人才的新要求.院校在教学上应充分整合自身的教学资源,将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与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将学院和社会资源综合配置,运用到美术学实践教学中去,强化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构建学校教学、科研与社会应用、竞争的双向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抓好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专业型勤工俭学活动,在相关专业单位进行实践性劳动,填补了学院实习(实训)时间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独立适应环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这种锻炼更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课外专业型社团的实践价值,在活动和竞赛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地方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实践课程基本上是建构在学术研究型大学美术学实践课程的简洁版,在地方院校应用型转型中,课程应用性模式的研究更具现实价值.以市场为导向,拓展美术学专业实习(实训)的内涵不断交叉外延,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和审美需求,其视觉表现形式的内容和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视觉艺术创意产业,大到公共环境的装饰浮雕、圆雕,小到室内壁画、彩绘,以及各种饰品,都是美术学专业的应用方向.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课程的设计和教学,通常低年级的课程多以打好坚实的艺术基础实训为主,高年级的课程密切结合实习(实训)课程建构多维度的应用体系为要.改变课程执行中重课堂,轻运用的问题,通过课程与单位的密切联系,实现教学与工作应用一致的实践课程构建.“我们这个时代,视乎正需要强调地方性教育学,因为‘全球化理论’已经成为了极富性感的时髦.”[3]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实习(实训)课程应向社会服务应用发展,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美术学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发展态势与策略多以项目性实践课程为主,将学生的实训课程融入教师的地域文化相关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主持的研究项目,进行创作训练和文化发掘整理归类和研究训练.总之,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院校美术学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趋势应以专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实践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高水平应用性美术人才为方向.
〔1〕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http://www.zxb.xyc.edu.cn/ news/HG.htm1.2014.5.21.
〔2〕[日]左藤正夫.教学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48.
〔3〕[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6.
G642
A
1673-260X(2014)12-0167-03
皖西学院2013年度委托课题(2013zb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