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娟,刘克林,顾 立,李 华,刘 剑,李晓冰,秦大莲,李万平
(1.泸州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2.泸州医学院 教务处,四川 泸州 646000)
自教育部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打造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精品课程已经成为国内许多高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精品课程研究文献有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大类,以后者居多.文献或是侧重精品课程建设重要性、建设内容及相互关系,或是经验总结,均未能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1-3].据此,本课题提出《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创新体系构建——以教学观念创新为指导,教学制度创新为保障,师资、教学、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创新体系,进而建成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精品课程,以期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提升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传承经典,创新中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理念,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充分理解精品课程内涵,更新教育观念,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向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转变,由以教师、教材、教室三中心的教学观,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观转变,由注重单纯的学科系统性向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行综合培养的全面育人观转变.遵循“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有目标、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自身培养和外部引进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以保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首先,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创新能力和师德风貌直接决定着课程的质量和水平,主讲精品课程的教师应尽可能是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多、教学效果好的知名教授,他们视野广阔,了解学科前沿,在教学中能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其次,教师的团队合作和梯队建设是课程教学可持续性的保证.①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每个青年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其业务专长,并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听课、辅导、备课、试讲过程.工作的第一年进入实验室参加各种实验准备,要求掌握各种药物的配制方法及实验仪器的使用、维护和调试.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观摩、试讲、参加教学比赛,组织专家听课、考评,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带领他们参加相关的科研及教学研究及教材编写,引导他们撰写科研及教学研究论文,不断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使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②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工作会议、学术研讨会、外语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计算机培训、国际国内培训,开阔视野、学习优秀的教学科研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③分期分批送教师攻读硕、博学位,改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再者,组织和鼓励教师进行高水平的科学教学研究,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改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为模块式课程体系,根据各专业特点选设不同的课程模块.临床医学各专业总90学时;药学、中药学专业总120学时;临床医学各专业在《药理学》的基础上增设《临床药理学》提高课42学时,麻醉专业在《药理学》的基础上增设《麻醉药理学》36学时,明年拟增设护理专业的《药物治疗学》;各专业选派相应专业学历的教师授课.
教材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教材的质量关系课程的质量.精品课程建设中一方面要优先选用“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的立体化优秀教材.另一方面要启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项目,鼓励教师广泛吸收本学科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内容科学新颖、内在逻辑体系合理、利于学生学习、一体化设计、多媒体、网络等有机结合、特色突出的立体化教材.在教材的体系上,体现课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课程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材的内容上,体现经典与现代的辩证关系、反映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在辅助工具上,体现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就整体而言,教材建设应在纵向按课群进行系列化建设,在横向按纸质教材、电子教材或其他介质等进行立体化建设.运用多媒体教学包和教学网站,形成高质量、高水平、多种呈现方式的新型教材.使教材有内蕴,有灵气,说理透彻,启人智慧,培育理性思维品质,使学生不仅求得真才实学,而且受到创造精神的启迪.
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从优化教材入手、提供可供选择的药理学教学参考书名(中英文),针对专业、层次不同调整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学科交叉和联系临床,增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对重点章节精讲占60%,反映学科发展的讲座占20%,简单易懂及不重要的章节自学占20%.实验课选用院内协编的《机能学实验教程》,保留实验技能训练和部分经典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病例讨论与处方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加强实验室建设,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加大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程度.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精品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教学法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本课程和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课后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小组研讨法、现场观摩法、程序教学法和启发引导法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PBL教学模式改革、病例式教学改革和双语教学改革(部分优秀本科生中开展)研究,同时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制作高质量PPT课件,将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教学课件、复习思考题等)即时上网和更新,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浏览,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网络进行网上答疑和收集学生意见等.实验教学采用教学录象、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多维互动:①课堂内互动.改变先前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总之,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②课堂内外互动.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外事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也增强了跨文化意识,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能力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③网下网上学习互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网络自主学习教学平台,开辟网络学习课堂.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同时教师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接收更多的信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④知识与能力的互动.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教学中引入问题或病例,让学生参与讨论,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之中,使专业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
科学研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课程,才有可能成为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要鼓励教师自觉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中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下大力气去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精品课程建设最新进展,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目前本教研室已形成“神经药理”“心脑血管药理”“肿瘤药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2005年建立“药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近年获各级别资助课题25项,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教改课题6项.
科室要建立完善的听课、集体备课、示范教学、新教师试讲制度、青年教师导师负责制、实验室管理制度等,明确教学管理人员职责,确保日常教学工作正常运行.通过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和院系全体教师对精品课程教学的授课计划、教材、教案、备课笔记、课堂教学、习题、试卷、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指导,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课堂秩序等进行现场/网络测评,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系部和教师本人,通过对教学过程质量的动态监督和指导,规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帮助教师树立良好师德,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注重监督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学生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实验、实训、实习、自学、考核和课外活动等,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操作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进行检查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同时加快精品课程网络建设,通过社会各界上网浏览和品评精品课程,更有效地监督和检查精品课程建设.
对精品课程予以奖励,并择优推荐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从精品课程主持人中产生教学名师,优先将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研究项目立项为教改项目,优先将精品课程建设获得成果评选为优秀教学成果.
教学管理部门要认真制定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在评估中建设,在建设中评估,将立项评估、年度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后跟踪衔接起来,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检查与评估等,以确保精品课程建设有序、持续进行.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建设创新系统,体现了《药理学》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将电脑、多媒体、网络技术广泛用于教学、师资、科研创新中,体现了《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先进性、开放性、即时性.最终达到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切人点,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平台,以建立优秀建设团队为关键,以实用的立体化教材为支撑,发挥精品课程以点带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谭安雄,周效思,万佑湘.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81-83.
〔2〕高春艳,梁翠茵,聂珍贵.以病例教学为特色的高职高专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0(4):18-19.
〔3〕陈小军,孙志良,刘兆颖.兽医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