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新词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

2014-03-29 01:22潘燕
关键词:新词词语汉语

潘燕

(南京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近年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每年联合多个单位共同发布××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教育部也每年发布××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统计一年来人民群众生活中出现的新字、新词、新用法。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一些权威机构也监测语言的使用情况,每年筛选出年度词汇(The Word of the Year)。比如英国的牛津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UK),美国的美国方言协会(American Dialect Society)等。

我们的生活中每天出现不少新词,比如:剩女、互粉、比特币等。有些词语转瞬即逝,也有些词语能够沉淀下来,进入词典。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英汉新词进行对比研究,以发现它们的异同。

一、新词的定义

我们一般采用neologism来表示 “新词”。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对 neologism作出如下解释:a new word or expression,or a new meaning for an existing word[1].根据这个解释,也就是说最新产生的词语或者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旧词都可以被称为“新词”。

也有作者采用buzzword来表示 “新词”。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对 buzzword作出如下解释:a word or expression from a particular subject area that has become fashionable by being used a lot,especially on television and in the newspapers[2]。根据这个解释,如果某个特定学科的词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被电视、报纸等媒体频繁使用,这个词语就可以被界定为“新词”。

综上所述,最新产生的词语,或者旧词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并且被广泛使用,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称之为新词。

二、新词产生的原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变革,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英语和汉语里都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困扰。澳大利亚的Macquarie Dictionary提出的2012年度热词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就是最好的证明。Macquarie Dictionary对该词做出如下解释:obsessive condition in which one incorrectly thinks one’s cell phone is vibrating for an incoming call。这个词描述了我们生活中几乎都有过的一种感觉:觉得手机正在振动,好像有人打电话给自己,而实际上并未有人来电话。2012年Oxford Dictionaries USA公布了一系列新词,其中有一个和手机相关:nomophobia。这个词由no加上mo(bile),再加上phobia构成,意思是手机不在身边时,感到焦虑。可以说,这个词和汉语里的“手机控”有异曲同工之妙。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新词就更多了。Oxford Dictionaries UK每年筛选出“年度词汇”。主办方通常先提出几个候选单词,然后再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甄别,最终确定“年度词汇”。2012年的候选单词中有一个是:second screening,它指一边看电视,一边用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了解所看的节目或在社交网站上发帖讲述有关所看的节目的事情。2010年的候选单词也有与网络有关的单词:clickjacking。它由click和hijacking混合而成,指的是用某些貌似安全的东西吸引用户点击,以窃取他们的隐私或者控制其电脑,而用户对此却一无所知。这个单词所表达的意义类似于汉语里面的“钓鱼网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个汉语词汇中,“钓鱼”属于旧词新用。2008年的候选单词中有一个是googleability。这个单词和现在网络技术的联系一目了然。在汉语中我们经常称之为“搜商”。2012年Oxford Dictionaries USA宣布了年度词汇:GIF。GIF是graphic interchange format的缩写,本来是一种文件格式,后来渐渐被人们当做动词来使用,意思是创建GIF格式的文件。例如:He GIFed the highlights of the debate。词汇学家们认为这个词很好地体现了2012年的时代精神。由于GIF是个新词,它的拼写还未确定。生活中有人用GIFed,有人模仿riff把它写成giffed,giffing。究竟哪一种拼写能够最终进入词典,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这种由名词转变为动词的例子还有:to Google,to Photoshop等。

(二)流行文化的影响

流行文化对新词产生的催化作用也很明显。比如:赵本山的小品在给我们带来了笑声的同时,也把一些东北方言词汇传播到全国,被人们广为使用。“忽悠”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200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高秀敏演出了小品 《卖拐》。当时,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持人还事先介绍了“忽悠”的含义以作为铺垫。随着小品的成功,“忽悠”也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由局部地区的方言变身为全国老百姓生活中的新词。

在英语国家,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英国的牛津词典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UK)最终选定omnishambles为 2012“年度词汇”(The Word of the Year)。Omni-是一个前缀,意思是all or everywhere。Shambles意思是scene of muddles or confusion,即“混乱的场面”。这个词最初出现在英国政治喜剧《幕后危机》(The Thick of It)中:

Not only have you got a fucking bent husband and a fucking daughter that gets taken to school in a fucking sedan chair,you’re also fucking mental.Jesus Christ,you are the fucking omnishambles,that’s what you are.You’re like that coffee machine,you know:from bean to cup,you fuck up.

这部系列剧从2005年开始播出,并获得英国“最佳电影学院奖”(BAFTA Film Award)。借助于热播剧的影响,omnishambles为老百姓所接受并广泛使用。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词汇学家Susie Dent评论说该词当选为 “年度词汇”是因为它的productivity(能产性)和 popularity(受欢迎度)。

有趣的是:无论在英语里还是在汉语里,2012本身也可以算是个新词。2012的传统读法是two thousand and twelve,而如今很多媒体把它读成twenty twelve。 另外,由于电影《2012》的影响,2012甚至还成了世界末日的代名词。在这个意义上,2012也可以被视为新词,而且是超越国家和文化的新词。

(三)热点事件的影响

2006年世界杯期间WAG引起了很多热议,不可谓不博人眼球。它的意思是wives and girlfriends,我们中国的媒体对wives和girlfriends不做细分,统一使用“太太团”这个名词。

2010年上海世博会催生了很多新词。世博园(expo garden)就是其中一个。《中国日报》的报道如下:

At the 5.28-sq-km expo garden,upwards of 800,000 visitors are expected to punch their tickets at the gate every day-equivalent to dropping a different European city into the middle of Shanghai seven days a week[3].

上海世博会还创造了一个新名词:白菜。年轻的志愿者们身穿上绿下白的工作服,就像一棵棵白菜。他们年轻、有活力,热情地为游客服务,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白菜”。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英国乃至全球的热点事件。在这种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上自然会诞生一些新词。例如:torch relay(传递圣火),bolting(指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获胜后所摆的姿势)。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通过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prism)的秘密项目,窃取用户通话记录、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秘密资料。这样,一个新名词应运而生:棱镜门。我国国防部官方网站就使用了该词,原文如下:

过去一周来,“棱镜门”事件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争议且愈演愈烈,再度激发有关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的讨论[4]。

(四)社会生活的变化

曾几何时,“丁克家庭”、“丁宠家庭”等词语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是新生活方式催生新词的例证。英语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2011年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UK公布的“年度词汇”squeezed middle(受挤压的中产阶级)。它指在经济困难时期,受到通货膨胀、薪资冻结、削减公共开支影响特别严重的社会阶层,主要是指中低层人士。[5]即使英国经济复苏,他们还是面临生存危机。这是英国工党(Labor Party)领袖Ed Miliband提出的新词。在我国媒体,我们经常能见到的词语是:夹心层。这个新词也许和squeezed middle有相似之处。

人们对银行的依赖性增强也产生了不少新词。2008年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UK的年度热词credit crunch就是一个例子。它指有些人由于信用不良,很难再申请到贷款。其他的银行相关的单词有 credit limit(授信额度),credit scoring(信用评估),credit standing (信用情况),swipeout(消磁)等。

网络购物的普及也催生了一些新名词,如:showrooming。意思是先到实体店体验心仪的产品,然后再到网上下单,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自己信任的产品。网购还让“亲”、“代购”、“包邮”等字或词流行开来。

我们把迷恋电视的人称为couch potato;把迷恋电脑的人称为mouse potato;把上班时利用电脑处理私人事务称为cyberslacking。度过悠闲的周末,星期一上班会有些不适应,这就是weekend lag。由于工作压力大,在办公室发怒叫做desk rage。乘车高峰时段乘客容易烦躁不安,这叫做public transport rage。

三、英汉新词的共同发展趋势

徐昌和(2009)认为英语新词新语呈系列化趋势[6]。以牛津大学在线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nline)2012年6月新增词条为例:和subway有关的新词有9个;和super有关的新词有77个。徐昌和(2009)还认为英语新词新语的形式趋向简洁。汪榕培(2000)认为英语新词的简化倾向是十分明显的[7]。我们从以下首字母缩略词可以看出这一趋势:YOLO(You only live once.),USB(universal serial bus),VGA(video graphics array)等。

汉语的新词也有类似趋势。微博、微信、微电影,甚至微课,谁可以说它们不呈系列化趋势呢?我们还可以举出其他许多例子,如:卡奴、孩奴、房奴、屏奴;裸考、裸婚、裸退;自媒体、词媒体;月光族、月光盘;飞信、微信、私信;剩男、剩女、圣(剩)斗士;换客、拍客、背包客等。汉语不存在首字母缩略词,如果有,我们或许可以把看成是英语新词,比如CCTV。汉语的缩略词多数是像这样:神九、神十、刚需、刚改、女魔头、电商、国六条等。这些缩略词也体现了汉语新词趋向简洁的趋势。

杨彬(2008:7)把英语新词划分为新构词和新义词,指出新词概念的相对性和动态性,认为新词概念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一端是临时造词,或只用一次的词;一端是完全词汇化的词[8]。英语和汉语中每天都涌现出大量新词,经过时间的洗礼,一些新词失去生存价值,如:桥脆脆、楼歪歪、房姐。这类词通俗易懂,能够直观地向大众传递信息。而有些词却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进入词典,如:手机(mobile phone)、互联网(Internet)等。2013年6月王亚萍等宇航员带来的“太空课堂”(live lecture from space)成为热门词汇。该词语能否成为沉淀下来呢?这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四、结束语

科技日新月异,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重大事件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引起社会的变革。这些变革都会在语言上得到体现。今后,我们还要研究新词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沉淀下来,什么样的新词能够完全词汇化,新词对人们的认知能力有什么影响等。

[1] Neologism[DB/OL].[2013-7-1].http://dictionary.cam bridge.org/dictionary/british/neologism?q=neologism.

[2] Buzzword[DB/OL].[2013-7-1].http://dictionary.cam bridge.org/dictionary/british/buzzword?q=buzzword.

[3] 世博园[DB/OL].[2012-1-25].http://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_tips/news/2010-01/25/content_937 0287.htm.

[4] 美国家安全局局长为“棱镜”监视项目辩护[DB/OL].[2013-6-13].http://www.mod.gov.cn/opinion/2013-06/13/content_4455296.htm.

[5] Squeezed Middle[DB/OL].[2013-7-1].http://www.baike.com/wiki/Squeezed+middle.

[6] 徐昌和.英语新词新语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28-231.

[7] 汪榕培.英语新词的来源和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7-11.

[8]杨彬.心智的门铃——英语新词的认知阐释[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3.

[9] 魏海波.文本意义结构及跨语重构 [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05-111.

猜你喜欢
新词词语汉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学汉语
找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Research on Micro-blog New Word Recognition Based on SVM
一枚词语一门静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