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素玲
(广东省增城市新塘医院,广东 广州 511340)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温素玲
(广东省增城市新塘医院,广东 广州 511340)
目的 分析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9月的800张门诊处方作为研究资料,对其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联合用药不合理、重复用药、选药不正确、服用方法不正确等。结论 分析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利于改善临床用药。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统计
作为医师、药师、患者交流的一个书面凭证,其是否合理与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有着重要联系。分析处方是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并促进合理用药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次主要对我院2011年3月~9月的800张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9月的800张门诊处方作为研究资料,这800张处方来自各科室,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2 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方法及文献资料,统计并分析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
在抽查的800张门诊处方中,合格处方共756张,合格率为94.5%;不合格处方共44张,不合格率为5.5%,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具体见表1。
表1 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
3.1 联合用药不合理的表现分析
3.1.1 相互拮抗:①两种作用部位相似的抗生素联合使用。例如琥乙红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联合使用:这两种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都是起到抑制细菌细胞壁肽链延长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这两种药物的作用部位均是在50S亚基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生化环节上,但由于二者在核糖体结合部位相互竞争,故会影响其抗菌作用的发挥,建议不要联合使用。②杀菌剂和抗菌剂的联合使用。如头孢呋辛钠和红霉素的联合使用:头孢呋辛钠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一种细菌繁殖期的杀菌剂,它主要对繁殖旺盛细菌的作用较强,对静止细菌的作用则较弱甚至无效;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属于快速抗菌剂,如果先使用该药,则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疗效发挥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故建议不要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1]。③喹诺酮类和碱性药物的联合使用。例如左氧氟沙星片和小苏打片的联合使用:小苏打片是碱性药物,两药联用时会使胃液酸度降低,并减少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故建议不要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又如氨茶碱和环丙沙星的联合使用:环丙沙星是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它会抑制肝药酶并干扰茶碱的正常代谢,进而提高茶碱的血药浓度,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3.1.2 毒性相加:①阿司咪唑和西咪替丁联合使用。阿司咪唑的母体具有较大的心脏毒性,西咪替丁则有较强的酶抑作用,这两种药物联用会使阿司咪唑的正常代谢受阻,引起血药浓度升高,最终造成致命性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率失常[2]。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西咪替丁的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络合钙离子、阻滞乙酰胆碱及呼吸衰竭、心肌抑制等神经阻滞作用,而西咪替丁也具有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似的作用,两药联合使用会引起呼吸抑制或停止,且加重毒性。3.2 重复用药的表现
3.2.1 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的联合使用:两种药物都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部位均是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单位,都会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均为生长期抑菌剂。如果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是重复用药的表现。
3.2.2 青霉素钠和头孢曲松钠的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均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用一样,如果联合使用,不但不会增强药效,甚至会增加副作用,故建议不要重复使用。
3.3 选药不当的表现
3.3.1 没有正确选用溶媒:①红霉素溶于葡萄糖输液。在中性及微弱碱性的条件下,红霉素相对比较稳定,不会发生分解。如果是在葡萄糖输液的弱酸条件下,则会发生分解,若是事先在葡萄糖输液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注射液,再加入红霉素,则对稳定具有一定的帮助。②青霉素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在中性溶液中,青霉素类药物会较为稳定。如果酸性或碱性增加,则会加快其分解速度,降低效价。因此,建议溶解青霉素类时使用生理盐水。
3.3.2 无指征滥用抗生素:处方上的“上感”患者,经常会二联使用抗菌药物。实际上,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大约占90%,而抗生素是不能抵抗病毒的。只有病毒感染已对局部黏膜造成了损伤,且使病菌入侵造成细菌感染时才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无指征滥用抗生素,极易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或细菌耐药。
3.3.3 禁忌证用药:例如替硝唑、甲硝唑与利巴韦林。经研究表明,甲硝唑、替硝唑对某些动物有致癌作用,并可透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再从乳汁中排出,因此建议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该类药物;利巴韦林的致畸作用较强,且有部分药物是经过乳汁排泄,对于孕妇及胎儿都具有较强的毒性,故建议孕妇禁用该药物;哺乳期妇女如果用药,必须暂停哺乳。
3.4 用药方法不正确的表现
3.4.1 药物配置的浓度不合适:药物配置的浓度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例如头孢菌素繁殖期杀菌药物,该药物在快速进入人体后会很快形成高的血药浓度,从而有利于抗菌作用的发挥。所以,在静脉滴注用药时,只要采用少许输液进行溶解即可,对于处方上的多余液体,则应先滴完头孢菌素再给予。反之,氨基糖苷类药物则不应在短时间内、大剂量地进入人体,否则极易引起肾毒性或神经肌肉抑制而导致骤然停止呼吸、突然死亡等情况。在输液中使用浓度>1 mg/mL的利巴韦林药物时,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会引起人体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的下降。
3.4.2 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不正确:当前,短效β-内酰胺类药物的给药方法是1次/天,氨基糖苷类药物则是2次/天,这样的给药方法存在较大的不妥。短效β-内酰胺类药物属于一种非浓度依赖型杀菌药物,其最大药效是由药物浓度超出最低抑制菌浓度的时间决定的。该类药物的杀菌效主要是和人体血药浓度的维持时间有关,和最高浓度则没有关系,主要在细菌繁殖期使用;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半衰期则较短,故后效应会比较弱。所以,除了某些药效较长的药物允许给药1~2次/天外,其余均应采取2~4次/天的剂量进行给药,这样的给药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会更佳,且不会轻易产生细菌耐药性。此外,1次/天的给药方法,还能起到增强药效、降低对肾脏及听觉神经的毒性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共有44张,约占抽查处方总数的5.5%,表明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处方作为药师、患者与医师的书面凭证,其合适与否将直接关系着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引起处方用药不合理的现象,既与临床医师对合理用药认识的程度有关,也与药剂人员对处方的核查有关,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所以,临床医师与药师均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药学知识水平,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此外,药师和医师之间要加强交流、沟通,药师要协助医师做好合理用药工作,这样才可能减少或防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出现,保证患者的安全、有效用药,尽可能避免由于不合理用药而产生药源性疾病。
[1] 缪应祥,陈敏.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工企医刊,2010,23(5): 94-95.
[2] 黄明姬.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8(35):52.
R451
:B
:1671-8194(2014)08-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