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刘建华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模式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显得尤为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融资租赁在该行业的现实状况如何?在此,笔者以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机械租赁分会联合《建筑机械》杂志社的调查数据为样本,系统归纳如下:
(一)融资租赁公司类型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分散化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的租赁公司种类主要有:专业工程租赁公司、隶属施工企业的租赁公司、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隶属代理商的租赁公司以及其他设计租赁业务的公司。具体结果如下图1.1。
图1 我国租赁公司类型
根据调查结果,专业工程机械租赁公司有66家,占样本总数的53.7%;隶属施工企业的租赁公司有24家,占样本总数的19.5%;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有18家,约占样本总数的14.6%;而仅约2.4%为隶属代理商的租赁公司。从中可以看出,专业工程机械租赁公司则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主要出租人,表明由于融资租赁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业务复杂化,更需要专业的租赁公司吸收专业人才开展专门的、卓有成效的租赁业务。
另外,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也占有一定举足轻重的比例,这就表明主要工程制造商,发展租赁业务重要目标还是为了促进设备销售以及回收资金。如徐工、三一、中联、龙工、厦工、柳工等公司都开展了融资租赁业务。这类厂商一般都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过硬的设备维护能力,对厂家来说,融资租赁会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用户来说,厂商租赁最大的好处是设备维护能得到切实保障。
(二)融资租赁业务规模 在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规模方面,主要呈现出规模参差不齐、以小规模为主流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我国工程机械的融资租赁实力稍显薄弱,需要重点关注融资并有效监控租赁业务的若干风险。具体业务规模构成如图2所示。
从上图2可见,企业注册资金方面,1000万元以下的有57家,占46.3%;1000万~5000万元的有30家,占24.4%;5000万~1亿元的有18家,占14.6%;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8家,占14.6%。结果显示,2012年近70%企业的设备保有量在100台以下,近50%受访企业注册资金不足1000万元,而这两个比例在2011年调查中均接近90%,注册资金过亿的大型企业,2012年占14.6%,而2011年仅占3.1%。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的租赁公司规模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但是,现阶段仍反映为小型企业还是市场上的主力军,由于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市场表现比较散乱,中国的工程机械租赁业需要规模较大的企业来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融资租赁产品类型 在融资租赁的产品类型方面,调查结果表现为现阶段我国以土方机械、路面机械、起重机械和混泥土机械为主要租赁标的物的现实需求,而这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资趋势一致。
图3 我国融资租赁产品类型
从图3可以看出,租赁企业中经营业务涉及最多的是土方机械,为51家,占总数41.5%;经营路面机械业务的有42家,占34.1%;经营工程起重机的有30家,占24.4%;经营混凝土机械的为27家,占22.0%;经营塔机的有21家,占17.1%;经营高空作业平台的有15家,占12.2%;经营压实机械的有9家,占7.3%;经营桩工机械的有6家,占4.9%;另外还有12家企业经营其他设备,占9.8%。这一数据比较合理地佐证了2009年国家对交通运输及公共设施行业进行了重点投资的政策,加之2009年房地产业的复苏升温,这些都为土方机械、路面机械、起重设备、混凝土设备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四)融资租赁客户类型 在融资租赁的客户类型方面,调查问题将客户类型分为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民营大型施工企业、个体施工企业和其他客户等四类;与此同时,问卷还搜集了融资租赁的营销方式,分别为销售人员直接上门、原有关系维护、网络营销、广告销售、投标以及委托他人经营等六类,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我国融资租赁客户类型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客户来自于施工企业,其中对工程机械租赁需求量最大的还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这与前述的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客户结构相当一致。但需要注意到,涉及到个体施工企业的占到46.3%,超过了涉及大型民营施工企业的43.9%,也高于2011年涉及的个体施工企业所占的33.8%,这说明个体施工企业虽然大多承接一些小型工程,但随着全国各地投资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个体施工企业通过量的积累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营销方式上,工程机械领域的融资租赁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直接销售以及原有关系的维护等方式,即利用原有的面对面销售渠道,仍然是主要的融资租赁市场来源,同时网络及广告销售也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融资租赁业务类型 在融资租赁的业务类型方面,随着租赁公司的不断数量及规模扩张,工程机械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也不断创新拓展,很多租赁公司均开展了各自特色的租赁服务,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出租人开始从事二手设备的租赁服务,并且取得较大的进展。
图5 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类型
从图5可以看出,有84家企业表示已经或计划要从事二手机械业务,占样本总数的68.3%;而另外39家则表示没有这样的计划,占样本总数的31.7%,而2008年这两者的调查数据分别为52.3%与47.7%。另外,根据海关数据统计,1998年全国进口二手挖掘机总量仅为几千台,而2012全国每年入境的二手挖掘机就超过两万台,相当于国内挖掘机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这表明基于工程机械的通用性特点,二手工程机械的租赁市场还将继续快速扩展。
现阶段众多的融资租赁公司,特别是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在实施融资租赁过程中面临一些风险问题。下面,将分别从系统风险方面和非系统风险管理方面,重点解析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业务的若干风险。
(一)系统风险方面具体如下:(1)利率风险——融资租赁的资金来源过于单一,过于依赖银行资金,从而使得出租人受制于银行利率的波动。理论上,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有效锁定较低的经营风险。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除了吸收股东投资必要的注册资本金外,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短缺,从而使得自身处于被动的局面。并且银行贷款审批手续较为繁琐,审查较为严格,融资成本较高,放款时间具有不可控性因素,从而给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扩展带来资金瓶颈。(2)政治法律风险——融资租赁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不够健全。我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对比于国外融资租赁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仍停留在小型、分散、独立经营的传统原始状态。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不够健全或滞后,现阶段关于融资租赁的法律保护仅停留在合同法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等司法解释层面。按照惯例,应该是法律法规指导业务发展,而实际上,融资租赁行业存在法律法规滞后于租赁实践发展的现象,即出现了两者的“倒挂”。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出租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足或者出现“真空地带”。
(二)非系统风险方面具体有:(1)信用风险——融资租赁的客户信用制度缺乏标准化。现阶段,国内尚未建立具有指导性的、标准的客户信用制度。众多融资租赁公司往往根据自己制定的信用体系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而由于我国融资租赁公司成立时间不长,难以积累充分的实践经验,从而造成其信用评估体系不够科学全面,会导致对客户过于乐观的信用评估而同意融资交易。即客户信用制度的合理化缺失,将不可避免地给出租人带来由客户资信引发的信用风险。实践中,国内工程机械的融资公司一般给予客户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比如对于那些个体客户,由于其收入来源不确定,其信用实际上是难以保证的,但是为了促成销售,也同意为其办理融资租赁服务,甚至是零首付,从而无形中增加了租赁公司回收资金的不确定性。(2)操作风险——融资租赁实施过程中出租人缺乏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集融资、销售和信用为一体的经营活动,其本质上就充满风险和挑战。租赁公司如何完善其风险监控机制,保障融资收益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国内工程机械的租赁公司普遍规模较小,连一般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都不尽完善,更高层次的风险预警机制则严重缺位。很多国内租赁公司为了生存,将工作重心放在融资业务的营销上,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无暇顾及融资租赁行为后续的风险监控,更多时候只是被动地疲于应付客户违约的事后管理上。其实,国内租赁公司的此种做法由于缺少事中监控,无疑增加了融资租赁的诸多风险。而一旦风险预警缺失造成客户选择的失误,必然导致企业高成本的补救措施。(3)经营风险——融资租赁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由于租赁公司通常不匹配的资产与负债结构,使其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特别是我国租赁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一旦银行停止放款或房款不及时,租赁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则会导致企业难以正常运营,而且一部分潜在的租赁需求也难以满足,使得租赁公司陷入双重困境。目前,常规的融资租赁交易只有待租赁期满后才能将租赁公司现行垫付的资金完全回收,才能再次用于新的租赁业务,这其中往往期限较长,而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租赁公司资金唯一的退出通道。如果租赁公司当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此种单一的退出渠道使得租赁公司要么积极需求银行的贷款支持,要么等待先前融资租赁项目的资金回收,始终处于一个被动融资的状态。即出租人在开展融资租赁过程中,由于缺乏充分保障的退出机制,将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受困于融资租赁的经营风险。
与此同时,虽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阶段的融资租赁公司快速发展,数量及规模均有所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并促进了工程机械设备的销售增长。但是,目前国内各租赁公司相对于国外租赁公司而言,其开展的融资租赁仍显得业务种类单一,日常主要经营一手工程机械的租赁服务,对于二手设备,可能处于谨慎避险的战略考虑,尚未大范围实施此租赁服务。而国外知名租赁公司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了较为成熟的二手机械设备租赁服务体系,从中获取了较为丰厚的利润并优先占据了该类细分市场的份额。此外,国内融资租赁公司主要提供实物租赁,但无法提供成套式的整包租赁,以及配套的维修力量不足,一定程度上难以为客户租赁的设备提供全方位的日常保养服务。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实施融资租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如何在一个可以容忍的风险管理水平下,充分发挥该业务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特有的销售功效,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工程机械企业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本文以卡特彼勒租赁公司为例,系统阐述其在融资租赁风险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借鉴。
(一)卡特彼勒租赁基本情况 1997年,卡特彼勒建立了“卡特彼勒租赁店”,作为卡特彼勒的附属品牌,通过卡特彼勒在全球的代理商,为新老用户提供卡特彼勒的工程机械、发电机组以及其他联盟产品的出租服务。目前,卡特彼勒在全球40个国家拥有大约1600家租赁店(其中中国有50多家),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专业租赁网络。其租赁店主要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多种灵活的租赁形式,构建了全面的一站式租赁服务模式,同时还提供配件服务、设备故障诊断、设备修理和设备救援服务。
(二)卡特彼勒融资租赁风险管理 具体有:(1)卡特彼勒为租赁业务配备了高质量的工程机械设备,并为租赁管理配备了高效率的服务团队。具体做法是,出租前维修工程师需要对设备维护和检查,在租赁协议中明确约定维护保养职责;租赁期间,维修服务团队随时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检修、更换、置换等租赁服务。(2)卡特彼勒针还研发了客户管理系统,对出租设备、合约、客户信息等进行详细登记。出租后,记录设备的运转和维修保养情况,并将设备记录与提供金融服务和二手设备的销售挂钩,充分做到有效的及时记录和租赁跟踪。后续保障上,卡特彼勒还创建全球金融网络的直达交易账户,承租人可以使用一个账户在全球范围内及时获得租赁、配件和维修服务。(3)卡特彼勒拥有先进的再制造技术。通过租赁设备的回收、材料清洁和再制造技术,能使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新品一样,从而有效提高了租赁设备的附加值。并且,卡特彼勒承诺,再制造产品能享受和新品一样的保修服务。具体做法是,卡特彼勒通过遍布全国的租赁店回收大量的二手设备,然后通过再制造中心进行再制造,随即输送至各租赁店,以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各节点运营说明:节点1:经再制造的设备转至经营租赁,降低存货沉没成本,增加再制造环节盈利;节点2:制造商回购的设备二次出售,降低制造商风险,购入价格存在盈利空间;节点3:再制造的设备经二手交易销售到终端用户,盘活资产、实现二手交易盈利;节点4:为终端用户提供经营租赁,实现经营租赁收益;节点5:经营租赁的设备可随时通过二手交易销售到终端用户,实现设备更新和二手交易盈利;节点6:二手交易平台可供终端用户直接销售或置换,化解终端用户经营风险,置换实现二手交易盈利;节点7:为制造商或代理商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实现融资租赁盈利;节点8:为二手设备销售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为资产顺利变现提供资金支持,并实现融资租赁盈利;节点9:为终端用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实现融资租赁盈利。
总体上,卡特彼勒租赁业务的大体框架为:通过融资租赁、以租代售、以旧换新的多种方式购买卡特或山工设备;租用卡特及其联盟产品;选择卡特认证的二手设备;获得快捷、专业的维修保养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技能的操作手,他们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已经获得卡特的认证,使设备能得到及时的维修保养,使客户得到最高的效能。
基于卡特彼勒的融资租赁业务,可以看到,卡特彼勒成功实现了“将融资租赁业务有序纳入公司运营的业务循环,有效降低业务风险,促进了市场的快速成长”。其设备维修和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促使融资租赁业务稳定增长,锁定了较低的经营风险;同时通过有效回收及再制造,可以使得租赁标的物寿命延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客户的信用违约而造成较大的损失;操作层面上,由于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以及完善的客户管理跟踪系统,融资租赁的操作风险也得以控制。基于以上三点,卡特彼勒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卓有成效,使得租赁风险处于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1] 王东强、田书芹:《,融资租赁风险分析和防范体系重构》,《财务与金融》2008年第3期。
[2] 袁梦博:《关于我国融资租赁业现状的研究》,《现代商业》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