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沙沙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解决“一考定终身”、教育公平问题……高等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民众的期盼中,“一场实质性高等教育改革”似乎已箭在弦上。
作为目前唯一的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试验区及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苏在教育改革方面的示范作用如何?改革如何破题?《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
面对诸多问题的盘根错节,沈健认为:“教育要发展,改革是动力。”
民生周刊: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苏省一直致力于打造高等教育改革的“江苏模式”,效果如何?
沈健:目前,江苏有普通高校130所、独立学院26所,在校生超过180万人,普通高校和在校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校建有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1个,拥有教学团队86个、教学名师38位,质量建设各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江苏将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争取到2020年实现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
民生周刊: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如何?
沈健:上世纪90年代初,江苏从苏南起步,开始了以乡镇和学校为重点的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2005年启动了以县域为单位的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工作。
江苏各类教育的质量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2013年,江苏省签署了共建教育现代化建设实验区协议,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2020年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从今年起,省教育厅、统计局联合开展了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工作,发布了省市县三级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报告。
民生周刊: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江苏省民办教育改革情况。
沈健:《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颁布了一段时间,这项法律的制定对于吸引社会力量发展教育起了促进作用。但近年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事业法人登记、民办学校税收、师资队伍建设,还有福利待遇和在职培训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我认为可以适时地进行《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工作。
就江苏省而言,我们正在积极做准备。我们已经按照普惠公益的原则,对民办学校究竟是营利还是非营利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实施普惠公益的非营利的学校,允许其以事业法人身份登记,同时对于教师、业务培训、申报职称、申请项目及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都允许和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民生周刊:您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哪些建议?
沈健:高考首要的任务是为高等教育选拔专业性人才培养对象,因此,选拔性的考试首先应该更多地发挥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我认为这是一个方向。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必须进行顶层设计。通过高考对高等教育专业性人才进行选拔测试,要和基础教育到高中毕业阶段的是否达到高中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力水平测试区分开来,这样问题可能就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