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灿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这档真人秀亲子节目引发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反映出的一个社会问题是父亲应该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久前网上的一份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父亲教育缺失现象普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发布了一个“男孩危机”调查报告,指出在男孩成长与教育中存在着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和社会危机。在中国家长最为关注的学业方面,从小学到大学,男孩学业全线告急,初中和小学阶段男生已经掉队了,原来男孩优势最明显的高中阶段也呈现颓势,2010年前后男生学业落后的现象已经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不难发现,在中国的中小学校园,成绩最好、担任班干部、表现最活跃的多是女孩,与之相反,成绩差、调皮捣蛋、爱逃课、中途辍学的多是男孩。
在教育领域,男生缘何成为弱势群体,确乎是难以说清的。
现行教育模式不适于男孩?
过去女权主义者们扛着大旗,要推动女性受教育的平等权,如今国际社会又将同情的目光投向了男生,不是男生不争气,而是现实的教育环境让男生不得不向女生低头。
普遍来说,男孩在读写能力上的发育要比女孩晚两年,就连手指神经的发育也要比女孩晚,而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是男孩和女孩在满6岁后同时进入小学,这种来自生理上的差异一开始就使男孩处于弱势地位。况且我们现行的教育主要是以语言传授教学内容,女孩更容易适应和接受语言教学。而男孩在学习方面更多依赖动作、空间机械刺激,但是我们的教育适合男孩子发挥动手创作能力的课程极度缺乏。这也是男孩容易在课堂上表现出坐立不安、分心等情绪的原因,男孩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几率也比女孩高4倍。
在国外男孩教育也遇到了同样的瓶颈。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性别差別可能带来的危害。英国14所大学已在招生计划中明确设定目标要多招收男生,尤其面向小学教师的培养课程中,希望能有更多男教师在初期教育阶段为男孩子树立榜样。美国的教育专家正在研究更符合男孩发育特点的学习方法,研究男孩的感情世界,帮助男孩重新找到落脚点。
除了“男孩危机”现象,在职场上,男性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其经济增长点已转向服务业以及女性所擅长的领域,社会所重视的技能也趋向“女性化”,如重视沟通表达、适应能力强、有创意、注重团队协作等。
此外,男性的情感危机也日益凸显。在这个物质欲望膨胀的时代,社会衡量男性的标准也变得非常物质化,比如收入、房产、职位、家世等等。如今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求职就业领域也在拓宽,经济上的独立让女性在婚姻问题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当女性逐渐呈现优势的时候,男性却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要么缺乏经济基础,要么缺乏责任感和勇气,这种同龄异性间的反差是造成社会上剩女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她们觉得能与自己相匹配的男性越来越少了。一头是剩女恨嫁,另一头是男青年找不到对象,这种现象令男性在情感世界里遭遇严重的危机。
女权运动发展60多年来,女性权益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女性在社会、经济、政治等事务中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虽然女性在许多方面的表现比男性更为优秀,男性式微也并非伪命题,但是纵观整个社会发展轨迹,依然是男性主导着社会的进程和变革。不过在日益更新的现代社会中,女性特有的适应能力和忍耐能力帮助她们能够更快地融入现实环境,而许多男性在变化面前却畏首畏尾,踟蹰不前。只能说,这社会变化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