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也不会忘记2013年元月9日。这天,我94岁的母亲在下午快4点时突然与世长辞,给我留下了无限的哀思。
仅仅病了两天,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了她热爱生活的这个世界。母亲一生经历了新旧社会不同的年代,真切地享受到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也饱尝过旧社会的悲惨与痛苦,她一生遭受的生活的磨难,这也许就是母亲的最大财富,成就了母亲战胜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
母亲勤劳节俭一生。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俭持家。解放后,父亲的收入不高,母亲又没工作。她过日子从不浪费一分钱、一粒米,省吃俭用,供我们兄妹三人上学读书。为了我们穿戴整齐,她自己染布,自己缝制,衣服的里子是一小块一小块地布连接起来的;睡觉铺的褥子也是用小碎布一小块一小块地拼接在一起;在上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吃饭她都是最后一个吃,把“主食”让给父亲和孩子们,自己最后喝点菜汤水。母亲是旧社会过来的妇女,缠过脚,行走不便,但为了补贴家中生活,她从早忙到黑,打衬子(过去做鞋底用),缝手套,粘纸盒,让我们完成了学业,渡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母亲助人为乐。解放前后,我们住的四合院有九户人家,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母亲是第一个去的人。东房有位老太太,儿女不在身边,母亲为她洗衣、烧水、清理卫生,分文不取。在母亲的带动下,我有时也去担水,打扫卫生。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搬了家,母亲还经常回旧院看望并给老太太做一些家务,我有时也一起去,一直到老太太病逝。
母亲是文盲,在旧社会没钱上学,但她很爱学习。她爱看电视新闻,爱听儿女们给她读报,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求讲解,特别是我姐姐每天给母亲把报纸上的新闻读一遍。经过多年的“学习”,母亲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有时引用的语句恰如其分,细细想来还很有哲理。在迎奥运的7年中,她关注奥运,了解奥运知识,牢记讲文明、树新风,坚信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多想别人、少想自己。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写的《我们全家的奥运梦》还获《大同晚报》征文三等奖。她很重视我们的学习,常对晚辈说:“用眼读书是消遣,眼过忘过,用心读书是求知,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要读有字书,更要识无字理。”
母亲的去世,对我来说有很大的落差。每天一进家门,视线内没有了对你如此熟悉亲切关怀的那张面孔,也听不到叫你乳名的亲切声音,房子里空荡荡的,没有了欢声和她的笑语。照片在、用过的物品在、人不在。此时我的心在流泪。
母亲啊,母亲!家中每一样您使用过的东西,都能让我想起您的过往,让我回味不尽。您勤俭一生,不给自己提任何要求,关怀我们每一个人。您观点明确,对事物分析透彻。有时我们没想到的您想到了,很多事情是照着您的思路发展下去的。您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在儿子的记忆里,您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就连平时吃剩的饭菜,也是赶紧自己吃。您一生为了这个家艰辛操劳。您常说苦日子要当快乐的日子过。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您为我们三个孩子的成长费尽了心血。在您的身上,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您虽然没有文化,但您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叫我们儿女都很佩服。我现在深深感到,您说的读无字书、应识有字理的含意,这里边也包含了很深的生活哲理。
母亲啊,母亲!我想您的时候,就看看您定格在照片中那幸福的笑容、慈祥的面孔。看着您的照片,我即刻就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能重温您那无私而细腻的爱,好像回到了您那温暖的怀抱,好像又和您腻在一起,回到那清贫而快乐的日子里。您清晰的话语好像是昨天说的,叫我牢记。
选自《大同日报》endprint